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197师

深圳故事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97师的前身是1947年8月以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第3军分区部队重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归冀晋纵队(又称冀晋兵团)建制。</p><p class="ql-block"> 1947年11月17日编入新成立的北岳军区第1纵队为第2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2旅,1948年7月随所在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1纵队第2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2旅改称第66军197师。该师虽组建较晚,战斗力不弱。第197师(辖第589、590、591团):师长成少甫,政委钟炳昌,副师长张一波,政治部主任宋卿云。</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197师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成长迅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太原战役时,197师589团率先登城,荣获20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该团1营和1连分别荣获军授予的“太原登城先锋营”、“太原登城首功连”锦旗。</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7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1957年1月,197师与24军74师对调建制。1969年10月,197师恢复原建制隶属。1985年8月,全军精简整编,197师番号撤消,整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5旅,由陆军第24集团军领导。第591团改编为武警河北省总队3支队。1992年,守备第5旅番号撤消。</p><p class="ql-block"> 第197师驻地:河北省唐山市第197师下辖第589团(古冶赵各庄)、第590团(山海关东大营)、第591团(古冶葛庄)、炮兵团(秦皇岛北大营)</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师师长成少甫,政委钟炳昌。政治部主任朱云卿。</p><p class="ql-block">志愿军第66军197师</p><p class="ql-block">第一任师长:成少甫(1917——1979)河南省商城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 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排长,团政治处组织科科长,红25军团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第6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第2队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11团代团长,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2团副团长,第2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第7区队区队长,第4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第1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1纵队2旅旅长,第20兵团66军19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1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率部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1951年4月回国(1953年11月回国),任第66军副军长,1952年1月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第65军军长。</p><p class="ql-block">第一任政委:钟炳昌(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新兵营第3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9区队政治委员,第3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2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20兵团66军19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197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回国后,任66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br></p> <h3>第一任师长成少浦</h3> <h3>第一任政委钟炳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