园博园-展园详析

FATHER PRIME

<h3>园林163</h3><h3>曾栩栾</h3><h3>02</h3> <h3><b>一.儿童园</b></h3><h3>郑州园博园儿童馆整体采用平面形态加以变异,将各个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优雅的曲线坡道和楼梯,赋予空间一种莫比乌斯环的形态。</h3><h3>周边没有什么大区域的植物和山水,实际上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科技馆。</h3> <h3>建筑的外观是环形的,由七彩的钢条依次排列组成,外围是一部分的渐变,这个渐变延续到内里,接着渐变,使整个外观的颜色是内里和外面具有延续性;首先在最直观的观察上从颜色和外形吸引人的眼球,环形的钢条排列可以说是科技感十足,加上颜色的外里延续性渐变,很符合儿童的心理,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冲动。个人觉得这样的设计想法很nice,虽然不会有很强烈的冲击,但让人很舒服且想参观和体验。</h3> <h3>再者,周围的植物都不是一些很高大的乔木,只是一些可以起点缀效果的乔木,这样就不会因为树木的缘故遮盖到儿童园的建筑,即使是从远处也能很清晰很迅速被儿童园的外形和颜色所吸引。周边的树木起到一定遮阴但不遮挡的恰到好处的作用。</h3> <h3>个人觉得这个儿童园的建筑可以展现甚至引导孩子释放丰富的天性,充满甜美的色彩。</h3> <h3>外头的这个儿童乐园远处看还挺别致的。走近一看就会发现是铁条编制而成加上外皮构成的大玩偶。说实话个人感觉真的不好看,表情僵硬,反而觉得有一种恐怖的感觉,我这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来评价,那大部分作为父母的大众恐怕也不会让孩子去接触这样不走心且略显恐怖的东西,也是这个原因当时没拍照就离开。个人觉得外头这个设计真的不大好,可以说是浪费了用地。</h3> <h3>路边的这个棒棒糖倒是还好,没有表情的东西反而比较好看可爱。</h3> <h3>休憩的板凳,足够的长。唯一不足就是缺少树荫。</h3> <h3>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滑梯,做成了这种编制感,很有意思,创新,个人想给一个名字叫概念滑梯。</h3> <h3>里面的走廊天花板颜色和建材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高度和走向则是给人舒适惬意的感觉。</h3> <h3>这一个波浪形的符合海洋的主题</h3> <h3>在儿童园的最后部分有生态知识瀑布,生动形象的为小孩们提供学习知识的吸引力; 留言墙则是让孩子们大胆留下想法,有利于激发孩子对问题的思考。这些反馈性的板块放在了最后部分,合情也合理。</h3> <h3><b>二.豫园</b></h3><h3>豫园位于园博园A区轩辕阁东侧,占地面积约2.4万㎡,建筑面积约1800㎡。</h3><h3>豫园采用仿宋式建筑风格,鳞次栉比,青瓦红墙,古香留韵。传承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之精髓。</h3> <h3>门面很大气,豫园里每一部分的独立建筑都有自己的牌子,各个建筑独立起来各具特色,组合起来形成丰富的豫园建筑群。</h3> <h3>在这样长长的走廊里,画的都是宋代的彩绘,不禁感叹作画的工匠是何等强大和把握,每一条走廊,被一条横梁都印着这样活灵活现的彩绘,彰显强烈的时代特色感,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h3> <h3>整个豫园以河南当地山水建筑特色为元素,结合优美的山水园林环境,是一处集书院、奇石园、盆景园、山水长廊等山水名胜精粹的园林建筑院落群。站在走廊上看山水山石组合装饰在建筑之间,仿佛一副山水画,山水和山石的绿色冷色调和建筑的大蓝大红组合而成的暖色调放在一起前后层次一对比,不显突兀,反而使整个画面极具中原文化的张力。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悠久的中原文化,感受历史留下的印记。</h3> <h3><b>三.南京园</b></h3><h3>南京园以瞻园为蓝本,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利用景观的不同手法,筑建具有现代气息的江南新园林。以印月池与山体为景观中心,共分为六个部分:入口构架、假山水池、石桥水墙、石潭溪流、禅意庭院、蜿蜒回廊,利用蹊径和曲廊联系各个单体,组成可观、可游的有机整体,展现"咫尺山林"的园林意境。</h3> <h3>整个园内设计表现出移步换景的效果,行进过程中,有山、有水、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同时,园内水面开阔,云霞、林榭映于水上,为园区增加了景观的虚实对比,丰富了场景。</h3> <h3>南京园设计以墙垣、建筑围合空间,平面上断续相间,立面上高地错落,形式多样。</h3><h3>翼然亭:亭是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建筑,园中设计六角攒尖亭成为全园的制高点,供游人驻足休息、登高而望远。</h3><h3>悟所轩:位于禅意庭院,采用半轩的建筑模式,以江南园林特色的黛瓦粉墙为背景,两侧以较为现代的园窗镂空景墙围合,体现出新中式的气息。院中块石零落,绿斑点点,花木稀疏,散布其间,期以素雅纯净的空间抚平心灵的烦躁。</h3><h3>木石浅意廊:位于园区西北角,倚入口构架而建,沿印月池南行至溪流,一路窗景变幻,水面轻漪,连廊或凌空于水,或穿行于树丛,与景墙时聚时离,随形而弯、倚势而曲,富于变化。</h3> <h3>南京园的设计中,北侧自然式水面构成园中最大的开敞空间,与庭院和点缀小景形成疏与密,开敞与封闭的对比。水池向南,池岸蜿蜒曲折、凹凸相间,溪水过景桥到园区西南汇水成潭,水面石质梅瓣静静地浮于水面,潭边有梅依水而立,绰然生姿。东部为人工水池,亦为全园水之源头,设梅花石墩涌泉,辅以白鹭,丰富景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