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与“遵”之研究

葛枫安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史升吉</h1><h1 style="text-align: left;"></h1><h1><br></h1><h1> 老友枫安给我发帖谈起尊与遵。</h1><h1>  事情的缘起是我请枫安代我办一事。他却只回复我两个字:“遵命!”我颇有些汗颜,顿时松树皮似的老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于是问道:“何‘遵‘之有?”枫安回复我:“因为‘尊‘,故而‘遵‘。”一时间把我扔进五里雾中。</h1> <h1>  我总是自以为对文字尚有些研究的。可从未对“尊”、“遵”二字的关系有些许关注,以至于枫安以这一来自天外的“闷棍”,实实地敲打在根毛皆无的我的秃头上,弄得老朽我连夜不寐,竟被 区区“尊” “遵”二字折腾得心神不宁,非弄出个水落石出不可。<br></h1><h1> 我经过反复“研讨”、“考证”,终于如发现新大陆似地洞悉了老友给我“暗设”的“尊”与“遵”的课题。<br> 人无一例外地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既然如此,那就一定要在人与人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尊重别人”和“被人尊重”的问题。在这里,我以为,“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首选。<br> 让我讲几个我曾听说过的故事吧。<br> 文艺界翘楚夏衍先生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夏衍改动一个字,却感动了许多人。<br> 真正能被人“尊”,是心里装着别人,是心里想着别人。<br> 真正的被“尊”,从来不是因为钱或者权,而是源于内心的气质。<br> 梁启超先生死于当年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医生把本该切除的左肾却切除了右肾。临死前,它没有咒骂医生,而是叮嘱家人:“千万别跟媒体说,不要公布。老百姓刚刚开始相信西医,如果让他们知道了我的事,难免就会退却。”<br> 心里装着别人,首先需要同理心。就是你能站着别人的角度,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根据他的情绪做出合理的反应。<br> 1966年9月6日,经过几天不堪的凌辱之后,大翻译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夫妇决定自杀。为了防止自缢后尸体把自己上吊的凳子踢倒而吵醒熟睡的邻居,这对夫妇事先在地上铺了一床棉被。他们还在遗书中嘱咐转交600元给保姆。因为“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br></h1> <h1>  一个人要有何等的境界,才能够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能够从容地保持自己的教养,心怀他人?</h1><h1>  被人“尊”,从来不是因为掌握了多少财富,处在什么地位,握有多大的权,而是因为别人对你发自内心的敬意。<br>  被人“尊”的人,首先是懂得尊重,也有所敬畏。懂得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br>  心里装着别人,处处给人以方便和舒服,就是有修养的表现。他们从来不期待别人给按上高贵的标签和赋与有修养的赞许。<br>  精神高贵是一种情怀,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富足。它从不算计,不与人斗。不是斗不过,而是不屑。也不会向恶俗、媚俗低头,不奉迎,不表演,不把貌合神离装扮成情投意合。也懒得与不堪的人和事周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br>  “气”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必备。而“气”能从何来呢?多读书吧!读书能养才气;要勤奋啊!勤奋能养运气;要宽厚啊!宽厚能养大气;需澹泊呀!澹泊能养志气。<br></h1><h1></h1><h1>  让我们都从“尊”做起吧!唯尊人,方能被人尊;唯被人尊,方能有人“遵”。</h1><h1> 这就是因老友出了题,才有如上之“研究成果”的。呜呼!</h1><h1> 2018.4.20于锦绣之州</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葛枫安,下乡知青。返城后长期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先后担任黑龙江省伊春市某区区委宣传部部长,烟台市商业局副局长,山东省栖霞县副县长,烟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等职。2013年退休后,学习写作并在创作中享受生活的快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