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月的骄阳燃不过我们观摩学习的热情。4月19日,由教研室魏银光老师组织的两年一次的河南省初中数学优质课选拔赛在新乡市第十中学如期举行,来自新乡市区各县区的老师们相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这15位参赛选手精彩的微型课展示。</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为了一睹参赛选手的风采,县区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早上6点动身赶往市十中,中午也只能在会场打个盹,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听课质量,一个个专心致志!</h3><h3><br /></h3> <h3> 评委老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这样的比赛容不得他们有片刻的休息,他们的眼神在告诉我们,他们累并快乐着!</h3> <h3> 本次比赛的两个课题的选课范围分别是"图形的变化"和"抽样与数据分析"。参赛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板块中选择任何一节参加比赛。从选课、备课、磨课,再到比赛,每一个环节都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他们将两个月的汗水浓缩在这15分钟的微型课里。他们是可爱的,更是可敬的!</h3> <h3> 参赛老师的教学目标准确,教学环节完整,能够很好地引用生活中例子,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几何画板的应用。</h3> <h3> 在许豪杰和梁佳佳老师的课堂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旋转带给生活的美丽,更看清了研究旋转、平移和轴对称这三种图形变化的思路和方法。</h3> <h3><br /></h3><h3> 吴新平老师的教学引例恰到好处,它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位数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教师用自己的智慧把整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地流畅、自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h3> <h3> 虽然没有学生,但从韩哲老师身上,我们却看到他对学生的循序善诱,他的预设很充分,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完全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h3> <h3> 毕应堂、李丹丹、王成俊和刘卫香这四位老师给我们带来四节《加权平均数》的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却有着相同的理念,那就是利用具体数据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权"的意义,这样一来就使得本节课难点得到了有效地突破!</h3> <h3> 王素丽老师《数据的离散程度》中的散点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方差,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她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方差的产生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h3> <h3> 整整一天的比赛结束了,比赛现场仍是座无虚席,看着大家的学习劲头,魏老师感动了;看着魏老师忙碌的身影,大家也感动了!感动着我们对教育的不懈追求,感动着我们对数学的一片痴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