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城市褪去喧嚣,黑夜不期而至。<br></h3><div><br></div><div>街边,昏黄的灯光拉长了一个孤单的身影。</div><div><br></div><div>我独自行走在窄窄的小巷里,静静地享受这短短的属于自己的时光。</div><div><br></div><div>每天傍晚,习惯了一个人行走,习惯了这种夜的黑。</div><div><br></div><div>徐徐晚风拂过我的脸颊,远处荡起的河水声不停的撞击着我的心扉,那一刻,又仿佛燃起了心中久违的激情。</div><div><br></div><div><br></div> <h3>喜欢这种恬静的时候,没有喧嚣,没有俗事的纷扰,只有一个人的世界。独享那份宁静的夜空,让心灵得到一种解脱,一种放纵,一种释怀。</h3><h3><br></h3><div>孤独于我总有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div><div><br></div><div>八年前,爱妻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为了治愈她的病,跑过很多地方 ,去过无数大小医院,病情仍然时好时坏,最坏的时候,连医生都表示无可奈何。</div><div><br></div><div>漫长的治疗,漫长的等待与期盼,然而,她始终徘徊在孤独的世界里,令人无法企及她的心灵,作为丈夫,我甚至放弃了所有,一心一意守候在她身边,用最美最温馨的一言一语去说服她;用最体贴的肢体去感动她,多少次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她的生命。但这一切的付出,仍然换不回那个曾经喋喋不休的她,她一如既往的沉浸在那个沉寂的世界里。</div><div><br></div><div>八年来,我就这样在她身边默默地守候着,坚持着,经历了许多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苦与痛,与之相比,最难捱的却是那份孤独,因为时时守候,几乎与外界失联。<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如同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鸟,曾经郁闷过,徬徨过,甚至想过一了百了。</span></div> <h3>面对孤独的来袭,我不想再抱怨什么,因为我知道这个平凡的世界有爱就有痛;亦喜亦忧。人生一世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想要生存于这个世界,就要学会孤独,去承受孤独,去接纳孤独。<br></h3><h3><br></h3><h3>一次偶然,结识了《美篇》,在这个大家庭里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兴味相融,品性相宜的朋友,大家论文赋词,鉴赏书画音乐,彼此互相抚慰,互尊互信,通过网络架起一道友谊的桥梁,慢慢的打开了心结,敞开了心扉,不再害怕寂寞,亦不再孤独。</h3><div><br></div><div>关于孤独的话题有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和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孤独是什么?答案迥异,纵使答案再多,有一条准则是不变的:面对孤独,善待生活!</div><div><br></div><div>当然,人的一生终归与孤独会成为朋友,这是人类逃避不了的现实。</div><div><br></div><div>不是我们选择了孤独,而是孤独选择了我们。</div><div><br></div><div>其实,孤独也是一种习惯,而非那种孤癖。</div><div><br></div><div>走在磕磕绊绊的人生道路上,心若没有一片栖息之地,到哪里都是流浪,我们必须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步一步走向柳暗花明。因此,习惯孤独是一种心情,是一个美好而沉默是金的故事。</div><div><br></div><div>我们不拒绝命运,亦无法拒绝命运的安排。</div><div><br></div><div>人的生命中会出现很多匆匆过客,在悠悠岁月中,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成为了故人,有的事最后就变成了故事。</div> <h3>我们每个人都会从少年、青年、中年而步入老年,面临疾病,面对孤独,甚至死亡,面对这些渐渐而至的威胁,我们又应该如何?<br></h3><div><br></div><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的最新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敏感关切老龄化社会庞大人群的涌动,以及他们复杂隐曲的心境。而他在《文汇报》撰写的《为天黑以前的风景铺一层温暖的底色》一文令人读后很受启示,现摘录其中部分。</span></div><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r></span></div><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中写道:米兰.昆德拉有句话: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的准备,以为这段路,与以前走过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路段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们不知道,虽然路面还是原来的路面,但此段路的沿途风景,与以往走过的相比,已相去甚远。</span></div><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r></span></div><div>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置身黑暗世界,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div><div><br></div><div>第一种风景,是陪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必须学会独自生活和品尝孤独;第二种风景,是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小。得学会安静的呆在一角,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能忌妒抱怨;第三种风景,是前行路上险情不断,得学会与疾病共处,带病生活,视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无一点疾病,想重新生龙活虎是不可能的;第四种风景,是准备在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状态。经过人生无所不能的奋斗,最终还要回到人生原点一一床,去接受别人照料并准备骑鹤远遁;第五种风景是沿途骗子很多。对此得提高警惕,捂紧钱包,别轻易上当,把钱用在刀刃上。</div><div><br></div><div>天黑之前,人生最后一段路途的光线会逐渐变暗且越来越暗,自然增加了难走的程度。这就需要一束束光照亮,这种爱之光的光源无外乎三类,一是他人,包括老人的亲人;一是社会,包括政府和慈善组织;还有就是老人自己,每一个老人经过一生的历练,在心底都积聚或多或少的爱意。三处源头释放的爱意交汇后,发出一种华彩之光。为人生最后一段路途铺上温暖的底色。这或许能帮助老人们顺利走到生命的终点,再换乘另外的交通工具,无悔地进入另一个世界。</div> <h3>从周大新先生的这段文字中,我们从中可以窥见,没有人会陪你一直走到最后,所以我们也应学会与孤独为伴。</h3><div><br></div><div>因为在我们生命的土壤里,生与死是兄弟,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结,唯有默默承受那些丝丝缕缕的寂寞。</div><div><br></div><div>光阴犹如黑夜是循着永恒的规律而至,因为它不会停留在某时某刻,更不会顾忌你是否孤单。所以,我们要珍惜已拥有的,不执着于过去。更不要迷失在孤独中,人生就是一场花开花落。</div><div><br></div><div>人生无常,有得有失,过好每一天就是过好人生。</div><div><br></div><div>在与自己为伴的日子里,<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一个人品味人生,无论是喜是悲,从容面对孤独都是一种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修为,一种感动,因为你没负时光。</span></div><div><br></div><div>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那么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也就习惯了一个人的寂寞。我们理所当然的把孤独当成一种生活的享受,一种心灵之美去品味。</div><div><br></div><div>在孤独的时光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聆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在孤独中找到灵魂的安放。</div><div><br></div><div>在独处的岁月里,有些话适合藏在心里,有些苦痛适合无声的忘记。把淡淡的思念,化作优美的文字,留在书香的扉页中。</div><div><br></div><div>孤独是人生哲学,孤独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应慢慢学会接受孤独,安于孤独,在孤独中学会理性,学会坚强,在孤独中变得成熟。</div><div><br></div><div>孤独是一种静态,世事淡然于心;孤独是一种味道 ,从容于表;经历孤独是一种幸福,优雅而自在的生活。</div><div><br></div><div>遇见孤独,学会孤独,品味孤独,习惯孤独,就会对生活的一切感到释然,在静默中可以体验到一道人生的美丽风景,在俗世中寻找到一处心灵驿站。</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文字:原创</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片:三、四、五、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