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百年孤独》

晚枫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重读《百年孤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这些日子,重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因为直到读完两遍,对作品本身还是一知半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nbsp;这是部特殊的书,没有前言,也没后记,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章与章之间没有标题。作者马尔克斯用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闹纷乱却又生动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地及其人民的富裕与贫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书中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与以往容易入情的书有所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遥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梅梅;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塔;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我的上将奥雷良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百年孤独》是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百年孤独》,像《红楼梦》,像鲁迅不多的小说作品全都被蒙上了一层神圣而化学的迷雾,作为被阅读的作品也只能到此止步,重读觉得首先,与某种重大的正经的印象不同,《百年孤独》是一本极其快活的书,没错,就是这个词:“快活”。它不仅令我阅读时产生快活的感受,甚至我也能感觉到马尔克斯写作它时的那种快活。快活而不是兴奋或者亢奋,后者的情绪浓度要更高一些,不免与紧张相伴。马尔克斯拙劣的模仿者们是兴奋或者亢奋的,但作品中绝无那种快活的松弛。快活与愉悦也不是一回事,后者的情绪浓度要低一些,比较内敛。所谓“智性写作”中的机锋、反讽可能是愉悦的,但却无法达到马尔克斯式的快活的质朴与坦率。因此,我有理由认为《百年孤独》是一部成功的游戏之作,它不是智力游戏,也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更为宽广的以生活为蓝本的文学游戏。希望体会快活这种对生活的情感及认识的人不妨去读一读《百年孤独》这本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次,与复杂、堆砌的印象不同,我觉得《百年孤独》是一本简单而直接的书。全篇几乎都是概述,都是略写,看上去就像另一本真正有野心的巨著的梗概纲要。虽说涉及面较广,遣词造句也比较花哨,但其语言方式绝对是线性的,并且它不停留、一意孤行,舍弃和“遗漏”在所不惜。《百年孤独》的速度惊人,二十七万字、七代人的命运生死,不经意间就过了百年。这与马尔克斯的那些守财奴式的模仿者非常不同,后者见好就上,顺杆就爬,敛聚、渲染,语言的晦涩滞重犹如一个大拖把,《百年孤独》所烘托的气氛是寓言式,如果说《百年孤独》有什么主题,有什么“主义”,那我认为就是虚无。对人类精神生活虚假的理想和讴歌和这本书是毫不沾边的,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是我,有时间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快乐些,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b></p> <h3>作者:马尔克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