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唱康定情歌

资深老兵

<h3> 回忆五十年代的</h3><div> 打箭爐(康定城)</div><div> 康定,旧称打箭炉,是原西康省的省会。这里有一个最醒目的标志——即城北边一座高山顶上插有一支长长的黑箭。据传是当年诸葛亮从成都射來的。因史料不详,这里不妄加评说。</div><div> 本人是一九五四年四月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原西康军区康定军分区工作的。在康定整整呆了10年。</div><div>1964年4月奉命与老伴一起上調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工作,才离开了康定。光阴似箭,转瞬半个多世纪已随风而去,但是我对当年康定城的旧貌还记忆犹新。一条从雪山上流下的清澈见底的河水穿城而过,横跨河上架有三座木桥。满街是陈旧的木板平房和石块彻成的石头房子。城西的半坡上有一交易市场“一行商市场”,其出售的东西大都是原生态的,如野山菌、藏药、仙桃、茂汶产的苹果🍎和梨、核桃、花椒等土特产。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些藏商从印度逃税带进来的进口货,有瑞士名表、英国香烟、打火机、充气床垫等等。特别稀奇,值得一提的是:卖手表的藏商,背着的皮口袋里装满了各种进口手表,有罗馬表、劳力士、瓦斯针、海上霸王、浪琴等。双方交易记录极具少数民族特色——买家凭手气,伸手到口袋里去摸(不能眼看)。这时一些老手的经验就排上了用场:表壳厚,纹路深的多为劳力士和浪琴之类的名表,反之多为一般手表。本人手气来登了,曾摸到一支劳力土和一支瓦斯针。那真是凭手气抓到的“大鱼”。</div><div> 当年那个时代,康定气候恶劣,风沙特别大,"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是很真实的写照。尽管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然而康定城的街道上还是有诸多的美食小吃令人垂涎。如麻辣牛肉,水井边的凉粉,西街上的炖蹄花………。</div><div> 更有名气的是二道桥畔,标有“民一族一大一团一结”字样的天然温泉池。水温均在60度以上,即便是大雪天,只要下到池内仍感觉温暖舒适,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可以防 治多种皮肤病。 </div><div> 一九五四年六月康定發生六级地震。康定城里损失惨重,房子倒塌了很多!幸好我们的营房是新建木质结构的,免于此难。这次地震惊动了北京,很快派出以王维舟为团长,天宝(桑吉悦希)为副团长的中央代表团赴康定慰问。最难忘的是当年的周末舞会雷打不动。因常年有西藏高层人士和一些高级干部路过一康定,为增进民族团结与统战之需要,自治州政府礼堂和军分区红木地板的小礼堂经常举办隆重的欢迊或欢送舞会。有时还有化妆舞会(参与者需经过政审挑选)。藏族同胞能歌善舞,所以舞会的凝集力不容低估。隆重的舞会多由军队文工团和地方歌舞团管弦乐队伴秦。諸多名星人物如蓝馬、王晓棠、秦怡、新凤霞、上官云珠、仲星火等大名星均先后光临过我们的周末舞会。鉴于这里是边防前哨,又担负着繁重的战斗任务,当年各大军区的文工团和知名的歌唱家也都先后来到这里慰问演出。一九五九年,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到高原视察,军分区的欢迎舞会最为热烈隆重,大家兴致勃勃,一直跳到“东方红”。这次欢迎舞会连续举办了三个晚上,张国华,黄新庭,何正文等高级将领都来参加,场面甚为宏大欢愉。</div><div>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亚拉嗦——那就是我永远不会忘怀的川藏高原!</div> <h3>旧时康定城</h3> <h3>奔腾的河流从康定城中穿行而过</h3> <h3>一座座雪山</h3> <h3>雪山紧紧相连</h3> <h3>王晓棠</h3> <h3>王晓棠</h3> <h3>秦怡</h3> <h3>仲星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