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品堂》

秋草堂

<h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必然包容其中。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而各自也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为一种文化。</h3> <h3>如历史学者钱穆指出“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饮食也不例外,起源于山东的儒家不仅塑造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儒家学派极为注重饮食,甚至有“文明始于饮食”之说。</h3> <h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美食家。《论语·乡党篇》中孔子系统全面的阐述了饮食卫生、养生、火候、刀工、调味、礼仪等方面的观点。正如张岱《老饕集序》所说:“中古之世,知味推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微。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孔子的饮食观奠定了未来两千多年中华饮食最核心的审美观念,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h3> <h3>齐鲁大地民风朴实,待客豪爽,在饮食上名厨辈出,菜肴丰盛实惠,注重质量,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仪。</h3> <h3>鲁菜选料考究,刀工精细,技法全面,调味平和,菜品繁多,火候严谨,强调鲜香脆嫩。</h3> <h3>自清代以来鲁菜分为“福山帮”和“济南帮”。济南菜又分为“历下派”、“淄潍派”和“泰素派”等。</h3> <h3>济南历下派:汤菜特别讲究清鲜爽口,鸡鸭菜肴注重用甜面酱调味,并以甜、咸、酱香浓郁见长,其变化型有酱香、酱汁、葱酱、糖酱等。</h3> <h3>九转大肠是济南的代表菜肴。相传,清光绪年间有一杜姓巨商,在济南开办“九华楼”酒店。此人特别喜欢“九”字,干什么都要取“九”字,九转本是道家术语,表示经过反复炼烧之意。九华楼所制的“烧大肠”极为讲究,其功夫犹如道家炼丹之术,故取名为“九转大肠”。</h3> <h3>总之,鲁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它深受儒家文化土壤之滋养,尽得齐鲁山水灵气之浸润,运用得天独厚之食材,施以精妙之割烹调和之技艺,历经历代辛勤民众之智慧、劳动之蕴积,独成体系,颇具堂正中和、高贵典雅之美食风尚。</h3><div><br></div> <h3>本文部分文字引自网络、图片均实拍于济南亮品堂!</h3><h3>亮品堂位于:千佛山脚下历山名郡C7商业街五楼。品鉴垂询:1505316939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