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城3月初8古会随想

空谷幽兰

<h1>  愿有岁月可回首</h1><h1> 且以深情到白头——题记</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一年冬去春又来,生机盎然乐无边。带着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回老家跟会!</h1><h1> 下点小雨,老家的空气冰凉又清新,去年这些日子处处弥漫着槐花的芬芳,老家后院粗壮的楸树满树繁华,虽不芬芳却惹得蜜蜂嘤嘤嗡嗡,不时有花瓣随风飘落,随意铺在地上,而后零落成泥,不禁让人叹息不已!今虽已是阳春四月,依然春寒料峭,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所幸的是我们的老人们又熬过了一个冬天!</h1><p class="ql-block"><br></p> <h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场小雨过后,老家更显得古朴宁静,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家门前一望无际的麦浪正在微风中轻轻翻滚,轻扬的麦花似乎让人闻到了成熟的麦香!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历练,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日益深厚,轻轻的踩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沿着父辈奋斗过的足迹,呼吸着久违的家乡气息,连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内心也是无比的踏实。</h1><p class="ql-block"><br></p> <h1>  老家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只是街道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家里的大门上挂上了“光荣之家”的小小牌子,醒目又庄严,那是贾家爹爹年轻时期的最美印记。是荣耀也是辛酸,可怜的父亲当时不满14岁,哭哭啼啼地去参军,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国家,但也因此让祖母思念成疾早早离世,母子最终都未能见上一面,为此父亲终身不能释怀。</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戏开了,照样先是神戏,我最喜欢是刘海撒金钱,每每这时人群中就会一片沸腾,竞相拼抢,据说抢到分分洋或者核桃花生的,一年就会事事顺心,好运连连。不久鞭炮阵阵,少见的烟火五彩缤纷,映红了深邃而沉寂的天空!远乡邻近的父老乡亲也会聚拢前来,看戏聊天聚会,这似乎是仅次于春节的另一场盛会了!</span></p> <h1>  杜城古庙侧面的戏台下已经坐满了以黑白灰为流行色的中老年人,他们大都戴着白色或黑色的帽子,有的耳旁挂着看起来重重的石头镜,专心致志地看戏。戏台上演员妆容精致,衣服鲜亮,念唱做打,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高亢嘹亮的秦腔直入耳际,忠义礼智信濡染心田,台下秩序井然,丝毫没有小时候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记得小时候戏台下总会有维持秩序的年轻人耀武扬威地用竹竿横扫一片,吵吵嚷嚷地让前面的人儿低下去再低下去,更有甚者砖头瓦块冷不丁就从后面撂了过来,现在没有了危险,似乎也没有了趣味!</h1><p class="ql-block"><br></p> <h1>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非常敬业而投入,有的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有的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念唱做打,一招一式,喜怒哀乐,演绎逼真!戏台下的老人姿态各异,有的低头沉思,有的轻声低语,有的咿咿哦哦,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凝神细听……大凡耳熟能详的曲目,如《窦娥冤》《下河东》《黑丁本》《赵氏孤儿 》《龙凤呈祥》等传统曲目总能吸引大家的注意,而新鲜曲目大家似乎不感兴趣,也许人们已经习惯了熟悉的生活,从灵魂上固守着这块厚重的土地,固守着传统的生活和精神家园,不愿改变,因为变着变着似乎都找不到自己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  记得小时候对舞台上的热闹不感兴趣,喜欢看的都是些打斗时的虚晃一枪,喜欢的是丑角演员的夸张滑稽。其余时间就都腻歪在舞台后面,看那些演员着衣化妆,看着鲜艳夺目的凤冠霞珮和绫罗绸缎,心里充满了无尽的羡慕。但后来在后台看到他们褪去华丽的服饰,湿透了的背心,卸妆时擦乱了的脸庞,心里就有些不烙忍!也许在鲜亮的背后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语的辛酸,今天再次看到这样的镜头,心里反复在重复一句话:虽然大厅里已空无一人,我依然做人生的谢幕!</h1><p class="ql-block"><br></p> <h1>  昔日空荡荡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但大都是衣着灰暗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中老年人,时不时夹杂些衣着鲜亮、背着洋气包包随手拍的年轻人,小时候摩肩接踵挤掉鞋子的熙攘场面只会成为回忆,令人倍感亲切,又有无以名状的失落!老人们这两天就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的在庙会上来来去去,昔日单调的生活变得富有生机,真的感谢这次盛会,为我们历尽沧桑劳碌一生的老人带来了难得的欢聚和短暂的快乐!</h1><p class="ql-block"><br></p> <h1>  大街上最惹人注意的、占地最大、人流量最多的是两元店,“一件两块,两块了!”欢快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勺勺碗碗、水杯牙刷、衣架镜子、脸盆桌布……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其余地方生意清淡,购买者较少,观望者居多!</h1><p class="ql-block"><br></p> <h1>  赶会的老人们最喜欢扎堆的是旱烟摊摊和眼镜摊摊,他们凑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卷了烟丝,或用着黄铜烟锅在鞋底上轻磕,使劲眨巴着嘴巴,旱烟劲大,缭绕的烟雾掠过他们沧桑的脸庞,神色平静又满足,也许太多辛劳的他们以此来排遣内心的忧愁,慢慢也就成了习惯!石头眼镜是老人最喜欢的装饰,每逢出门或重大场合总是缺少不了的行头,既能缓冲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又清凉炫酷!遇到老朋友就比对一番,讨论一番,好像心中无上的珍宝!</h1><p class="ql-block"><br></p> <h1>  儿时最渴望的是凉粉摊摊和甑糕摊摊,由于家境困难,父母给我们的会费很少,钱都喝了糖精水,吃了瓜子,看了小人书,最羡慕别人聚在凉粉摊摊,咂吧咂吧嘴唇,自己反复回味着老人们的俗语:不吃凉粉了把板凳腾开!反正老家认识我的人不多,慢慢坐下来吃一碗滑溜劲道的凉粉,伴着鲜红的辣子油和浓浓的蒜香,冰美味的凉粉哧溜一下,从喉咙溜到胃里,怎一个爽字了的!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现在终于可以悠闲自在坐在凉粉板凳上了,一种凄凉涌上心头,看来出身乡村的自己操劳半生,归来仍是少年!</h1><p class="ql-block"><br></p> <h1>  杜城老家的古会已经延续了许多年,村民自发地捐款捐物,说是感谢神灵护佑,也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在物流日益发达的今天,古会已经不是为了购买东西,更多的是为了聚会交流,因为家乡古会,许多出嫁的女儿也回到娘家,和亲人共度这慢节奏的生活。</h1><h1> 村里一户人家出嫁的几个女儿,回老家跟会,兄弟们不在家,她们姐妹只好在门口坐了一会儿,从大门缝隙里看看,在大门口放了些水果以示对仙逝父母的怀念,而后难难过过地离开了。听到这些,我也心情沉重,也许以后我们的生活就成了这样,父母离开,家也就成了伤心的记忆!悲欢离合是生活常态,每个人都是这块土地上的过客,此事固难全!</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几年,祝家庄和京当已经合并为一个乡镇,改名为京当镇,据说是因为周原博物馆的缘故。镇子是越来越大,辖区越来越广,楼房越盖越高越气派,屋内的设备也越来越齐全,越来越现代。可常驻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童年大家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热闹场景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即使是收种时节,大型器械也已经代替了人力,大家来去匆匆,再无过多交流。但凡有能力的人,总会在县城或者更远的地方买下房子,他们就像随风散落在大地上的种子,开枝散叶,带着浓厚的西岐口音,带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融入到了更为繁华的都市生活。而我每次回家,总感觉到了深厚的亲切和无言的凄凉。</span></p> <h1>  如今,家乡的古会虽不如以前繁华,但它已经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它会让我们在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会感受到温暖,令人回味无穷!</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