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徽州文化之旅

.

<h3>   做为一名老师,我经常感觉在颐和当老师和孩子特别幸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能够经常在万里路中去体验自然,感受文化。四月十四日到十五日,颐和又组织孩子们去感受徽州文化。</h3> <h3>  如果熟悉颐和的家人一定认识这位老师。他是在用实际行动保护徽州文化的张建平老师。张老师热爱徽州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块土地,这次我们很幸运的是张老师亲自带领我们的孩子,为我们公益讲解徽州文化。这可是超值服务呦。</h3> <h3>  徽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它有三绝闻名于世,分别是牌坊、祠堂和民居。除此之外,徽州还有它的独门三雕-&nbsp; -木雕、石雕和砖雕。让我们跟着历史的痕迹,领略它沧海桑田的变化。</h3> <h3>  4月14日清晨,颐和学校徽州文化之旅第一期出发了,带着清江笑长的寄语:让别人喜欢并敬佩颐和人;带着颐和人的使命,在自然中和文化中去陶冶情操,涤荡心灵,获得精神的富足,并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我们出发了!</h3> <h3>  经过大约2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第一站棠樾牌坊群,参观鲍氏家族宗祠,徽州古村落的精神文明。我们这次来的正好,很多人都说徽州建筑一定要在雨中去感受,就被我们赶上了。</h3> <h3>  张老师是这次行程的魂,他讲解的每个文化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渗透着古人的智慧。如果没有张老师的讲解,我们可能就是走马观花,像大多数旅游的人一样。可是因为有了张老师的讲解,瞬间调动了孩子们探寻徽州文化的兴趣和热情。</h3> <h3>  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参观,同时还在不停的询问张老师各种问题。这里是祠堂, 男女二祠里祖训严明,建筑十分宏大,砖雕精致。</h3> <h3>祠堂砖雕</h3> <h3>木雕</h3> <h3>石雕</h3> <h3>  鲍氏祖先先修世孝祠,村庄以孝治天下,子孙跟着做善,七座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教育后人。</h3> <h3>  张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鲍氏家族的人很有钱,他们都做了什么?</h3> <h3>棠樾女祠堂</h3> <h3>棠樾男祠堂</h3> <h3>  棠樾的七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此村庄也是按“忠、孝、节、义”来管理的,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张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家族之所以兴旺发达,就是因为他们都去做公益。</h3> <h3>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h3> <h3>  棠樾村庄小但与国家大的历史在一起 ,忠君爱国,乐善好施,有社会地位。</h3> <h3>徽州建筑能够特别好的防火,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有这个马头墙。</h3> <h3>  鲍氏祖宗像是嘉庆年请宫廷画师对着真人画的,宽两米,三米多高,经过太平军的劫难最终保存下来,张老师经历很多的曲折才拍到这张珍贵的照片。我们也很幸运的一饱眼福。</h3> <h3>  第二站是雄村,一座人才辈出,教育发达的古村。聚族在这里的曹姓家族如曹全碑里所述的确所在为雄。</h3><h3> 在明末清初时,盐商曹堇饴发家之后不忘故乡,同时为了能够让子孙光耀门庭,在家乡雄村开创“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是曹氏家塾,书院是人才成长的起始点。</h3> <h3>  竹山书院为徽州保存最完整的书院,是清代徽州私家园林中仅存的一处,作为古代徽州的私学建筑。<br></h3><h3> 在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联为曹文埴所撰写。</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张老师说:“他关注雄村已经十年了,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够解读历史,只有了解和解读历史才能更好的往前走。” </font></h3><h3> 张老师给我们讲他和竹山书院的故事,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张老师对古建筑的热爱还有他想要去保护它不被破坏的迫切心情,他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打动我们每个人的心。<br></h3> <h3>  雄村是整个歙县包括整个徽州读书和做官做的最好的地方之一。曹氏一族中举人的就有52位,成为进士的有29人,其中还诞生了一位状元。</h3> <h3>  “我”字中间是断开的,警醒后人放下小我,无我利他。古人的智慧无处不在。</h3> <h3>  在竹山书院的附近有一个现代的书院,张建平老师给我们用ppt的形式讲解了他这么多年来在保护徽州文化的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每个人身上都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孩子们用心认真的聆听,都说这次是豪华游。</h3> <h3>LDX的感受:张老师给我们讲了朱子家训,讲完之后我开始反省,我到底做了几条?可以说是从另一面看到了真实的自己。</h3><h3>LHX的感受:下午张老师讲到对一些文物的保护时我的感触最深,而且感觉张老师真的很善良而且真的很正义,他为了保住一块文物可以在那里和他们僵持很久,他做了这么多事情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我要学习他这种为大家服务的精神。</h3> <h3>雨后黄昏中的徽州如画如梦</h3> <h3>第二天 上午我们来到历史文化名村----唐模。</h3> <h3>  首先来到宣纸坊,我们参观了宣纸的制作工艺,复杂的流程让人叹为观止。</h3><div><br></div> <h3>DXY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造纸,听汪书记讲解了宣纸的制作过程,无不为古人人天合一的智慧所折服。</h3> <h3>  宣纸的工艺,就是把檀树皮晒干漂白,去黑色的地方,然后捣碎混合燎草,才能做出宣纸</h3> <h3>  孩子们体验把纸浆放到漏网上,然后用手去把它打散铺平,最后捞起来去晾晒。</h3> <h3>孩子们和老师在快乐的体验</h3> <h3>纸浆打平</h3> <h3>捞起</h3> <h3>晾晒</h3> <h3>  之后我们参观唐模村,唐模村以古建筑和田园风光见长,村中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特别是村头参天古树,水口园林和潺潺水街,使人备感阴柔与平和。</h3><h3> 每到一处张老师精彩的讲解让孩子们对徽州文化有更深的情感。</h3> <h3>  张老师讲唐模村的历史和古人是怎样亲见七代的。</h3> <h3>  "水街"是唐模的一大特色。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小溪的两岸并立着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等,形成了夹溪对望的街道。</h3> <h3> 由于没有受到商业氛围的影响,村子保留了和谐、古老的感觉。</h3> <h3>  廊下临河的是美人靠,供人歇息聊天之用。</h3> <h3>  整个唐模村被誉为"全村同在画中居"。</h3> <h3>  唐模村因修造"西湖"之孝而遐迩闻名,湖中心的亭子收入唐宋书法大家18人的墨宝,张老师亲自与管理员说把门打开,让我们一睹墨宝,18人的真迹也说明了许氏家族的富裕。 </h3> <h3>  碑坊是徽商们用石头做的奖状,记录了考取功名的人,碑坊里藏着人们的祈愿,封侯封爵,长寿富贵。这座碑坊是由许氏建造。</h3> <h3>  我们的最后一站:呈坎。它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h3> <h3>  呈坎是爸爸去哪儿和偶像来了的拍摄地。</h3> <h3>  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h3> <h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意境就在此地吧。</h3> <h3>  KRY在感受中说:我们跟随着张老师走进古村呈坎,参观了许多明朝和清朝时期的古建筑。也听说了许多张老师为了保下这个古建筑所付出的努力,看着一个个老房子,真的特别敬佩以前的工人们,也特别感谢张老师,让这些能保存下来供我们参观。</h3> <h3>  张老师动情地说,“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已经离世了,他是一位理发师,家中的家具已经一百多年。照片上的凳子是从德国进口过来的,在要被家里卖掉之时,张老师花了4000元买下来,并永久陈设在那里。他想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历史印记。”</h3> <h3>  他说:“我希望通过影像的形式,把个人的记忆变成社会的记忆,把徽州的乡土文化变成永恒的人类遗产。”他对古文化的热爱令人敬佩。</h3> <h3>  我们亲自看到了这把理发椅放在一个老奶奶的摊位旁边照顾奶奶的生意。</h3><h3> </h3> <h3> 布满青苔的小巷,走访古人的路,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h3> <h3>  罗东舒祠(宝纶阁)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h3> <h3>XZY感受::在这次徽州的文化之旅,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人的文化,看到了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虽然我对历史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但这次张老师给我们讲的东西却是别有风味,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让人很容易融入并为之感动。在张老师的话里,我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惋惜,中国人伟大的智慧被渐渐遗忘,这是非常使人难过的一件事,所以我认为张老师做的一切是比看起来伟大的多。</h3> <h3>KRY的感受:通过这次的徽州之旅,我看到了我们现在需要去做的还有很多,像张老师说的,他希望我们以后也能努力去保护这些文物,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老祖宗们楼给我们非常宝贵的东西。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对历史这一方面知识的缺少,导致我在听的时候不能听的很明白,而且自己也会不记得很多。学会了以后再出去玩的时候,在参观有历史的景点的时候,要提前做一些了解,并且认真的去观赏。这次的徽州之旅,我真的收获很大,也非常开心,最后,再一次感谢张老师这两天的辛苦!</h3> <h3>  对于这次游学,因为有了张老师的全程讲解,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徽州文化。孩子们用感恩的方式给张老师表达感恩,给张老师鞠躬,我们在依依不舍的拥抱中分别了!</h3> <h3>  两天的徽州文化之旅,在张老师把徽州文化浸润在血液里的高人陪伴和解读下,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和古文化的熏陶下,涤荡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究和喜爱。</h3> <h3>ZRH的感受:这次游览,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更激发了我要探究古代文化的兴趣。以后,我应该多多去了解、学习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h3> <h3>HHJ的感受:张老师讲了他保护的一些文化,他阻止换了一百米的新路,减少了对水源的污染;他珍惜文华,爱护文化,尊重文化。他带我进入徽州古建筑的世界,使我燃起了对建筑的兴趣。 感恩张老师这些天对我们的陪伴。</h3> <h3><font color="#010101">  LHC的感受: 这次徽州之旅我虽然懂的不是很多,建筑方面也不是懂的很多。但是明显能感觉到在徽州这个古城里,建筑从古至今都是美的。但是也需要我们大家去保护徽派建筑。在听导游和张建平老师讲解的时候,徽派建筑真的很令人震惊啊,是一种自然的美。希望下次还可以去徽州,再次体验徽州的文化。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徽州文化之旅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建筑,民俗,文化的种子,我们还会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