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消失的战场:不灭的军魂></h3><h3> 我当年畄下的这张照片记录着1984年的战斗痕迹,终身难忘。</h3> <h1> 边防十五团十八连在八里河东山“负30号30号31号高地"防御作战中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十八连战斗过程,列入八里河东山作战陳列馆展示大厅。<br></h1> <h3> 现在十五团由原来的35550部队十五团1986年改编守备二团,现在军改后改为成都军区文山军分区77322部队守备旅。</h3> <h3> 文山边防十五团十八连34年后,首次相聚于麻栗坡为牺牲的战友扫墓,是因为八四年那场残酷的生离死别的战争给我们战友们结下不解之缘,经老兵提议定为2018年,4月18日,18连自费自愿相聚麻栗坡为牺牲的烈士战友扫墓。</h3><h3> 此次相聚有两个意图,1.重返老山,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去当年十八连战斗过的地方,重温旧梦,追忆当年走过的足迹。</h3><h3>2.找一过理由,全连相聚,见见34年前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兄弟,一起为连队牺牲的烈士祭奠。</h3><h3> 战友们分别已经34年了,这漫长的34年,战友们奔波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不计前嫌,为了生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默默的奉献着,现在已快到花甲之年,怀念战友的心情,逐步萌生,因为我们是战场上子弹打不死的,炮弹炸不死的生死战友,终身难忘的战友情谊,成了生死之交的好兄弟。</h3> <h3>请按三角播放</h3> <h3> 边防十五团十八连的战友们用最严肃的军礼向烈士们致敬!表示我们十八连参战老兵对英烈崇高的敬意!</h3> <h3> 1983年2月边防二团小街十连调入十五团组建为边防十五团十八连,驻麻栗坡县磨山团部直属,编为步兵机动连,1986年后改成步兵十四连,驻猛硐三棵树。</h3> <h3> 八四年作战时十八连的几位老首长,千里之外赶来和战友们相聚,祭奠牺牲的烈士,体现了咱们生死战友情深。</h3> <h3> 1976年6月云南省军区边防二团成立,代号:35511部队,十连驻西双版纳小街,1983年2月,八连调入文山军分区边防十五团改编成十三连,小街十连调入十五团改编成十八连,驻云南省军区文山军分区边防十五团团部磨山,为团直属部兵机动连,1984年参加了老山地区自卫还击作战。</h3> <p class="ql-block"> 八四年七月十二日那场残酷的战争夺走了火箭班段学旺战友的生命,我们六班8人就坚守在负30号阵地,我们六班和火箭班岗位相连在一起,地形复杂,三面受敌,我连从5月24日接守1019高地到7月30日,7月12日那场战斗有班长:刘培书,副班长:邹顺义,文翠江,张忠,张撑民,鄢大金,王继忠,彭汝刚,在1019高地每天在枪炮声中度日,7月12日后越军的这次大反扑,失败告终畄下了上百具尸体,下雨过后气温升高到30度以上,尸体腐烂,臭气熏天,战友们在阵地上白天轮换站岗,其余战友还要修筑工事,随时准备战斗,每天派两战友到阵地后山背水上阵地喝,经常遇到炮击,饭菜无法送到阵地,常吃压缩干粮,酸菜罐头度日。夜晚站岗时,马君荣排长要求我们,用被包带一个岗位连一个岗位的战友相互传递信息,日日夜夜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整整坚守了67天。记得有一次越南特工小分队乘早上天黑雾大的时侯,摸到我班坚守的负30号高地十多米处,用剪刀剪开铁丝网,企图偷袭我六班阵地,不小心碰炸地雷,被我六班的火力攻击和31号高地的高射机枪支援下,越军知难而退,击退了敌人,战斗结束后,马君荣排长和刘培书班长下去查看,从新布置了地雷,拿回了越军畄下的衣物,腰带,子弹,军用匕首等,战利品有血迹在上面,战利品王修贵副连长移交到边防十五团团部。到7月30号换防时,我们十八连的干部战士头发,胡子都长了很长,身上长了虱子。特别在阵地时7月13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我接到我家里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说我母亲被洪水冲走去世的消息,我母亲已被洪水冲走第二天找到后,家里给我发来电报,家里怕我担心,当时在战时通讯不能及时送到,是因战时正是雨季道路不通,越南炮击等特殊条件下,通讯常期中断,不能按期送达,过了十多天我才收到电报,我得知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但是紧张的战斗过程,我不能回家看望,为母亲送终,残酷的战争使我忘记了悲伤,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坚守在八里河东山1019高地上,投入了紧张而勇敢的战斗状态。</p><p class="ql-block"> 在阵地上,有郭永雄战友(83年兵),刘培书(班长)82年,和鄢大军战友(84年兵)。他们三位战友负了伤,但我们都幸运地活了下来。希望战友们珍惜战争换来的和平生活,我们都是段学旺战友牺牲时的见证者,不能忘记牺牲的战友。</p> <h3> 4月19日,吃过早餐早上8点,战友们准备行装向当年战斗过的“老山,八里河东山”出发,那是我们十八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战友们终身难忘的地方。</h3> <h3> 十八连的干部战士们在组委会的组织指挥下,按照规划路线向当年战斗过的八里河东山,老山出发。</h3> <h3> 在上八里河东山主峰的路上,请按三角播放。</h3> <h3> 在上八里河东山主峰的路上,现在正在修路,官兵们只能途步1公里走到主峰去看看当年坚守过的阵地岗位,了结了三十多年的梦。</h3> <h3><font color="#010101"> 于习录指导员一路行走,一路讲着当年的战斗故事。</font></h3> <h3> 老连长甘正良,指导员,于习录在上阵地前,讲一下阵地上的情况,提出几点安全要求:由于阵地当年作战时,四周都埋着各种地雷,丛林地,地形复杂,要求战友和家属们不要乱跑,要遵守纪律,不要进入雷区。</h3> <h3><br></h3><h3> 战友们怀着急动的心情,希望赶快走到八里河东山主峰。</h3> <h3> 十八连的首长们背着小孙女途步一公里,来到八里河东山主峰,看看当年和越南交战的阵地。</h3> <h3> 全连参战官兵在八里河东山合影畄念。</h3> <h3> 看见这位老乡,冯贵财和战友们感到非常亲切,看着这位和咱们一起经历战争失去右腿的老乡,冯贵财急动得从包里拿出几佰元钱给老乡,表达了战争给乡亲们带来的欠意。</h3> <h3> 冯贵财战友带领战友们重返八里河东山的途中,看见这位苗族兄弟,感到无比的亲切,在交谈中得知这个在当年失去右腿的苗族兄弟就是八四年给十八连送过菜和军用物资,八里河村的苗族兄弟王和光。</h3> <h3> 战友们和八里河村的苗族兄弟王和光合影畄念。</h3> <h3> 全连老战友们来到十五团钢七连合影畄念。</h3> <h3> 这是当年十八连打通的坑道,1984年1019高地换防后,移交给轮战部队防守,边防十八连撤回磨山修整一个月后,接到团里面通知,十八连十三连改编成工程施工连,派人到落水洞等地和北京工程部队进行专业学习,当时曹强,文翠江,张撑民,冯贵财学测绘,有的学电工,控压机,风钻操作等等。学习结束后,1985年十三连和十八连就进入八里河东山山脚下,投入了紧张的坑道施工,十八连干部战士经过近一年的日夜奋战,用风钻炸药等原始工具打通了一条坑道,十八连打通的这条坑道,现在被修建成“八里河东山陳列馆”当年在这里打坑道的老兵们在这里合影畄念。<br></h3> <h3> 这条坑道是1985年35550部队边防十八连日夜奋战,用风钻和原始工具打通的一条战备坑道,现在被用作"八里河东山作战陳列馆”,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成为爱国者主义教育基地。</h3> <h3> 战友们在老山主峰中越界碑合影畄念。</h3> <h3> 在冯贵财老战友的带领下,十八连参战老兵齐声欢呼老山精神万岁!参战老兵万岁!向八里河东山的英雄敬礼!</h3> <h3>请按三角播放</h3> <h3> 战友啊!战友!请喝一杯水酒,抽一根家乡的烟吧,十八连的战友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h3> <h3> 老山精神万岁,世界和平万岁!这些老兵们经历了这场血与火的洗礼,牺牲了很多战友兄弟,只希望和平永驻,不再有战争。</h3> <h3> 感谢十八连雷庆云文书:保存了珍贵的参战战友八四年在阵地上的名册,有的战友在战场上已和我们永别,但他们永远活在战友们心中。希望战友们珍惜和平,保重身体。</h3> <h3><font color="#010101"> 已上这是我收藏的照片,战友们相信历史可以证明,我边防十八连干部战士的付出,永远会名存历史,我永远为我们的战友们感到骄傲自毫。</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