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镇江是我们江南行的第一站。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焦山是镇江城东北一处独立在水中宁静的小岛。在春日和暖阳光下,穿过花红柳绿的人工园林,我们发现一处被青草覆盖的古炮台遗址。</font></h3> <h3> </h3><h3> 石碑上用中英文刻着这样的介绍: </h3><div> </div><div> “焦山古炮台位于焦山的东麓,由八个炮堡和一个大弹药库组成。堡以青石为基,圆木为骨,用黄泥、石灰、糯米汁捣成三合土,层层夯筑而成。</div> <h3> 焦山古炮台是镇江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实物见证。1842年,英军发动“扬子江战役”,( )在西进镇江,切断运河,占领南京,扼住清政府的咽喉。7月15日,英舰进攻焦山,炮台守军猛烈还击,英军遭受重创;但终于实力悬殊,焦山守军全部牺牲。21日,镇江失守。</h3><div> </div> <h3>革命导师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镇江抗英保卫战。他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了同样的(镇江)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h3><h3> ——中英文碑文</h3> <h3> 八个炮堡都还在,只是150多年的时光过去,风雨已把三合土筑的部分炮堡顶和墙侵蚀坍塌,阳光洒落在冰冷而沉默的钢炮炮身上。地上则开着一朵朵藕荷色的二月兰小草花。</h3> <h3> 从炮台望出去,并看不到长江。犹豫当年这场惨烈的“镇江保卫战“是怎么打的。于是回京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感谢网络的便利。很快,许多当年的历史情景浮现出来。</h3> <h3> 首先是地理沧海桑田的大变化。查阅百度资料说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2000年前入海口就在镇江扬州一带。</h3><div> </div> <h3> 据钻孔资料,在距今5000—6000年的全新世中期高海面时期,长江河口在扬州、镇江一带。直到西汉(距今2000年左右),河口仍在扬州、镇江附近。</h3> <h3> 当时河口附近的江面宽达20多公里,海潮可上溯至此,形成汹涌的涌潮,即历史上所称“广陵潮”,今扬州以南瓜洲古渡口的高岗上尚有观潮阁。</h3> <h3> 当年潮波影响范围可上溯到九江,在今潮区界大通的上游直线距离200多公里。当时,整个长江口是一个三角湾,形状大致与今杭州湾相似,近似喇叭形。</h3> <h3> 这种形势直到唐代中期(公元8世纪)还没有很大变化,当时长江中焦山北面的一个礁石被称为“海门山”,说明当时人们把这里作为长江的入海口,即表明长江三角湾的内口(缩口)当时仍在扬州、镇江附近。<br></h3> <h3> 为什么长江口会从镇江扬州慢慢退到了200公里外的上海呢?资料表明正是长江下游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口剧增、水土流失的结果。</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长江流域虽然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种植稻谷已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唐代以前人口较少,农业发展不大,自然植被保存较好,水土流失较少,长江输沙量不多,故长江三角湾的内口向海推进很慢。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大量人口从北方移入,长江流域农垦范围日益扩大,长江泥沙增多,把三角湾逐渐淤填,于是长江口遂演变为目前的形状。”</h3><div><br></div> <h3> 当年镇江即是长江的入口,又是南北大运河的要津,因此清朝才在此修建炮台。而入侵的英军炮舰被镇江炮台的清朝官兵们英勇阻击6天的故事(从7月15日到21日)。所谓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千年的国门,正是发生在此地。身处其间,历史情景生动浮现出来。</h3> <h3> 探讨完地理,再来研究一下古炮台的历史,结果令人震惊。准确计算在我们游览此地的176年前发生的古炮台一战,结果是全体卫国将士阵亡,英舰成功逆长江而进入南京。清王朝鄙洋排外、闭关锁国的策略失败,不得已发生国策的改变,洋务运动兴起,“用夷技以制夷”,国门由此开放。</h3><div> 一场悲壮的保卫战的失败竟然是千年古国新时代的开启。</div><div><br></div><div><br></div> <h3>《得到》的一篇文章论述到:</h3><div> “对于西方而言,幸运的是工业革命不止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提高军事效率。之所以帆船战列舰不能进入内河,是因为帆船的动力要靠老天爷帮忙,在狭窄的内河容易搁浅不说,别人也不会放任你沿着主航道一线前进。狭窄的河道里,不管是火炮还是纵火,对付没法机动的木船都很有效。要是拉纤的话,那根本就是把命放在别人手里。</div> <h3> 但是,有了蒸汽机,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英国远征军除了帆船火炮,还带了蒸汽拖轮,能够带着帆船在长江里随便机动。英国舰队就这样进入内河,截断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叉口——镇江。</h3> <h3> 中国几百年来的趋势就是北方有强敌,政治军事强势,南方经济强势,所以大运河就是中国的生命线。清政府可以不在乎英军炮轰沿海,但没法不在乎大运河运输,只能利索地投降,签订南京条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鸦片战争。</h3> <h3> 过了十几年,英国人又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赢得了向中国倾销的权利,甭说劣质工业品,毒品都能随便卖。中国上千年赚来的白银开始哗哗地倒流回西方。工业革命以暴力而不是经济的方式为资本主义赢得了市场。所以我们的历史课本称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是中国殖民化的开始。工业化打开的大陆新殖民地是工业资本主义19世纪后期繁荣的第二因素。”<br></h3><h3><br></h3> <h3><br></h3><div> 记录到此不由想到:来此的游客有几位能联想到,当年镇江的失守居然是中国从闭关自守到半殖民地的历史转折点,而这早已荒败遍地野花的古炮台,则成为了中国被迫从封闭的古代进入到开放的近代的无声见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