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自梳女—顺德均安摄影团记录

王上林

<h3>今年89岁的姑婆</h3> <h3>  均安镇,一个珠三角的普通城镇,又称为凤城。在珠三角,有这么一个说法,食在广州,厨出顺德,而顺德厨师又出自凤城。</h3><div> 当年一部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顺德均安蒸猪红极一时,使得很多吃客慕名而去,也是满载而归。</div><div> 本次均安美食摄影团得以顺利进行,感谢当地摄友欧阳大哥的组织,也感谢顺德均安摄影协会的梁副会长的大力支持,感谢当地均安三位模特的积极参与。。。</div><div> </div><div> 自梳女俗称“姑婆”,即不嫁的女子。</div><div> 顺德自梳女的形成始于清末,盛于民初。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当时婆媳关系可见一斑。这些女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生不嫁。于是,选定良辰吉日由亲人或好友梳起发髻,表示终生不嫁,俗称“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div><div> 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自梳这一风俗日渐衰落,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现。</div><div>  直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年轻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职业,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到五六十岁时,便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这就是中国最后的一批自梳女。</div><div> 自梳女在外面打工,赚来的钱大部分寄给家族,在艰难的岁月里,顺德很多村庄都收到自家自梳女的帮助,帮助小孩读书,建房子,所以姑婆在当地受到很大的尊重。</div><div>  按照旧俗,自梳女自梳之后,不能被安葬在娘家,即便是死后,也只能由生前的好姐妹们前往祭奠。为了能在年迈时有养老之处,一些顺德自梳女便共同筹资,开始修建冰玉堂,以便年老有终,并最终于1951年建成。 此后一段时间,村里回国后的自梳女,就都住在了冰玉堂里。</div><div> 冰玉堂座落在沙头管理区鹤岭山麓,故又称鹤岭静安舍。冰玉堂总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其中主体建筑占地400多平方。为两层楼建筑,地下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着自梳女们信奉的观音,左、右座安放着已故的自梳女的灵位,楼上是木做的阁楼,是自梳女的睡眠之处。</div><div>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梳女又都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到上世纪90年代,冰玉堂已经无人居住,开始逐渐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集结点。</div><div> 如今,这里只陈列了当年自梳女的手工艺品、饰品、证书等物件。</div><div> 自2012年12月25日起,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 </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 <h3>关于历史,是无法去复制的,也不能完全模仿。</h3><div><br></div><div>一个是89岁的自梳女,一个00后均安小姑娘,年龄相差七十多岁,二个人在一张照片同框时,让人恍如隔世。</div><div><br></div><div>不禁感叹,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的时代里。</div> <h3>摄影讲座</h3> <h3>大水车公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