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牡丹

一品布衣

<h3>2018.4.14去看牡丹,进了牡丹园,满眼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人眼花缭乱 惊奇万分。</h3> <h3>我原先不知道牡丹有这么多的品种,黄澄澄的叫金系腰,緑盈盈的叫欧家碧,金灿灿的叫姚黄,红嫣嫣的叫状元红。</h3> <h3>有的花大如碗,有的其形如莲。有的圆如绣球,有的状如阁楼。</h3> <h3>天气晴朗,春风拂面,送来牡丹淡淡的清香,漫步花间小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满意的花型 光线 角度 ,真实的记录牡丹的雍容华贵。</h3> <h3>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慈禧太后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也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的作品: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太后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他人代笔,钤上慈禧太后专用的印章即成了她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的说,将她的书画称为慈禧太后落款的书画似乎更准确一点。</h3><h3>慈禧太后代笔画家不少,其中两个有名(枪手)一个是女宫廷画家缪嘉惠,一个是男画家屈兆麟。</h3> <h3>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传说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里饮酒作诗,半斤酒下肚,晕晕乎乎,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于是百花慑于此命,一夜绽开齐放,但是也有抗旨不尊的,牡丹花就是抗旨不开,武则天此时勃然大怒脸上铁青,下旨将牡丹及周边的牡丹花连根拔起贬至洛阳,谁知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这更激怒武则天,于是再下旨烧死牡丹,树干虽然被烧焦,但到来年春天反而开的更盛,文人墨客好奇纷纷前来观赏,这就是关于洛阳牡丹的传说流传千古。</h3> <h3>风和日丽醉来客,千红万紫点春光。</h3> <h3>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唐朝太和年间,唐文宗皇帝在宫内欣赏牡丹,当时身边也跟着几位画家,当皇帝看到喜欢的景致时,画家就及时画下来,便于皇帝日后欣赏。赏花时皇帝问画家程修己: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画家答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皇帝听罢脸上开花,赞不绝口,便称:牡丹国色天香:。从此牡丹有了一个天下闻名的美誉。</h3> <h3>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h3> <h3>几个优美的民间传说,却寄托了华夏儿女的美好愿望。尤其是洛阳牡丹久负盛名,始于隋,盛于唐。到北宋已发展的洛阳家家有花,凡园皆植牡丹的程度。</h3><h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这一传世名句就是古代人们欣赏洛阳牡丹情景的绝妙记述。</h3> <h3>这里到处都是各种名目的牡丹,有的刚鼓出花苞,有的则展开重重花瓣,像舞娘的衣裙。有的花型肥厚硕大,层层叠叠像高贵的夫人。</h3> <h3>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h3> <h3>一场牡丹花开,满城春色撩人。</h3> <h3>心蕊登枝方争艳,落花沾衣犹带香。</h3> <h3>每到春天,人们争睹牡丹风采,因为花期不等人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