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一个让旅行者饱享美感的艺术之都---佛罗伦萨

行雲细雨

<h3>  佛罗伦萨,中国的徐志摩称赞它为翡冷翠,是意大利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更是蜚声世界。</h3><h3>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影响了整个欧洲,甚至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其所倡导的人道主义成为日后人类发展主导思想。在这个运动中,佛罗伦萨产生了大批的艺术家、思想家,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文学家有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画家和艺术家有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安杰利科、瓦萨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思想家有马基雅维利;科学家有伽利略。其他知名的人物不计其数。</h3> <h3>  到佛罗伦萨,首先经过一坐桥---维琪奥桥。</h3><h3> 维琪奥桥也俗称老桥,建于1345年,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被认作是意大利现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闭拱肩圆弧拱桥,是佛罗伦萨著名的地标之一。</h3> <h3>  据说,在桥边的瓦萨里长廊建成之前,桥上的建筑为肉贩子们所占据,整天散发出阵阵恶臭。长廊建好后,他们被赶走了,落户在这里的是金匠,至今仍在。</h3> <h3>  佛罗伦萨街道干净整洁大气,有几分没落贵族的感觉。这里的街巷独具特色,精致的古宅坐落在巷弄旁,温暖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千年的教堂会出现在不经意的转角,某块路牌可能记载着巨匠一生的荣光。</h3> <h3>  佛罗伦萨街上的住宅大门很抢眼,非常高大,门旁的门牌上会刻上户主们的名字,很有特色。</h3> <h3>  走在老城里,不像罗马梵蒂冈城那么人潮汹涌,也不会太寂寥,随时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h3> <h3>  佛罗伦萨整个城市充满了文艺气息,景点非常集中,路途中的大街小巷无不充满异域风情。</h3> <h3>  花之圣母大教堂也叫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为意大利著名天主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第四大教堂。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h3> 这座教堂建于1436年,是最早创建如此大规模圆顶的教堂,总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几乎是一名隐士高人,他在没有任何设计手稿的情况下,凭借对空间的心算,带领一群工匠硬是做出了这个巨大的穹顶。百年以后,米开朗基罗殊途同归,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但是老米高度赞誉布鲁内莱斯基的圣母百花:“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h3> <h3>  地面上精心铺就的彩色大理石让教堂内部看起来非常华丽,是属于16世纪的作品。</h3> <h3>  圣母百花的外立面展现了很多哥特式的纹饰,而穹顶和基础结构上依然承载着大量古罗马元素,既用哥特的尖顶长窗又用罗马的圆形玫瑰窗,包括乔托钟楼已经造到这个高度了,居然没有用尖顶,而是少见的平顶。只能说她很特别,也很美丽,不是任何一个体制内的作品,在西欧流行哥特的年代里,更加靠近罗马教廷的佛罗伦萨选择了保留罗马元素的折中风格。</h3> <h3>  金色的阳光洒在教堂的圣母雕像上,散发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一种圣洁之感油然而起,圣母百花大教堂真不愧为教堂中的圣母!</h3> <h3>  世界上庄严雄伟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妩媚。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难怪会被命名为“花之圣母”。</h3> <h3>  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内径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尖顶塔亭,连亭总计高达107米。那巨大的带赭红色的穹顶依托在交错复杂的构架上,下半部分由石块构筑,上半部分用砖砌成。为突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动,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 </h3> <h3>  大教堂对面是一座八角形洗礼堂,其中由吉贝尔采用圣经旧约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个人物的形体和面目,米开朗琪罗对这组浮雕作品赞叹不已并给作品命名为《天堂之门》。</h3><h3> 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h3> <h3>  托塔钟塔高85米,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吉奥陀)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吉奥陀钟楼)”。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 </h3> <h3>  从钟楼顶部或者穹顶瞭望台俯瞰这座历史城区,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h3> <h3>  在这里,可以看到佛罗伦萨整个城市非常统一的红色屋顶,灰白色的墙面,以及狭窄的街道,几座教堂格外的显眼。</h3> <h3>  圣十字教堂由阿莫尔福·迪坎比奥于1294年开始设计和建造的,属于哥特式的建筑。这里很清静,路边有很多街头画师安安静静的在进行创作。这座教堂出名主要是因为安葬了很多名人,其中有著名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米开朗基罗,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音乐家安东尼奥.罗西尼等。</h3> <h3> 圣十字教堂门前但丁的雕像全身用乳白色大理石铸成,眉头深锁、他的眼睛深陷,刀一样锐利地望向前方,把一生的坎坷浓缩在这无言的凝望中。</h3> <h3>  圣十字教堂内部宽敞大气,整体昏暗,从窗子透过的光线射进来显得格外显眼。</h3><h3> 在天主教的教堂里,往往有很多的名人墓地,或者是各个年代的贵族,或者是本国盛名一时的文化巨匠,当然,比较常见的是主教大人,比如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就有供人参观的庞大地下陵寝,里面摆放的是历任的天主教教皇石棺。依教会的说法,教徒离世后能安葬在教堂里,那是一种至高的荣耀,叫“荣归主怀”,这可不是一般普通信徒可以享受的待遇。 </h3> <h3>  穹顶是繁复奢华的。双层球体人可以在中间夹层行走,内层穹顶是瓦萨里创作的巨型天顶画《末日的审判》。顶部现在是一座透光亭,作为教堂的主采光口,而在刚刚落成的1436年,这是一个圆窗,比照古罗马建筑的标准元素之一,就像是罗马万神殿的天顶。 </h3> <h3>  教堂原来的食堂,上方是十字架树,下面是最后的晚餐。</h3> <h3>  从广场边拐进一个铺满石块的巷子小道,便是但丁故居了。但丁出生于此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他在流放期间写出一鸣惊人的名著《神曲》,通过幻游地狱、炼狱、天堂,描写了上百个不同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方面生活,揭发教会的罪恶,第一次鲜明地表达了新时代的新思想、新世界观,高举了人文主义大旗,张扬了文艺复兴的伟大情怀,被恩格斯称为“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 </h3> <h3>  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又名领主广场,也叫西尼奥里亚广场,因为周围的精美建筑而被认为是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h3><h3> 佛罗伦萨的游人基本全部集中在市政厅广场那片,其他地方稀稀落落冷冷清清,到了广场就是人山人海人头涌动,反差之大简直让人震惊!</h3><h3> 佛罗伦萨旧宫前的“L”形广场,乃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至今仍享有该市政治中心的名声,也是佛罗伦萨游客的主要聚集地。</h3> <h3>  维琪奥宫,也称旧宫。曾是美第奇家族的官邸。建成于14世纪初,过去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国政厅,今天仍是市长的办公所在地。韦奇奥宫是一栋方形建筑,共分三层,上方高高耸立的锯齿状塔楼高94米,与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一样是佛罗伦萨的标志,钟表至今仍走时准确。 </h3> <h3>  维琪奥宫门左侧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复制品)。佛罗伦萨的“大卫”一共有3个,除了这尊以外,原件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附属美术馆,另外一个复制品在米开朗基罗广场。</h3><h3> 眼前的大卫刚刚放下牧羊鞭,正要去和入侵者哥利雅决斗。他手握石子,随时准备把它投向敌人。忧愤的目光里,有着钢铁一般的凌厉和不屈的倔强。大卫的这个姿势,被米开朗基罗从公元1503年一直定格到现在,成为一种不朽和永恒。</h3> <h3>  维琪奥宫门的右侧是巴齐奥·邦迪奈利创作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也称为海格力斯)降服盗贼凯克斯》雕像。题材取自希腊神话。 </h3> <h3>  维琪奥宫的旁边是佣兵凉亭,原为科西莫·德·美第奇的雇佣兵卫队守卫的地方。最初这里是公众聚会的场所,如今一些文艺复兴晚期的雕刻杰作。</h3> <h3>  旧宫前面还有一个巨大、精美的海神喷泉。这座喷泉是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的设计,后由其助手詹波隆那建设的。海神尼普顿的面孔很像科西莫一世,暗喻佛罗伦萨的海上统治权。</h3> <h3>  政厅广场的科西莫一世青铜骑马雕像。</h3><h3> 科西莫·德·美第奇(1519~1574年)建立托斯卡纳大公国的第一代托斯卡纳大公。</h3><h3> 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诞生了三位教皇(利奥十世、克莱门特七世、利奥十一世)、两位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玛丽·德·美第奇),美第奇家族最重要的两个人是科西莫·德·美第奇和他的孙子洛伦佐·德·美第奇,前者振兴了美第奇家族;后者在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具有关键作用。</h3> <h3>  佛罗伦萨人极富商业头脑,并且钟情于艺术和政治,他们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城市感到骄傲,希望能够找回古罗马辉煌时代的荣耀感,并开始不断尝试新的东西。美第奇家族就是其中财力最为雄厚的家族,在这个家族的支持下,佛罗伦萨广开门户,吸引了各路精英,创造了当时艺术与科学发展的高潮,被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培养出了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等一些光听名字就足以让人浑身颤抖的天才艺术家。佛罗伦萨又叫“美第奇之城”,可见这个家族的贡献。</h3> <h3>  世界著名绘画艺术博物馆——乌非兹美术馆就落座于在市政广场和亚诺河之间。这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也是欧洲第一家以现代风格展现的博物馆。是美第奇家族中柯西莫一世创建。这里汇集了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的珍贵名作,美第奇家族的珍贵藏品也在其中,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美第奇家族成员画像。</h3> <h3>  乌菲齐的头顶绚丽无比。红白绿真是个神奇的色彩组合,既可以画出敦煌飞天那般神秘飘逸,也可以画出这里绚丽无比的天堂。</h3> <h3>  彭托尔莫的《在埃玛乌斯斯文文的晚餐》</h3> <h3>  张为提香的《生育女神佛洛拉》</h3> <h3>  拉斐尔的《金丝雀的圣母玛丽亚》</h3> <h3>  拉斐尔的自画像</h3> <h3>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h3> <h3>  达芬奇的《基督洗礼》</h3> <h3>  乌非兹美术馆实在是太大。若是对美术不感兴趣的人,看到这里的一些作品,也会有熟悉的感觉,会被感动。而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天堂。</h3> 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是欧洲最早的一所以教授艺术为主的学校,也是世界最古老的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 <div> 这里,藏有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标志性巨作---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原作。《大卫》是米开朗琪罗创作于公元1501到1504年,雕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500年前,米开朗琪罗用双手一锤一锤打凿了整整三年。</div> <h3>  走近大卫塑像,展现在眼前的大卫是那么的英俊和健美,他就是《圣经》中击败巨人哥利亚的牧童,名叫“大卫”的美少年,以色列的第二个王。</h3> <h3> 米开朗基罗独具匠心,塑造了一个怒目而视准备战斗的全裸青年。</h3> <h3>  大卫的身体各部比例是那么的精确,雕像上面各种栩栩如生的细节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仿佛在大卫的肌肉下还蕴藏着最微细的血管和神经。</h3> <h3>  早期大卫像的裸露曾引起争议,被强行穿上28片铜制无花果树叶来遮羞。1527年佛罗伦萨暴动中被敲断左前臂,也曾经遭受雷击,1991年还有疯狂艺术家拿锤子敲伤他的脚趾,都经细心修护复原。</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尊《强掳萨宾妇女》的雕塑,是艺术家詹波隆那1582年的作品。出于保护艺术品的需要,它与大卫雕像一起从广场上搬到这里。</font></h3> <h3>  《大卫》的旁边矗立着四尊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4个未完工的雕塑作品《监狱》。这四个奴隶雕像是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墓制做的,后来由于资金短缺,墓的工程就搁浅了,雕像也没有完成。这些烂尾的雕像出人意外地焕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h3> <h3>  这是米开朗基罗另一尊尚未完成的作品《圣马太》,雕像中一个生动的身躯从粗糙的大理石中挣脱出来。这种不完整性所透露出来的艺术暗示力量让这尊雕像成为了不朽之作。</h3> <h3>  美术馆中,除了顶级大师的作品外,还有他们的学生和后辈的作品。</h3> <h3>  乌菲兹长廊两旁是典型的罗马柱,每根立柱壁龛中都有一座意大利各行大神级牛人的塑像。 </h3> <h3>  在乌菲兹长廊边,立着一个穿戴中世纪服饰的雕像特别醒目,我觉得好奇,站在雕像面前仔细观察,觉得雕像的服饰和神态同其它雕像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就是眼睛特别亮,更有神。我想,这艺术之都的雕像真是非同一般呀!这时,有人向雕像面前的一个小木盒里投钱,才见雕像人向丢钱的人施以微笑。我这时才明白,原来这是在用人体雕像艺术谋生。他不向路人伸手要钱,而是靠艺术展示获得路人的欣赏自愿打赏。这令我十分感慨,联想到国内的叫花到处向路人伸手要钱,去获取人们可怜的施舍的不爽感觉,这是不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还真不好说。我连忙向雕像面前的木盒里投了两殴元,在雕像傍边照了张相,算是对西方艺术的尊重吧!</h3> <h3>  匆匆而过的佛罗伦萨,是对中世纪的回眸,是对欧洲文艺复兴艺术的惊鸿一瞥。这座欧洲文艺复兴的心腹之城,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霜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样貌,每一处的建筑都让人震撼和赞叹,在每一个角落里都能找到文艺复兴的踪迹,能触摸到文艺复兴的巨匠们留下的艺术气息,让人充满无尽的遐想……。你只要走进佛罗伦萨,必定爱上他!这便是佛罗伦萨给我的感受。</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