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铁道兵五十二团四营第十六连战友风彩录</h3>  <h3>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岁月如歌,情怀依旧。</h3><div> 我们十七,八岁五湖四海参军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五十二团四营第十六连这个相当有凝聚力的连队里。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用我们稚嫩的双肩担负起国家大战略三线建没重担。</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  <h3><font color="#010101">转眼已过四十五年,风枪打通万重山,汗水融化千层岩的巨幅标语记忆犹新。开山炮的炮声还在耳边回响。我们不畏艰险,全连肩并肩同甘苦,打通一座座隧道,架起一座座桥梁,铺平一寸寸路基。吃的小米饭压缩菜,喝的白菜汤。逢年过节吃鲜肉鲜菜,那猪可是我们自已养的,菜是陡坡上开地种的。我们生死置之度外,在襄渝线的会战中,部队党委下达连队月成洞百米的任务,打钎双手磨起血泡,工作水鞋那里经得起岩石的摩擦,推斗車,站在污水里打风枪还得随時注意头顶险石掉落,垮方等危险,工作三班倒,回营房后才知道双脚被污水浸泡得红肿。我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流血流汗修通一条条钢铁大道,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有谁知道?蓝天知道,大地知道,二百多万铁道兵战友知道!让我们告诉蓝天,告诉大地,我们筑路向未来,我们是不怕困难,最能打硬仗,骄傲自豪的铁道兵。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支英雄的部队。让岁月永远记载下去吧!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排九班战士苏发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8/04/20</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岁月匆匆,光阴荏苒。抺不去战友的思念。战友爱美丽如朝霞,战友情深沉似大海。今天我们老了,岁月的风霜染白了我们的鬓发,愿全连战友永远年轻,尽享幸福美好的明天!</h3>  <h3>指导员      张德荣(58年入伍)贵州</h3>  <h3>连长  陈敏华  (1951年入伍) 湖北</h3>  <h3>副连长   杨西明     (62年入伍)安徽</h3>  <h3>二排长  黄美格  (65年入伍) 广西</h3>  <h3>三排长        翟敬礼   (68年入伍)江苏</h3>  <h3>一排长    潘承莲   (68年入伍)江苏</h3>  <h3>一排长 李汉松  (66年入伍) 浙江</h3>  <h3>闫华忠   安徵   (65入伍)</h3>  <h3>徐久喜(69年入伍)山东</h3>  <h3>钟康林(68年入伍)江苏</h3>  <h3><font color="#010101">李华    (69年入伍)  广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希义(73年入伍)山东</font></h3>  <h3>孙连友 (69年入伍)山东</h3>  <h3>赵长城(73年入伍)山东</h3>  <h3>伍章久(69年入伍)广东</h3>  <h3>赖少峰   (69年入伍) 广东</h3>  <h3>陈维俊(69年入伍)山东</h3>  <h3>李玉田(73年入伍)山东</h3>  <h3>范学林(73年入伍)山东</h3>  <h3>王德臣  (73年入伍)江西</h3>  <h3>李凡(73年λ伍)云南</h3>  <h3>普卫山   (73年入伍)云南</h3>  <h3>刘树全  (75年入伍) 重庆</h3>  <p class="ql-block">邱才生   (76年入伍)江西</p>  <h3>徐谱堂   (76年入伍)  江西</h3>  <h3>姜岳云 (1973年入伍) 江西</h3>  <h3>李家才(71年入伍)四川</h3>  <h3>胡国忠(69年入伍)山东</h3>  <h3>马学胜(69年入伍)山东</h3>  <h3>李洪禄(69年入伍)山东</h3>  <h3>蔡寿(69年入伍)广东</h3>  <h3>梁阳弟(69年入伍)广东</h3>  <h3>王光臣(68年入伍)江苏</h3>  <h3>章进洋(68年入伍) 江苏</h3>  <h3>王志雷(68年入伍)江苏</h3>  <h3>李进隆   (71年入伍) 广东</h3>  <h3>邹兴忠    (73年入伍)    云南</h3>  <h3>苏发祥摄于安纯沟门营部球场,背后营部会场主席台,右边营部卫生所,也是黄军医和李医助的住房。</h3>  <h3>郑康标(73年入伍)江西</h3>  <h3>杨兴山(73年入伍)江西</h3>  <h3>周永傲(73年入伍)江西</h3>  <h3>战友们不怕困难,  抢堵塌方。</h3>  <h3>陈林林(73年入伍)江西</h3>  <h3>付启明(73年入伍)江西</h3>  <h3>罗世林   (75年入伍)  重庆</h3>  <h3>崔长柱   (73年入伍) 山东</h3>  <h3>苏发祥   (73年入伍)云南</h3>  <h3>指导员  张德荣全家福  陕西安康留念</h3>  <h3>连长  陈敏华全家福  河北滦平留念</h3>  <h3>左:文武忠,(70年入伍)湖南  右:钟康林(68年入伍)江苏</h3>  <h3>左   苏发祥      右  李华</h3>  <h3>左:陈维俊,右:徐久喜</h3>  <h3>左:黄美格与战友合影</h3>  前排左 钟康林  16连  右李文荣18连(68年入伍)江苏   后排左赵奎明  20连(68年入伍)江苏  右 孙连友 16连(69年入伍)山东    <h3><br></h3>  <h3>前左一:赖少峰与战友们内蒙古合影留念</h3>  <h3>前左:王希义与战友们陕西武功县新兵连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左:李华,右:苏发祥摄于陕西安康咱们十六连球场边,背后就是咱们连打通的小湾子超宽隧道,全长七百米。水田车站也是咱们十六连修建的隧桥车站,小湾子隧道内两轨道,桥梁上三轨道。再往前是十七连,十八连修建的小湾子隧道(二),出口就是岚河隧道,全长三千一百九十米,仅次于武当山隧道和大巴山隧道。岚河隧道有咱们十六连几百米拙进成洞进尺。七三年八月还参加隧道拱顶的灌浆和整体道床的浇灌工作。</font></h3>  <h3>铁道兵战友们浴血奋战</h3>  <h3>钟康林在咱们十六连营房下边便道汉江边骑单车,骑行前往安康水田乡。</h3>  <h3>我连三排北京密云水庫发电厂拍摄的全家福。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点四十二分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七点八级大地震,我们十六连奉命昼夜奔赴唐山抗震救灾。同年九月撤回北京密云水库加固大坝。</h3>  <h3>钟康林及全班战友</h3>  <h3>郑康标  涂木金   曹元顺三战友(73年入伍)江西</h3>  <h3>左 苏发祥与协助我们16连修建河北滦平平坊车站的推土机手合影。</h3>  <h3>刘树全   北京密云水库发电厂留念</h3>  <h3>当铁道兵是吃苦,是流汗,是忘我,是牺牲,是奉献。我们在大山深处,隧道里面忍着饥饿,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国国防建设逢山开路,遇水填桥。经历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磨难。这些回忆永远珍藏在心里,带着阳光,带着欢喜,带着花香,带着梦想去展望明天……        </h3>  <h3>钟康林    苏发祥</h3>  <h3>指导员钟康林</h3>  <h3>本连战友摄于贵州贵定阳宝山、左起王希义,陈土南  ,蔡寿,苏发祥,钟康林,指导员,徐久喜,唐仁夫妇,谢贤伟</h3>  <h3>指导员  苏发祥</h3>  <h3>左起陈维俊,徐久喜,指导员,李洪錄</h3>  <h3>前排中:陈惠  (71年入伍  陈连长女儿)湖北 服役铁二师医院  在山东淄博与战友们合影  前排左一;副师长杨洪训女儿</h3>  <h3>赖少峰与孙子合影。 </h3>  <h3>钟康林  (68年入伍)江苏, 唐仁(69年入伍)广东</h3>  <h3>左起,陈维俊,徐久喜,指导员,张嫂,嫂子在部队与连队战友们朝夕相处,時常给战友们缝补軍装,受到新老战友尊敬。</h3>  <h3>铁二代指导员之子张军</h3>  <h3>铁二代苏发祥之子苏益斌</h3>  <h3>铁二代王希义之子王凯</h3>  <h3>师长之子杨正军今年三月中旬到贵州贵定看望指导员全家</h3>  <h3>教导员儿媳 儿子刘忠   苏发祥  王希义夫妇</h3>  <h3>左起潘承莲,翟敬礼,徐久喜。</h3>  <h3>马学胜   钟康林   胡国忠</h3>  <h3>刘树全   摄于重庆</h3>  <h3>赵长城</h3>  <h3>本连广东战友、 山东战友湛江合影   前排左起   赖少峰   陈维俊   李洪錄   徐久喜   李华   梁阳弟    后排左起   唐仁   蔡寿   谢贤伟   杨福   李亚旺   陈土南</h3>  <h3>五十二团卫生队、西安战友 、北京战友在山东旅游,受到十六连战友王希义(前排左一 )、 俆久喜(前排右二)两战友热情接待</h3>  <h3>指导员儿子张军与钟康林  </h3>  <h3>苏发祥   王希 义     李凡</h3>  <h3>苏发祥   伍章久   王希义</h3>  <h3>徐久喜  苏发祥</h3>  <h3>八百里滇池尽收眼底,苏发祥昆明大观楼留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