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风和煦万物生,阳光明媚又一春”,在2018年4月14日这一天,郓城县美术教师又迎来了技术培训的第三次送课。郓城县教育局负责人王洪聚科长、县教研员侯殿挪老师,山东省专家团队,单县志愿者团队以及郓城的300多位美术教师早早地来到了南城中学的会议室,等待课程的开始。</h3> <h3>县教研员侯殿挪老师在向老师们介绍今天的课程专家——苏美荣老师</h3> <h3>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以王洪聚科长、侯殿挪老师为代表的300多位美术老师早已满怀期待苏老师的到来。</h3> <h3>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课题是《面相未来的教育》,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又该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美术教育工作者又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h3> <h3>美国的“零点项目”的研究者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灵感的产物,艺术也不仅仅是情感和直觉的领域,艺术过程是思维活动过程,艺术思维也要靠逻辑,它与科学思维同等重要。</h3> <h3>苏老师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美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城乡差距大等。在这种现状下,我们美术老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h3> <h3>苏老师态度亲切,语言优美,台下老师们听的聚精会神。</h3> <h3>视频当中一位在教育行业工作40年的外国教师,用她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使我们感受到老师的角色在学生生长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冠军,而我们天生就是重塑他们的人”。</h3> <h3>引用顾明远的一段话“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科学技术进步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h3> <h3>苏老师以教学案例《服装中的数学》,《十里红妆》为例,体现出了“以多元文化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它代表了未来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h3> <h3>如何打破传统常规教学内容的束缚?苏老师介绍了以自己的一堂《纹样与生活》的美术课,选择了适合学生特点、当代较前沿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她的“波点”元素进行绘制纹样。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也可同大师一样创造艺术的美!</h3> <h3>“美术是一种生活方式”</h3><h3>“美术是一种情调”</h3><h3>“美术是一种文化传承”</h3><h3>“带领孩子发现身边的美,进而以后可以创造美”</h3> <h3>苏老师的课程结束后,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苏老师都给于了亲切的解答。</h3> <h3>济南课程专家张焕玉老师对苏美荣老师的课程做了总结:时间虽短,但内容精彩,在始终围绕着美术教学的基础上,给我们带来了国内的国外的,前沿的的美术资讯,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颇多。张老师用三个字来形容苏老师的课:真、善、美,真诚的建议,善意的引领,美妙的语言。</h3> <h3>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苏老师仍和大家亲切的交谈。</h3> <h3>下午的课程是单县的志愿者李佳磊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优秀课例分析——《育之先行,美之探索》。</h3> <h3>6分钟的动画短片《鹬》,把老师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小鹬宝宝独自捕食的胆怯,妈妈的耐心引导,寄居蟹作为朋友的鼓励,到最后勇敢尝试获得的喜悦,映射到老师们的心里就是那平日里自己与学生的相互牵绊的画面。</h3> <h3>围绕课堂教学谈一谈视频中的启示和感悟。台下老师们都深受感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h3> <h3>李老师就台下老师们的回答做出了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h3> <h3>以《彩墨世界》这节课为例,李老师分段播放,来完成分段课例分析。</h3> <h3>每段课例播放完后,李老师就和台下老师进行现场互动,老师们对课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老师们观察入微,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h3> <h3>张焕玉老师也对《彩墨世界》这节课的课堂情况做出了总结。课堂的每个环节既要紧密相扣,还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本,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知识,掌握技能。</h3> <h3>课程结束后,老师们提出了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李老师给予的解决办法。</h3> <h3>侯老师在最后提醒并建议大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h3> <h3>每次的学习就是经历一次的脱变,希望在这个美术大家庭中,我们郓城的美术老师能共同成长,共同脱变,共同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