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历史,铭记恩人 ~ 回忆1970年丰沙线33# 隧道塌方

王成斌

<h1><b><i>&nbsp;今天,从我的微信群中看到铁三局的战友们谈到:1970年,三处一段的女工班,在修建铁路丰沙线33# 隧道时,遇到了隧道塌方的紧急情况,一个老工人(女工班的工长)舍生忘死,把她们救出来的情况,我深受感动,不禁停下了手中的活,将此事记录下来,写成了此文。下照,为火车从33# 隧道出来,接近七号桥的图片。</i></b></h1> <h1><b><i>丰沙线是我们铁三局七十年代修筑的一条从北京到沙城的铁路复线,沿途有很多值得我们这些从哈尔滨、呼兰、阿城、双城、绥化等东北地区的老三届知青值得回忆的地方:</i></b></h1> <h1><b><i>此处为我们当年修建的38# 隧道。火车站的站台是我们工班砌成的。<br></i></b><b><i>我在此隧道的洞口处,被蝎子蜇了手,当年是郭敬文、刘建国、曹太成把我扶到山下的卫生院看的大夫。当时,一开始,手上胳膊上的神经节跳着疼,后来,从手到胳膊就哪儿都疼了。</i></b></h1> <h1><b><i>上图为丰沙线全线车站图片。<br></i></b><b><i>&nbsp;<br></i></b><b><i>丰沙线33#隧道塌方的经过,经原女工班同学的回忆是这样的:<br></i></b><b><i>&nbsp;<br></i></b><b><i>刘春华回忆道:(笔者弄不清,下述截图,是否是您的当年照?)</i></b></h1> <h1><b><i> 刘春华近照<br></i></b><b><i>&nbsp;&nbsp; “有一件在心里永远不能忘怀的事,就是33号洞塌方的瞬间的一幕。&nbsp;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和铁姑娘们一道唱着歌,从宿舍出发,沿着盘山小路奔向33号洞。分工后,我和李师父,小裴负责前导洞工作。那里工作面面非常狭窄,而且是沙石结构。为了不使沙石往下流,只能一点一点地用木桩往里敲。插平后再用横木和立柱撑起。慢慢的推进。然后把沙石用铁锹往后铲到下面去。由于狭窄空气非常不好。干活时感觉透不过气来。我们只能跪着干活,正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们正觉得舒服时,却被李师父推了一把,我们顺着沙石的流向滑出了前导洞。说时迟那时快,李师父迅速把工具顺下来,三把两把将电线拉住顺坡滚了下来。这时只听见噼里啪啦,呼呼隆隆的响声。随后有人喊:“塌方了!”<br></i></b><b><i>当时真的很危险。如果没有老练有经验的李师父的话,那33号洞就会把我们彻底吞噬了。真的让人后怕。”<br></i></b><b><i>下照为当年的女工班照片:</i></b></h1> <h1><b><i>刘春华同学接着回忆道:<br></i></b><b><i>“第二天,我们往山上送东西,看见山上出现了一个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大。事情过后,那个李师父,一没有受到表扬,二没有一分钱奖金。他究竟为了什么呢?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至今记忆犹新。在此我想赞扬老工人李师父的那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精神。现在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是啊!我那时候惊呆了。后来的事没有注意。但是知道那次事故没有死亡。伤到人是有的。33号洞经常塌方。”<br></i></b><b><i>王淑莲说:</i></b></h1> <h1><b><i>  王淑莲当年照</i></b></h1> <h1><b><i>“那时候铁姑娘排可苦了,经常加班加点,有好多岁数很小,干的都是成年人的活,扛水泥都和男人一样。”<br></i></b><b><i>王小芳说:(下照为王小芳近照)</i></b></h1> <h1><b><i>“春华大姐讲的这件事,也够吓人的,当时不是那位李师傅有经验,手疾眼快,把你们推开,躲过一劫,真是不敢想,听起来都后怕。”<br></i></b><b><i>&nbsp;<br></i></b><b><i>群主郑永霞问:(下照为郑永霞近照)</i></b></h1> <h1><b><i>“就是丰沙浅女工班的那个合影里的老班长吗?”<br></i></b><b><i>&nbsp;&nbsp;群主又自问自答:<br></i></b><b><i>&nbsp;“是他,就叫李义贤,安徽人。</i></b></h1> <h1><b><i>&nbsp;群主郑永霞也想起一件事:迟瑛也差一点被塌方的石头砸到:<br></i></b><b><i>“迟瑛遇到的那件事是发生在后半夜,幸亏那块石头是从她的肩上滑下去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她抱着我哭的可伤心了。”(下图为迟瑛当年照,从女工班合影中截图得到,人已故去,无近照。)</i></b></h1> <h1><b><i>朱立志说(下两张照为1971年和2018年4月照)</i></b></h1> <h1><b><i>“十多岁的小姑娘,和男人一样钻山洞,扛麻袋,没日没夜的加班工作,无愧‘铁姑娘’的称号,现在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br></i></b><b><i>“春华姐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三线建设的艰辛与危险,当时丰沙会战的口号好象是‘活着干,死了算,死了埋在丰沙线’。黄河大桥;‘风陵渡那边’就埋着我们的一个老乡。三局人修建的几乎毎一条铁路都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那个时代的参与者,我们自豪,我们骄傲。”<br></i></b><b><i>回首往事,无怨无悔,倍感自豪!<br></i></b><b><i>那是我们人生旅途暂短一瞬,也是最艰难一段时光,它沉淀在心灵深处的东西太深刻、太宝贵了。经历了世事沧桑巨变,我们怎么也无法忘记在那里度过的岁月,它影响着我们的一生……<br></i></b><b><i>郑德纯</i></b></h1> <h1><b><i>他说:“我在90年代的一个秋季和几位朋友重游太行旧地,有些地名你们可能都还记得,张庄、佛峪、红岩、牛金坪等等。遂道编号就不好记了,不过我们在牛金坪的一个长长的遂道入口前,看到有七个坟,碑文清哳。在七个坟边上单独立着一块大碑,介绍了这次事故的时间,这是三局三段一队负责施工的道,在一次大塌方事故中死亡的每个人的姓名、年龄和籍贯,其中还有一位69年参加工作的哈尔滨女工,叫江燕。我们顺铁路线往前走,走到三处二段和一段以前施工的工地,同样每洞口前或一座或几座坟。其中免不了有认识的甚至很熟悉的人。”</i></b></h1> <h1><b><i>&nbsp;&nbsp;&nbsp;&nbsp;&nbsp;在这里,我们要向李义贤老工长致敬!48年过去了,不知您老健在否?您当年救过那么多人,没有奖金、没有鼓励、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听到,但您的伟大人格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您是大川,<br></i></b><b><i>您是高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送您我从心里为您写的八个字:<br></i></b><b><i>&nbsp;</i></b></h1> <h1><b><i>&nbsp; 王成斌<br></i></b><b><i>&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8.4.20<br></i></b><b><i>&nbsp;</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