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战友聚会兄弟情》</h3><h3> </h3><h3> 接到战友聚会的消息,是在莺飞草长,百花齐放的四月初。</h3><h3> </h3> <h3> </h3><h3> 高谢炮兵原63师607团一连战友协会在战友群里酝酿已久的聚会,在郑州市战友的精心组织下终于尘埃落定 ,确定了聚会日期和聚会地点2017年4月14河南省郑州市天河大酒店。</h3><h3> </h3> <h3> </h3><h3> 战友聚会,30多年了,真没想到我们还会再相聚。在荥阳乔楼部队驻地,我们分别时,才21岁左右。30多年,足以将青春年少的后生,演变成岁月沧桑的老汉了。近几年,微信流行,信息畅通,看到身边、周围曾经当过兵的战友聚会,令我羡慕不已。什么时候,我们六O七团高炮第一连的战友们能够相聚?多少次在梦中与战友们相聚呀!</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h3><h3> 终于见面了,4月14日,当风驰电掣的高铁从湖北省武汉市到达河南省会郑州火车站时,我按捺往激动的心情,打的士前往这次聚会的场地天河宾馆,只见宾馆一楼大厅人声鼎沸,先行到达的战友与组委会的战友们相互间嘘寒问暖,交谈甚欢。</h3> <h3>当我踏进大厅后,搜寻的眼光首先与这次会议的组织者之一的老班长张义民聚焦了,他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人过知天命的年龄,仍然精神焕发、精明干练,热心快肠,我们热烈地握手、拥抱。</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br /></h3><h3> 然后,我终于在阔别九年之后,再次见到了我们尊敬的兄长郭德宇指导员(注:2008年3月份,我与武钢集团鄂钢公司的几个领导到河南省舞阳钢铁公司考察时,郭指导员热情接待,全程陪同), 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看到分别30多年的首长及战友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h3> <h3><br /></h3><h3> 30多年啊,弹指一挥间,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如今天各一方,今天,亲如兄弟的战友们聚会,像阔别多年的游子找到了组织那种感觉。相认、惊叫、拥抱、欢跳,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一幕幕上演。</h3> <h3> 没有变,变的只是时间的叠加,我们脸上多了"山川"和"沟壑"。而每个人青春的气息还在那儿,活泼的、顽皮的、文静的、淡定的……把中间的岁月掐掉,我们仍然都是20岁左右的英武士兵。</h3><h3><br /></h3> <h3><br /></h3><h3>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看未然,你看,这一群久别重逢的老男人、老战友们为啥流下了眼泪,那是激动的泪水,那是血浓于水的泪水,都说男人是钢做的,青年时代的帅气在于他年轻活泼的朝气蓬勃,中年男人的帅有如大山般的情怀,任尔春夏秋冬、岁月蹉跎,我自笑看花开花落。 </h3><h3><br /></h3> <h3><br /></h3><h3> 之后又见那个河南省郑州市的战友周鹏当年身着军装英俊潇洒,现在的他仍玉树临风 ,举手投足更显成熟干练。战友圈里的活跃分子之一的重庆老兵邹玉宝,一袭巨龙腾飞的衣衫再配以招牌式的发型,给人以青春不老的阳刚气息。还有好人缘小个子蒋士贵,当年在连队时见人一脸笑,乐意助人为乐,有时为给战友们逗乐而拿大顶、玩倒立,可现在,他饱经风霜的脸,皮肤黝黑粗糙,已活脱脱成为农村大叔的典型形象了,当天见到了分别三十多年的好多、好多战友。当天晚上的欢迎宴会上,郭指导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之后,分别三十多年的战友们把酒言欢,相互敬酒、推杯交盏、高潮迭起,直到很晚很晚……</h3><h3><br /></h3> <h3><br /></h3><h3> 第二天,我们一行一百四十多人,分乘三辆大客车及几辆小车前往荥阳,参观了魂牵梦绕的军营原高炮63师师部。</h3> <h3> 在现旅史馆展览厅里,战友们驻足在珍贵文物前,聆听着女兵讲解员娓娓道来老部队的光荣历史,重温着高炮63师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h3> <h3> 参观完师部大院后,我们一行又驱车来到荥阳乔楼的原607团一营营房,老营区历经岁月的变迁,早已物是人非了。</h3> <h3> 在军营里几年时间,我们在这里,摸爬滚打同训练;在这里,引吭高歌唱军歌;</h3> <h3>在这里,学习文化练本领;在这里,同住同吃如兄弟。</h3> <h3> 我们哭过、笑过、跳过、闹过,太多的零碎记忆如潮水般涌来......</h3> <h3>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光一去不复返,而这里的一草一木因岁月的更替,新老兵的交接依旧是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气象。</h3> <h3><br /></h3><h3> 在老营房、新操练场上,我们一行端坐在观礼台上( 本着保密的准则,我们全体老兵在进操练场前全部关闭手机),耳闻目睹了一场现代化兵器"红旗7"导弹的实兵演练,以及传统兵器"五七"炮连的操练,这是一场现代兵器与传统兵器的完美结合,让我们这些老兵切实感受到我军在强军路上,逐步趋于精兵强将,立足打赢的铿锵步伐。</h3> <h3> 观摩完兵器操练后,我们一行又来到原607团团部,惜日的团部大院现已改为导弹营的生活、学习区了,我们一行先参观了老连队的荣誉室,我们的老一连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场上两次荣获集体二等功,鲜血染红的奖旗、战功着著的巨大荣誉极大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奋发有为,继往开来。</h3><h3><br /></h3> <h3> 参观完老连队荣誉室已临近中午就餐时间了,在原老一连指挥仪排排长、现役大校张泽建的协调指挥下,老兵们参观了连队炊事班的现代化炊事工具,然后列队、唱军歌后走进食堂,愉快用餐,重温了连队食堂的美好时光。</h3><h3><br /></h3> <h3> 进餐完之后稍许休息,我们一行又乘车前往中原著名风景区 郑州邙山黄河游览区 。这里的古典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起伏的山势上,进入核心景区,首先映入眼睑的是炎黄二帝的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是目前国内最雄伟的雕塑之一。它依山就势,以山为体,以82米高的整座向阳山作为像身,再在山顶塑造18米高的头像,总高达到100米。构思新颖,独具匠心,不同凡响。二帝坐南朝北,背依邙山,面对黄河。巨像前是一个开阔场地,周围遍植松柏,中间建筑祭坛。漫步走到五龙峰环抱的山脚下,有一尊名为"哺育"的塑像安坐在梅花形水池中,塑像造型是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神态和蔼慈祥,格调高贵素雅,象征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中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篮"正是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魅力所在。</h3><h3><br /></h3> <h3> 第三天的 座谈会上,首先由原一连副连长,后来曾担任防空旅旅长的陈志伟向全体战友们简介老部队的发展、变更史。然后由一连老指导员、后来曾任一营教导员的田春明按花明册点名, 每一位与会者在重温连队例行点名生活的同时,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昂头挺胸应声答"到"!随后,曾经的一连老连长刘秉臣也登台"秀"了一把,只见他有板有眼的登台下答口令:全体都有了,起立,稍息,立正,然后举手向陈志伟旅长行军礼并报告,部队集合完毕,请指示!陈旅长回军礼并下答指令,按大会程序继续!紧接着每个战友简要地介绍阔别30多年后生活工作状况。30多年青春流逝的记忆,岂止是这短短数小时能够概述。其中酸甜自知、冷暖自知。一生难得相聚于此,报个平安终究最好。 </h3><h3><br /></h3> <h3> 2017年4月14至4月16日三天相聚的时光虽说很短暂,但战友之间的情怀很深远,此次战友聚会在以郭德宇指导员为首的筹委会的呕心沥血组织下,在陈志伟旅长、张泽建大校的协调下,让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度过了三天美好的时光,大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此,我谨代表参加这次盛况空前集会的战友,向你们致一诚挚的感谢!道一声,你们辛苦了!祝你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祝各位战友在返回的旅途上一路平安,回家要互报平安才不负此次战友聚会的初衷!</h3><h3><br /></h3> <h3> 至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的大作《战友颂 》,该文章写得好:找一个理由,和战友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声老哥,热泪盈眶……通过细细品味,感受到了经历沧桑巨变和世态炎凉的老人,心灵的指向却仍是军营、战友!</h3><h3><br /></h3> <h3> 第三天中午聚餐时的一曲《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将整个会场推向了高潮,当时,我们连的老连长,老指导员以及全体战友集体合唱,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几任老连长,几任老指导员 们已满头白发,尤其是我当兵时的第一任老连长十李星吉,当年在训练、学习之余,他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他幽默风趣的笑话,让我们度过了美好的军营时光,在当兵的几年中,他们如兄长般从训练到学习,从作息到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战士,此举,让我感恩至极!</h3><h3><br /></h3> <h3> 《驼铃》歌曲唱罢, 和老首长话别后, 我与河南省许昌市以刘红伟为首的 几个战友迎着当天中午淅淅沥沥的雨水立即转身上车前往许昌,我怕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再次流淌,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为老首长和战友们祈祷祝福,祝大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且行且珍惜!</h3> <h3> 4月16日中午的战友分别之宴,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亮点,一个是现场包"杨氏"饺子,现场包、吃饺子是序幕,一个是《送战友》歌曲, 唱《送战友》歌曲是压轴,一个序幕,一个压轴,将整个分别宴推上了高潮,现场有好多战友按捺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河南安康籍战友杨建峰属少数民旅回民,杨建峰从家乡安康自带本地羊肉及自家秘制配料,"杨建峰牌"清真羊肉水饺,那家伙味道好极了!这一品牌水饺,用真情作皮,用友情作馅,包的是悠悠岁月情,吃出来的是浓浓战友意。</h3><h3><br /></h3> <h3>分别宴会罢了后,许昌的刘红伟等几个战友邀请我顺路到许昌去小聚,当时郑州正下着中雨,而他们的车子停在离酒店右侧约四、五十米的某地下停车场里,刘红伟等人先去开车了,我和周亚军一行冒雨前往停车场,刚到停车场门前。这时,只见我当新兵时的老班长文进常等河南濮阳市的老战友还有郑州市的李政老班长们在雨中冲我们打着招呼(之前我们在宴会厅已道过别),当时,我激动的心情如四月的雨天般,淅淅沥沥、难以平静,这正是:"人间四月故地游, 战友聚会乐悠悠, 相见时难别亦难,和风细雨拂心头"。于是,我快步上前,再次与几位尊敬的老班长、老战友们拥抱并在雨中再次合影留念,与老班长、老战友再次道别后,我们一行八、九人分乘两辆车,风雨兼程地赶往美丽的莲城许昌,到达许昌后,再次感受到了战友们的热情,晚宴主宾一行十人(30多年未见的战友王绍甫也来了),两瓶酒(谢谢刘红伟在酒桌上的保护,酒控制在两瓶内)在轻松欢快的气芬中享用了美好的晚餐。次日早七点过一点,30多年未见的战友王建生来到宾馆,不顾头天晚上十二点钟从浙江义乌跑长途客运回许昌尚未休息好,着实令人感动!八点半钟,红伟夫妇俩及宋扬等人来到宾馆再三地挽留我继续在许昌玩耍,因我有公务在身,强烈的要走,他们一行几人又开车将我送到许昌东站,一一握别,登上了返程的高铁,这次中原之行,千言万语归纳成这样一段话:" 战友情谊,人间大爱,峥嵘岁月,凝集一起,战友聚、别,情深无限,岁月流金,铭刻心间"。 </h3><h3><br /></h3> <h3> 紧张而又紧凑的三天时光在弹指间流逝了,但三十多年的战友之情将是恒久不会改变的!如果说能够改变的,那只是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战友之情,逝去的是时光,永存的是战友情怀。三天,实在是太短暂、太短暂了。就让我们在心里铭刻吧,即使变不成风景,也可以变成一幅画,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回首时,用心慢慢品味!</h3><h3><br /></h3> <h3> 一时战友,一世兄弟!</h3><h3> 相信我们炮一连的战友们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战友之情将会延绵不断的,不论老部队今后移防到祖国的任何地方,而郑州荥阳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h3><h3><br /></h3> <h3> 宁以禄书写于2017年6月16日。</h3><h3> 谨以此献给原高谢炮兵原63师607团一连全体战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