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老董司

薛三川

<h3>4月19日傍晚,我再次接到老董司的徒弟赖永斌老司的来电,心里感到不妙。因为就在前几日,赖老司和我说,老董司可能时间不多了,已经无法进食。果然,电话里赖老司一开口和我说的就是"老董司回去了"。他回到了人生来时的地方。老董司就是泰顺廊桥工匠董直机老司。老司,就是师傅,书面称绳墨。绳墨就是墨斗,一种把握规矩尺度的工具,用以代称大木师傅。而司也有掌握、把握的意思。因此,口头语"老司"和书面语"绳墨"其实很呼应。乡土俗语比《古建筑辞典》术语要生动得多。认识老董司至今,倏忽15年,仿若昨日,已然隔世。海波和我说,老董司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相见无期"。更是让人唏嘘感慨。<br /></h3><h3>与老董司的缘分,得从廊桥说起。15年前,每逢周末,我都会背上相机和笔记本,做乡土文化调查。在开展廊桥专题调查的那段时间,在岭北乡上洋村的泰福桥(石拱木平廊桥),因为栋梁上有"绳墨董直机"的记载,我在廊桥周边乡村展开寻访,并如愿以偿打听到了董直机师傅的音讯——据说是当地村尾村人。时年县政协开展古建筑专题调查,我便约上文史委的同志,前往村尾村寻访董师傅。在小山村古树下的石桌前,我们见到了董师傅。他当年79岁,仍然精神矍铄,不失风采。我们了解了泰福桥的建造情况,问到能否建造编梁木拱桥时,他表示自己掌握此门技艺,并把造一座编梁木拱桥视为毕生梦想。说到这个时,他本来就炯炯有神的一双眼睛,显得特别有光芒。</h3><h3>回到县城后,我在《泰顺报》发了一篇豆腐干大小的通讯。没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与在那几年廊桥知度名的提升,并且人们都认为这种桥梁的技术早已失传有关。当时,根据老董司的心愿,浙江卫视的《帮助》栏目还请他到演播厅做了一期节目,向全社会传达了老董司想要收徒传艺与建造一座廊桥的愿望。巧的是,村尾村在开展乡村旅游建设,自然也就想到了建造一座廊桥。由于这样的机缘,老董司建造了同乐桥。这是半世纪以来,泰顺的山水之间,重现建桥盛况。在那一两年的时间里,我用相机记录老董机造桥的全过程。那段时间,我常常就住在村里,白天记录工匠们的工艺流程,晚上和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听老董司讲建桥的一些民俗讲究,度过了不少难忘的日子。我的笔记在《中国廊桥网》论坛实时发布,很多人跟帖互动,阅读量超过10万,好像是廊桥网帖阅读量第二位,第一位是一篇讲风土小吃的帖子。后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理信息系教授那仲良先生著作《中国古桥》,也收录了同乐桥建造的记述图文。</h3><h3>时值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编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为一项份量十分独到的项目,一年一个提升,短短三四年,biu到了联合国。2006年,木拱桥营造技艺列入县级非遗名录,2007年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同年列入省级非遗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遗保护名录,同年,董直机被评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老董司也拥有了更多建桥的机会,通过廊桥的建造,老董司带出了好几个徒弟。再后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兴起,加上廊桥历来是泰顺人的图腾——广度一切,犹如廊桥,相信善缘人们,更是乐于写缘捐助。泰顺一时兴起了建廊桥的时毳风潮,促进了廊桥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这个项目从无到有,从一人掌握技艺到多人从艺,有传有承,活态活化,廊桥梦圆。在实践过过程中,董直机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授给6个徒弟,带出了4个专业从事木拱桥的团队,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7人。多年来,董直机所带领的徒弟先后开展了20多次廊桥建造实践。此前两年,董直机徒弟团队更是作为泰顺古廊桥修复工程的核心技术力量,开创了非遗传承+文物修复相结合,亦即传统技艺让文物复活的经典案例。</h3><h3>2007年,我离开泰顺在外就职。与老董机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是每年都会通电话保持联络。老董司是个故事特别多的人,他的一生从业颇多,走了不少地方,能说七八种话。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大木师傅,还是著名桥匠。于乡土文化挖掘传承而言,他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我在2005年出版的《解读廊桥》一书,就有许多素材来自于对老董司的访谈。我与庆元叶树生先生2014年出版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一书,更是有许多内容来自对老董司的记述。2017年,浙江省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我负责董直机师傅的访谈,终于有机会再次与他面对面,再次展开相对比较全面系统的访谈记述。当时,他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但对于我的到来,据他儿子讲,老董司像是换了一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好。我明白,他是有托付于我。我们的记述十分顺利,三天时间完成了七八个小时的记录。我很想能尽早拿到录音文稿,送去给老董司,足以慰风尘,足以慰藉一位对此充满期待的老艺人。遗憾的是,未能如愿。我只能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盼到这本书出版,然后返乡,烧下一本以寄哀思。非遗的抢救性记录就是这么时不我待,要与时间赛跑。</h3><h3>睹物思人,格物致知,不能不提的是廊桥精神。历史以来,廊桥建了毁,毁了建。以台湾华梵萧百兴教授的话说,廊桥,就是泰顺人在与水周旋的历史中崛起的象征。高低岭尽见清溪,历史在传承中发展,正是一代代匠人的智慧建构,才有"长空一道飞虹度"的独特风景。廊桥也已经不仅只在山乡生长,山外的世界,现代的营建,经富有情思与眼界的建筑师的转化,编梁木拱技术已在当下建筑中得到应用、传承与传播。当年,老董司建造的廊桥,让溪山两岸心手相连。如今,我们在这头,老董司在那头。但是,迈过彩虹桥,依然能将乡愁与回忆点亮。人生无时不相见。</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