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记虹桥片国画教研活动

心晴

<h3>杏花岭区美术教研虹桥片区这一阶段的国画教研活动告一段落,在区美术教研员高艳萍老师的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国画教研活动进行地有声有色。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我们相互学习一起成长,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慨。</h3> <h3>在这一个学期中,有十余名外校美术教师汇聚虹桥小学,参与每周四上午的国画教研活动,其中有杨家峪联校、大东关小学、涧河小学、后小河小学、职工新街小学、丈子头小学、东涧河小学和虹桥小学八所学校的教师们,怀着对国画的热爱,共同体验国画的魅力。</h3> <h3>  </h3> <h3>张耀丽,虹桥小学美术教师,爱思考,在创作之前总会先进行完整的构思,然后一气呵成,画面平淡雅致,色彩微妙,体现了墨分五色的中国水墨画的特点。</h3> <h3>张峥,虹桥小学美术教师,她经常说;“只有学习才知道不足,只有苦练才能进步,这是我的体会也是我的收获,我在不断的努力中进步也在刻苦学习中得到提升。”</h3> <h3>张金丽,虹桥小学美术教师,大学学习油画专业的她,对国画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真、踏实。</h3> <h3>芦国林,虹桥小学美术教师,热爱中国画的那份意境、清雅、言志。中国画要想画好,首推用笔,从“骨法用笔”到立形存质,以至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之说,都是在讲用笔。后人称元代王蒙“叔明笔立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也是讲用笔。</h3> <h3>王慧媛,虹桥小学美术教师,她喜欢进行精细的描绘,虽然画面一般比较简洁,但是很讲究含蓄婉转的表达方式,往往更能够在若无若有的几笔中,给人一种意象上的感受和浮想的空间。</h3> <h3>马乐,职工新街的一名年轻教师,书法专业的她不仅毛笔字了得,在国画上也很有灵性。</h3> <h3>王星,杨家峪伞儿树小学的美术教师,她专心、好学,令人感动,大家明显感觉到她的国画技法有显著提高。</h3> <h3>冯云秀,后小河小学美术教师,工笔创作精巧雅致,有自己的绘画风格。</h3> <h3>李洁,东涧河小学美术教师,聪慧善思,灵动而有思考,对国画有着近乎痴迷的态度。</h3> <h3>李勇卿和刘逍芳,大东关小学老师,她们的悟性很高,大胆探索,所以提高很快,对于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h3> <h3>邵慧,虹桥小学的科学老师,她虚心、严谨的态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作为虹桥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邵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亦师亦友,对国画教研活动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h3> <h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个人都有所收获。</h3> <h3>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专业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得到了虹桥小学李秀英校长的肯定。李校长大力支持我们片区国画教研活动,并为我们配备了更加专业的美术教室以及国画用品,为了使活动辐射面更广,活动更加有效,青年教师成长更快,成立了虹桥小学芦国林美术名师工作室,把区美术教研工作和学校艺术工作相结合。</h3> <h3>艺术之路漫长而多彩,如同一叶扁舟在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去追求心中的一片艺术天空!</h3>

小学

国画

虹桥

教研

美术

教师

活动

用笔

中国画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