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清明时,踏青古村落

平淡是真

<h3>  清明假期,朋友相约来荣成。<br></h3><div> 提前一周开始计划,咨询了对荣成风土人情,风景名胜比较了解的朋友唐先生,他推荐了一条自驾线路: 走海湾路——滨海生态路——东楮岛——石核路——东墩村——谷牧故居及民俗馆——苏家渠格—三棵古树和祠堂——留村——留村古墓,半天时间足以。</div> <h3>  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一是觉得朋友宋先生喜欢书法、绘画,属于文人墨客,相对于哪些景区也许荣成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情更有吸引力;二是虽然已是仲春,但三面环海的荣成节气真的来得晚一些。本是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季节,草坪却还是遥看青青近却无,更别说桃花盛开了。沿街的树木大多还是光秃秃的,花叶刚刚开始萌发,只有柳树枝上挂满嫩黄的叶子,那一抹黄绿让人觉得春天真的来了,偶尔闯入你视线的一抹亮色,除了鹅黄的连翘,就是玉兰树上待放的花苞,间或一两株开得灿烂的杏花了,所以踏青赏花不算好的选择,也许看看海草房,会更有意境吧。</h3><div> 对于海草房,也有些许了解。婆婆家里就是海草房,四年前还重新用海草苫盖了房顶,但却不是那种原汁原味的老房子。此前也看过许多的海草房,像烟墩角、东烟墩、大庄许家等等,这些海草房的貌样和格局也基本相似,但据说保存最为完好的,还数宁津东楮岛村。所以就想带朋友去那里看看。</div><div> 说来有些惭愧,虽然丈夫是地道的荣成人,我也在这工作了30年,但这几个地方却从未去过。为当好向导,做足了功课,上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做了认真的研究。丈夫却不相信我能做好,反复地询问,问到最后我也没自信。于是不顾时间已晚向朋友求助,希望唐先生可以做我们的向导,不巧的是朋友要值班,还好最后联系了曾经在那里工作了五年的谷校长,才安心睡觉。</div><div> 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驾着两辆车从荣成出发,沿滨海生态路,缓缓而行,以便观看沿途的风景。大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了一处海滩,那是马栏耩至东褚岛的10里长滩。停车,漫步海滩,听谷校长给我们介绍:从东楮岛的历史变迁到发展现状,从他们开发的研学课程到宁津六村一庄的整体规划,从风力发电到核电……听谷校长娓娓道来,真心觉得自己请对了向导。</div><div> 从海滩往东看,是一个狭长的半岛,北东南三面环海,西有一路通陆,那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路,一条填海修建的公路。半岛西低东高,远远看去就像是盛开在大海中的一朵莲花,这就是东楮岛了。据说东楮岛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建村,岛上种满了楮树,村落由此得名。</div><div><br></div><div><br></div> <h3>  上车继续前行,首先入目的一所学堂---东楮岛育英小学。</h3><div><br></div> <h3>  进入村子,停车,眼前就是一排排的海草房。穿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小巷,就进入了村中心的老街。老街也是石头路,南北大约一两百米长,最北边有一棵百年楮树,长得并不高大,还没有发芽,不知道夏天是不是还会枝繁叶茂?</h3><div><br></div> <h3> 老街的东南角有一眼古井,也就是村里的“南井”了,据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安装自来水后,这口几百年的老井渐渐被弃用了。现在为了安全,新砌了井台,加了带锁的井盖;看着这些防护措施,突然觉得这种保护,给这古井的历史古韵打了一个折扣。</h3><div><br></div> <h3>  只有近傍的两个石槽,被磨得水润光滑,他们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记载了岁月的沧桑,和东楮岛的海草房一样古老。 </h3> <h3>  老街周围,清一色的海草房。原始石块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的奇妙海草,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h3> <h3>  沿着古井往前走,看到几个老人正在给一所老房子的屋顶苫海草,他们的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现在经验丰富的“苫匠”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过几年会不会失传。</h3> <h3>  左转,来到一所老房子门前,据介绍这所老房子有三百年的历史了。站在房子近前,仔细打量,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应该是就地取材、随方就圆、颜色不同、大小不一,没有粉刷,用白灰捻缝,因之墙面纹样杂而不乱,在规则中透着灵性;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虽然老屋屋顶的海草已经至少经历了百年,变得不再厚实,却依然能让人感觉到海草松软的草质感,这种松软调和了石头的坚硬,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h3> <h3>  看完百年海草房,我们顺老街往北,北边有一个小型集市,市场东边的海草房基本上有人居住,也有的改造成了渔家乐。我们随意走进一家挂有“海草渔家”的四合院,西厢房已经改成了现代的卫生间和厨房,正房和倒房则是客房,装修是现代简约风格,空调等设备一应俱全,完全不见了古街中心区海草房的古朴和沧桑。</h3> <h3>  游完东楮岛,我们一路向西,进入东墩村。</h3> <h3>  参观了谷牧的旧居。那是一栋重新修缮的海草房,分南北两个宅院,北院复原了谷牧同志少年时代读书和生活的场景,南院设立了谷牧同志生平事迹展览室,展示了谷牧同志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业绩,陈列了谷牧同志亲属捐赠的纪念品。<br></h3><div><br></div><div><br></div> <h3>  继续行驶几公里,便来到了渠格村的千年银杏树前,据民间相传此树有1100年龄,是宁津最古老的树,树高37米,树围5.2米,树冠庞大如盖,足足可以遮荫200多平米,为雄性树。</h3><h3> 据说此树与东苏村的那棵雌性银杏树为夫妻树,雄树苍劲有力,雌树温润华贵,落落大方。两树遥遥相望,述说着千年不厌的情话,虽历尽千年的沧海,忠贞始终如一。</h3><div> 虽然现在银杏树还没有发芽,但可以想象,盛夏时节,浓密的绿叶撑起几百平的树荫,村民们坐在树下乘凉,打牌,享受古树的恩赐,那会是怎样一种满满的幸福呀。而秋天来临,满树金黄,一地金色的落叶,有将是何其壮观!朋友小宋说:“等到了秋天,叶子黄了,一定很美,你一定要来拍几张照片发个我们呀。”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然而在我心里,其实是希望他们再一次来这里,看一看秋天的的银杏树,秋天的海草房,那将会有怎么的感受与震撼啊。</div><div><br></div><div><br></div> <h3>  银杏树西边不远处,是“张氏宗祠”。在祠堂门口遇到一个张氏的后人,几个人便闲聊了起来,从祠堂门口的对联“教子孙正路两条”中的“两条路”谈到了张氏家族的“百忍家风”,……看他们兴致盎然的谈天说地,真心觉得,此次行程,收获满满,真可谓,“走古巷迷宫,看千年银杏,品百忍家风”。</h3> <h3>  最后一站是留村。进入留村,依然是清一色的海草房。感受却截然不同,这里三面环山,幽静深邃,山清水秀,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闭塞、落后、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使这里的传统建筑和村落文化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我们绕村子转了一下,发现许多街道正在修建新的排水系统,可能要把海草房改建农家乐吧,只是不知道改建后的留村,还能不能让每个踏入留村的人找到世外桃源的感觉?</h3> <h3>  因为朋友下午要赶动车,我们没有去看古墓。</h3><div> 半天的时间,我们穿行在这些最古朴、普通的村落。一路走来,边走边看,边走边聊…… 突然发现,其实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是哪里,只要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才是最好的旅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