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年――大美鳌塘

夜帝Yeti

<h3>魁星点斗,独占鳌头</h3> <h3>也许是"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缘故,在县城定居谋生,也蛮想念村里,清明特意走了走熟悉而又陌生的前街后巷,今年清明回村不像平时匆匆忙忙,为了捕捉这份浓浓的乡愁,我特意放慢了脚步,多逗留一段时间,一个人静静的回忆当年走过的路,回看当年进过的屋,体验当年干过的活,回味那些年赤脚踏过的阡陌,寻找儿时爬过的窗户和似曾相识的点点滴滴童年记忆。</h3><div><br></div> <h3>几百年的石缸,用整石雕琢而成!全村人红白喜事用做淘米,洗衣洗被洗红薯之用!至今一直铮亮光滑!</h3> <h3>井水就在乡亲们去往田地干农活的村口路边!农忙时很热闹;蹲在井边露着股沟的妇女们一边槌洗男人昨天衣服上的汗渍和干泥!一边聊着哑巴和刘寡妇那点老掉牙的新鲜事,有节奏的棒槌声和女人的窃笑成了最动听的音乐……女人们洗完回去做饭以后就会迎来第二轮高潮,收工的男人挤满了半月形的三井,他们围成一个孤形,轮流着用干稻草擦去身上和锄头的泥!心心念念的急着归家,家里有可口的菜食和娇妻!</h3> <h3>村前这口大塘就是江南民居的典型风格,在玄学风水中叫“堂前明水”!生龙气,聚龙气的地方!我们儿时可不管这些,那时没手机和电视,夏天顶着酷暑去菜地偷了黄瓜就咬着黄瓜跳下水塘!大人找小孩了一般都在这!那时摸螺蛳,骑水牛,钓黄鳝,游泳嘻戏!常常玩得乐不思蜀!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水面结着冰,我们背个条凳在冰面上轮着来回推行!把个凳子磨得跟新的一样!春天就是干水塘的时候了,每年都是放水网鱼,大人抓大鱼!小人抓小鱼。就等大人“烂山”一声,孩子们就冲下泥塘手忙脚乱一番,螺蛳,蝈蝈一把抓,脸上只看到眼睛和牙齿,全身泥浆,一小会就大半桶!走运的话还能在泥里揪出大鳖来!干鱼那几天是全村人最幸福的时候;每家每户分得五六条大鱼,吃不完就烤着,大街小巷鱼香扑鼻,炊烟袅袅。老少妇嬬堆着一脸的幸福和满足!那个年代可想而知,能饱餐几顿鱼肉是多么的奢侈的事情了!</h3> <h3>整齐的石板路不知承载了多少代人的期望!每一个坑洼都有一个故事,一个家族的兴衰都在这青砖和石板之间……</h3> <h3>脊角高翘的屋顶,整洁的砖路,考究的屋檐</h3> <h3>始建于清末年间的王家大院,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个性独特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湘南民居;在那个苦笑不得的吃大锅饭时期曾做为公共食堂见证了一段费力不讨好的特殊历史记忆!以后又做为誉满湖湘杏林的名医王诘悬壶行医,接济百姓之所在!</h3> <h3>窗棂和石柱的雕花如先人会说话的眼睛,无不寄托对未来对后代的向往!</h3> <h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小辋川”唐代诗人王维隐居的地方!能取这个名字的意境,可不是一般农人能理解了。证明这屋的先人曾经也是个知书达礼的文人!正是“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懂生活的贤士!</h3> <h3>小时候就坐在这个“植槐厅”门的下面!每天等到日将落,牛出水才跟着牛去放牛!呵呵,倒有点牛放人的味道!</h3> <h3>这一片就是村里的后龙山了!这里留下很多我们孩童的记忆,现在的小孩已经不在小树林里玩了。山上草木葱郁,很多条林间小路已经寻不到踪迹了!以前窜上跳下的几颗小树,现在已经够不到枝杈了,只是突显在路面的那条树根仍然横亘在小路中央!可惜的是那时躲猫猫的几个地坑却被丢满了生活垃圾!(照片我就不上了,会让人不舒服的)恶心得不想再走下去了!希望乡亲们能爱护环境,也如先人一样给后人传承下文明的记忆!</h3> <h3>前人裁树,后人乘凉!一直在想后龙山能建成个村民休闲娱乐的小游园该多好呀!</h3> <h3>鳌塘先人王道著随军到贵州定居!王道著后人历经上百年的寻找,寻根问祖,今年终于找到了鳌塘认祖归宗!可喜可贺!</h3> <h3>乡愁是一杯水,清澈透明</h3><h3>乡愁是一杯酒,醇香浓郁</h3><h3><br></h3> <h3>敖山转苍翠,塘水日潺湲!我相信随着村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加强鳌塘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子嗣发达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