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在路上找到自己(一)

知足常乐

<h3>走吧!不要再等了</h3><div>朝圣的路上,有放飞信仰的经幡在五彩飞扬</div><div>走吧!不要再等了</div><div>仰望高原,有千年不化的雪山在闪耀光芒</div><div>走吧!不要再等了</div><div>人生终要有一次触及灵魂的朝拜之旅</div><div>4月9日,趁着西藏免门票之际,梦想了很多年的西藏之行终于启程了。</div><div><br></div> <h3>从确定到启程只有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因为一直畏惧高反而曾经决定放弃西藏之行的我来不及犹豫,来不及纠结,就仓促地踏上了旅程。</h3><div>感谢如月帮忙买到了火车票,感谢清泉叔一个个电话的鼓励,感谢如月的坚定与执着,使得我找不到任何退却的理由。</div><div>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div> <h3>我和如月于9号清晨乘坐杭州到西宁的特价飞机前往西宁,机票400元,火车507元。</h3><h3>不仅经济省时,还趁机游览了西宁,一切都妥妥的。</h3><div>到达西宁是上午十点多,西宁到拉萨的火车是晚上九点多,利用这半天时间,我们游览了塔尔寺。</div><div>感恩淳朴的出租车师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四个人拼车,每人才收十元。</div><div>花最少的钱看最美的风景,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旅行方式。</div> <h3>一起拼车的一位当地女孩极其热心地让我们品尝她刚买的美食,旅途的第一站,便感受到了微微的暖意。</h3><div>西宁,只是短暂的停留。</div><div>留在记忆中的不仅有塔尔寺的壮观,当地美食的醇香,还有女孩和出租车师傅友善的笑容。</div><div>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到温暖的城市。</div> <h3>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h3> <h3>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h3> <h3>寺庙依山而建,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h3><h3><br></h3> <h3>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h3> <h3>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h3> <h3>诺大的塔尔寺却游人稀少,我们静静地在寺内行走,朝拜,内心安静而祥和。</h3><div><br></div> <h3>4月9日晚</h3><h3>此刻,终于梦想成真</h3><h3>坐上了西宁去拉萨的高原列车<br></h3><div>穿过草原越过山川</div><div>载着梦想和吉祥</div><div>幸福的歌儿一路地唱</div> <h3><font color="#010101">一路上,透过车窗,我看见,我看见可可西里无人区,藏羚羊从车窗外一掠而过,多么恬静安详</font></h3> <h3>我看见,我看见连绵起伏的唐古拉山脉,闪耀着圣洁光芒,傲然屹立在远方</h3> <h3>我们于十号晚六点多到达拉萨。</h3><h3>拉萨海拔3650米,素有“日光城”美誉。</h3><h3>在宾馆对面的川菜馆吃着面条时,接到了儿子的电话。<br></h3><div>“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div><div>拉萨,在这个遥远的陌生城市,伴随着强烈的高反症状,牛肉面的香,还有来自远方的家人与闺蜜的温暖祝福,我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div><div><br></div><div><br></div> <h3>我们所住的雪亚宾馆交通很是便利,公交三站路便可到布达拉宫。</h3><div>十一号清晨,我们与同行的伙伴们一起前往布达拉宫广场。</div><div>眼睛还未上天堂,身体却先入地狱。</div><div>强烈的高反时刻折磨并考验着我的意志。</div><div>有一些后悔出来受罪,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鼓励和赐予自己坚定执着的信念。</div> <h3>布达拉宫,在图片中见过无数次。</h3><div>当布达拉宫如此真实地矗立在眼前时,虽然只是远远地观望,但还是被深深震撼了。</div><div>布达拉宫依山垒砌,殿宇嵯峨,宫宇叠砌,气势雄伟,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div><div>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共13层,主楼高117米,东西长370余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div><div>布达拉宫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div><div><br></div> <h3>我们从布达拉宫广场缓缓徒步到大昭寺。</h3><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殿有关。<br></h3> <h3>据传说建寺期间有山羊负土填湖。藏语中羊叫“惹”,土为“萨”,大昭寺建成后就叫做“惹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后来称为拉萨。松赞干布之后的历代赞普扩建拉萨大昭寺,使之日趋完善。</h3> <h3>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h3><h3>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h3> <h3>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h3><h3>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h3> <h3>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h3> <h3>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据说是因为四川人把廓误读成角而至。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也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藏族人称为“圣路”。</h3><h3>在拉萨的日子,我们与那些素不相识的信徒一起,很多次走过这条转经道与“圣路”。</h3> <h3>来西藏,不管喜欢与否,都得去品尝下藏餐的独特风味。</h3><h3>据说酥油茶可以缓解高反,在彼此的祝福声中,我们端起酥油茶,预祝这一路能够平安顺利。</h3> <h3>下午,我们从八廓街来到罗布林卡——历代喇嘛的夏宫。</h3><h3>罗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h3> <h3>这座夏宫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br></h3> <h3>由于高反严重,晚上未能出去赏夜景。</h3><h3>这是如月,烟雨,路茫茫拍摄的美丽夜景。</h3> <h3>站在药王山观景台看到的布达拉宫</h3> <h3>我们预约12号进布达拉宫。</h3><div>票是飞猪网上预订的,80元包含讲解费和进布宫预约费。</div><div><br></div><div><br></div> <h3>布达拉宫整体为实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h3><h3>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br></h3><div><br></div><div>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div><div>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div><div>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div><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因为高反严重,上山的路变得极其艰难,每迈几步台阶就气喘吁吁,只能走几步停歇一会。</h3><h3>忍受着高反的痛苦,我一路朝拜,一路祈祷。</h3><h3>在气急无力之时,感谢知了一路上一次又一次的伸手相助。<br></h3><div><br></div> <h3>“常乐还好吗?”</h3><div>刚走出布宫,就在群里看到比我提前进宫的如月发的信息。</div><div>后来如月告诉我,其实进宫的过程中她状态也不好,所以特别担心我的状况。</div><div>一路上,一直有种无以言语的感动伴随着我,悄悄地留在了记忆深处。</div><div>感恩在患难时刻那些给予自己关心与帮助的朋友!</div> <h3>感恩这片神奇的土地和神灵。</h3><div>总觉得冥冥之中有种神奇的力量一直在佑护着我。</div><div>从布达拉宫出来,虽然依然高反,但状况已经开始比之前渐渐好转了。</div><div><br></div> <h3>到达拉萨的那几天,我和蒋茜高反症状都特别严重。</h3><h3>每走几步台阶或上坡,就会胸闷憋喘,心率增快,得时不时地坐下休息。</h3><h3>难忘,难忘那些我们一起患难与共的艰难时光。</h3><h3>难忘,难忘如月,知了,泉叔及同伴的关心与相助。</h3><h3>难忘,难忘在进出布达拉宫途中,知了与我们一路的相依相伴与照顾。</h3> <h3>晚上,再次来到八廓街。</h3><h3>静静地融入那些朝拜的人流,和他们一起行走,用心灵去触摸那方净土。</h3><h3>他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很多都千里迢迢而来。</h3><h3>他们风尘仆仆的脸,始终如一的动作,虔诚执着的心,在注视的瞬间,有种无声的感动与震撼,使得眼眶一次次变得温热。</h3><h3><br></h3> <h3>好几次把手机对着朝拜者,想拍正面照片,可是当看到那张满是尘土的脸庞突然仰起,触摸到那极其干净和淳朴的眼神之时,我不由自主地把手机放下了。</h3><div><br></div> <h3>去八廓街,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h3><div>这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约会的地方。“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div><div>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div> <h3>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h3><div>晚上,我们排队一个多小时在此享用晚餐。</div><div>感谢偶遇的几位老乡,向我们推荐了该店的特色美味。</div> <h3>清泉叔带了家乡的老酒给大家斟上。</h3><h3>在异乡的小酒馆里,我们一起品尝酥油茶,美酒,美食,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恍若一家人。</h3> <h3>13号从拉萨出发前往林芝。</h3><div>一路上,在阿伍的带动下,车厢里荡漾着歌声,脸庞上洋溢着欢乐。</div><div>清泉叔更是像个老顽童,时不时地给大伙逗趣。</div><div><br></div> <h3>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br></h3><h3>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h3><h3>最好的时光在路上</h3><h3>最美的风景在路上</h3><h3>上路吧,寻找那个更可爱、更勇敢、更真实的自己。<br></h3> <h3>快到米拉山口路段,开始飘起了雪花。<br></h3><div>一路上,想象着即将到达五千多米的海拔,心中一直有个意念在念叨着,别害怕!坚持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div><div><br></div> <h3>米拉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br></h3> <h3>11号凌晨飞机到达拉萨时,烟雨姐因为高反发烧了,但她每次出去游玩时都是激情满满。</h3><h3>看着这样一个具有活力的身影,谁能想象到她也曾经历过巨大的高反折磨!</h3><h3>不得不感叹,意念的力量真是强大!</h3><h3><br></h3> <h3>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山口处常年积雪,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着的地理分界意义。</h3><h3>米拉山口,是拉萨与林芝的一个分界线。翻越过这个山口,就从白雪皑皑高原进入西藏江南林芝了。</h3> <h3>寒风在这里呼啸,雪花在这里飞洒,经幡在这里飘扬,我们的脚步在这里驻足!我们的欢笑在这里荡漾!我们携手的友情在这里定格!<br></h3> <h3>一切变得比预想的更好</h3><div>满满的感恩,满满的快乐</div><div>禁不住展开双臂,静静地拥抱</div><div>并感受来自大地与苍穹的震撼与神奇。</div><div><br></div> <h3>上午还是大雪纷飞,下午却春暖花开。</h3><div>米拉山口漫天大雾弥漫,这里却艳阳里桃花绽放。</div><div>冬与春的更替是那么神速。</div><div>大自然总是那么神奇而惊艳。</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到达巴松措又是乌云密布。</h3><h3>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是红教著名的神湖。</h3> <h3>巴松措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的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 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依然景色宜人至极。</h3> <h3>晚上入住林芝八一镇。</h3><h3>大家在自贡盐帮食府品尝石锅鸡。</h3><h3>石锅鸡内辅以手掌参,天麻等四五种药材,还有野生山珍菌,慢火炖制,汤味有种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鲜嫩,还有那么一大盆新鲜蔬菜和豆腐让大家尽情享用。</h3><h3>感谢店家的厚道和淳朴,感谢秦师傅的引荐与带领,让我们美美地饱了口福。</h3> <h3>4月14日,前往林芝嘎啦村赏桃花。</h3><div>林芝有“西藏江南”之称,林芝的桃花节于3月29日开幕,我们到达的时间稍微晚了点,桃花已经开始慢慢谢了,但漫山遍野的野生桃花依然美得令人惊艳。</div> <h3>最美的春天在哪里?</h3><div>雪山桃花江河水,最美林芝四月天。</div><div>林芝的桃花,美在树干粗壮、花朵繁茂;美在雪山清欢,气势磅礴;美在河湾九曲,美在花开千里,恣肆野欲。它有佛菩萨的加持,令人深深欢喜。</div> <h3>唐•周樸有诗云:“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h3> <h3>途经的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h3><div> 如果视线好,这里可以观赏到南迦巴瓦雪峰,无奈大都是雨雪天气,在这里,黑与白才是大地最久远的色彩。</div> <h3>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的高反症状开始渐渐不明显了。</h3><div>曾经的难受终于一切都过去了,过去了!</div><div>在白茫茫的天与地之间,我快乐得像个孩子,心与漫天的雪花一起自由飞舞。</div><div>谁伴我山水一程又一程?谁伴我雨雪一更又一更?</div><div>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感怀,铭记在心!</div> <h3>因为阴雨天气,鲁朗小镇的鲁朗林海若隐若现。<br></h3><div>留一点遗憾在心里,给想象留一点空间,又何尝不是旅途另一种美!</div><div>鲁朗小镇是悠长的茶马古道上最美的小镇。</div> <h3>这家石锅鸡总店,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也是鲁朗镇第一家正宗石锅鸡店。</h3> <h3>沿着雅鲁藏布江前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一路上,两岸的桃花漫山遍野盛开着,美得令人心醉。</h3> <h3>每一株桃花都虬枝苍劲,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而依然枝繁叶茂。每一株桃花似乎都在自由地呐喊,尽情地绽放粗犷而野性的美丽,了无柔弱之感。<br></h3><div>在最美的自然面前,一切赞美的语言都显得无力。</div> <h3>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第一大峡谷,位于中国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和墨脱县境内</h3> <h3>雅鲁藏布江穿过两座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谷底,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一奇特的U字型大拐弯,山高谷深,水流湍急。</h3> <h3>晚上入住在吞白村的公尊德姆农庄,这是新开张不久的一家藏族旅店,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装修风格,都很喜欢。</h3> <h3>这里也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h3><div>清晨,静静地走在湖边,走在桃树林里。</div><div>看满树的桃花在风中摇曳,看远处的雪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div> <h3><font color="#010101">15号清晨,告别了美丽的吞白村,又沿着雅鲁藏布江踏上了新的旅程。从喜马拉雅山走来的雅鲁藏布江,是一条充满神奇色彩的天河。途中又见丹娘沙丘,也叫佛掌沙丘。沙丘因边上的村落叫丹娘而得名。冬春季节,雅鲁藏布江水势减缓,大片的河床裸露,风戏弄着河床,把上面的沙子吹来推去,堆起一座座沙丘,丹娘沙丘就是其中的一座。</font></h3> <h3>这是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两江交汇处。</h3><div>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一清一浊,一绿一黄在宽阔的水面上泾渭分明。</div> <h3>16号行程是沿着雅鲁藏布江母亲河的中游路段行进,途经乃东,到达泽当镇。<br></h3><h3>“泽当”,藏语的意思就是猴子玩耍的地方。美丽、壮阔的雅鲁藏布江,一路相随。</h3><div>“雅鲁藏布江,流进我胸膛……我从雪山来,洒满情和爱,我从雪山来,为你留下来……”</div> <h3>在这里,我的高反症状几乎消失了。</h3><div>第一次体验到那种自由自在,舒畅通透的感觉,真好!</div><div>再次感恩这片神奇的土地!</div> <h3>在这片江边,在这片沙滩</h3><div>我们曾经一起欢笑,一起摆各种各样的姿势</div><div>然后将那些欢快的笑容定格成相片</div><div>你看你看这画面,仍在轻敲着心弦</div><div>你听你听那笑声,依然诉说着从前</div><div>曾在一起欢笑的脸</div><div>成了旅行中最深的想念</div> <h3>到达桑耶寺已经将近三点,大家在一家藏式餐馆等待午餐。</h3><div>在等待的间隙,我悄悄地走到桑耶寺大门处,在白塔阵列的围墙下,和那些摇着经筒缓慢行走的信众一起,念着六字真言,一路转经。</div><div><br></div> <h3>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是藏传佛教祖寺。莲花生大师开创了藏传佛教,既是宁玛派的宗师先圣,也是藏传佛教的精神宗源。<br></h3> 公元779年,也就是在1231年前的那个夏天,桑耶寺在莲花生大师的主持下正式建成。<h3></h3><div>赤松德赞从拉萨赶来,向两位来西藏弘扬佛法的莲花生大师(来自印度)和寂护大师(来自尼泊尔),表达了一个伟大藏王足够的尊敬。</div><div>法王站在乌孜大殿,正式颁诏废除已有900多年国教历史的苯教信仰,开立佛教为国教。</div><div>桑耶寺是唯一一座有红、白、绿、黑四色佛塔的寺庙,这四色佛塔代表四大罗汉,分置于乌孜大殿外四角处。</div><div>桑耶寺建筑风格独特,主殿为三层,一层为藏式、二层为汉式、三层为印度式建筑风格,又称“三样寺”。</div> <h3>17号早上从山南出发前往敏珠林寺。</h3><div>柔和的晨光照耀着寺庙,在最好的时光里我们与敏珠林寺相遇。</div><div>敏珠林寺是西藏红教的三大寺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敏竹乡敏珠林村一群山峰环抱的山谷里。寺院坐西朝东,围墙为多边形,四面群山环抱,山青水秀。</div> <h3>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与纳木错、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br></h3> <h3>这里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br></h3><div>卡若拉冰川也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div><div>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 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div> <h3>18号清晨,沐浴在阳光下的扎什伦布寺静谧安详。</h3><div>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日喀则市区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div><div>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div> <h3>如果时间允许,我愿意在这里再静守一段时光。</h3><div>这里,是离灵魂特别近的地方。每次走进,内心都会有种温热的感动。</div><div>这里的风光让你感觉到能触摸天界的高远</div><div>这里的寺庙让你感觉到能触摸到灵魂的空灵。</div> <h3>“不同信仰下的教堂、寺庙、道观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场。“场”是一种神性的存在,越古老的遗迹,场的力量越强大,它的力量正是通过一些有形的物质传递的。这和我们回到离开了多年的故乡一样,近身旧物故人时,既有感官的察觉,也有心灵的温暖或者悲伤。</h3> <h3>过了羊八井地热电站,就看到了念青唐古拉山。</h3><div>辽阔的藏北草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div> <h3>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其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h3> <h3>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苯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h3> <h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br></h3><div>静静地欣赏,静静地融入,静静地欢喜。</div> <h3>感谢同行友友分享的美片,伴随着美好的记忆,一起深深留在了心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