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感悟分享 张丽

李建学

<h3>题记/李建学</h3><h3>这些天北师大的学习、活动都很紧张,加之自己感冒严重,张老师4月11日就已经写完发给我的文字,始终没来得及给大家上传和分享。给张老师和大家说一声:"抱歉"。此次感悟分享张老师除给予了每位老师文字与温度的回应外,她自己也用心撰写了《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的感悟分享。文章用两个真实案例,五种沟通方式,一份深刻比喻和美好期盼道出了张老师的心语执念...我觉得写的很好,让人读来反思深刻!坦诚的说,这份文字我写不出来,相信很多校长和教育者也写不出来...因为我们从中读到的不只是文字......所以,真心希望老师们认真品读。</h3> <h3>正文/张丽</h3><h3>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怕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其实人这一辈子,总有许多遗憾,许多无可奈何,其实有些事情不用太过执着,放下牵绊你生活的无谓执念,你会收获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想开、看淡、放下,这六个字,就是人生最好的善待!</h3> <h3><br /></h3><h3>看了各位老师的感悟分享,我也在即兴点评中给予了情感的回应与温度。不管是否深入人心,但我想鼓励下的成长总是温暖的,哪怕认同的人不多,却也足够温暖自己的内心。真正的爱自己,不是去牺牲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拼什么辉煌的未来,而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最大限度的善待自己!此刻的心境,难得的平和,虽然内心依然有很多想要涌现的情感和文字,我还是想让它们先郁郁寡欢一下,再静心沉淀一下,然后再浮出水面,冲破我的思想,犹如精灵,跌落在指尖,与你们相见……</h3> <h3><br /></h3><h3>浅谈沟通的艺术,我想不必再引经据典,搜索专业的注解词汇,从事家居销售工作的15年里,我一直都在做着与消费者沟通的事情。谈不上艺术的沟通,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迎合顾客的喜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行动的付出,赢取他们的信任感,赢得合作共赢。当然这条销售的路也不会是一路坦途,也是在不间断的思考着、总结着、努力着…..我不得不承认沟通的艺术带来的价值和能量,一直在我心里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此刻,还是用故事来诠释语言的艺术吧!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沟通的魅力所在……</h3> <h3><br /></h3><h3>双叶家居的专卖店门口,有两位女士在闲聊中路过,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店长,任圆圆面带热情,真诚的邀请两位女士入店参观。卖场600多平米的店面,走一圈下来,两位女士依然热火朝天的聊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关注到任圆圆职业礼貌性的讲解与耐心的等待,她在等待沟通最好的契机点。作为一名优秀的店长,是不会轻易放过与顾客沟通的任何机会的。哪怕只是闲逛型无购买意识的顾客,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加强最初的印象分。可惜任圆圆的体贴与周到并没有为她赢得好感,顾客在闲逛了一圈之后,还是走向了店面的后门,就在顾客即将跨出店面的时候,任圆圆还是做了最后的争取:&quot;两位女士,走了一圈该累了吧!我去给两位冲杯咖啡,在沙发上休息一下再去选购,好吗?&quot;终于,这句话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力,可是对方的感受并不是回馈了同等的善意。其中一位微胖的女士带着一副盛气凌人,上帝般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十分不屑的对着任圆圆说道:&quot;你像个乌鸦一样,一直说,烦不烦啊?!&quot;</h3> <h3><br /></h3><h3>我不是故事的主人公, 但同样作为销售人员,听到这里,我也替任圆圆打抱不平。不管如何,都不应该随意伤害他人,何况在明知对方充满善意的前提下,就更不该随意去恶意的伤害,哪怕你是上帝!也要尊重自己的人性之香。</h3><h3>这个时候的任圆圆即使是职业素养高尚,也不必委曲求全。可以直接的冷漠的回应对方的无礼。告诉她尊重的意义!只是我们想了无数种婉转或直接的回答方式,就是没有想到任圆圆的回答。竟然能够让人拍案叫绝,活生生的让众人惊艳了一场。当时的她依然保持着真诚的笑容,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她就用最初的语速与温度笑着回答:&quot;那您为什么不把我当成一只百灵鸟呢?&quot;就是这简短有力的16个字,让对方转怒为笑。说了一句这丫头真逗,转回店里,喝了咖啡并成功签单69000. 至今成为双叶一段销售艺术的佳话。任圆圆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艺术的沟通。连续三个月在销售市场,整个区域内排名第一,三个月之后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董事长亲自奖励10万元奖金以示嘉奖。这足以诠释和彰显了沟通的艺术!</h3> <h3><br /></h3><h3>读到这里会有老师认为,销售的沟通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没有关联的。其实不然,沟通是适应任何场合与场景的,作为教师已经在---职业教师一词中被更好的体现了职业性与价值感。任何人之间的沟通本身就是纯粹的,与职业无本质关联。我们一起试想一下,如果任圆圆带着商业性的笑容,没有温度与真诚,没有尊重与宽容,没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仅凭借一句16个字的话会让她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顾客转怒为笑吗?!还有,面对陌生人的沟通,赢得对方的信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需要对职业的热爱,需要耐心的讲解,需要保持微笑的温度,需要换位去体会对方的心情。其实,仔细想来,和我们面对家长的难易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家长和教师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可以更好!他们有换位思考,有为了共同的目标去破冰的合作性。而销售的沟通立场却多数都是对立的。顾客会惯性认为销售人员只是为了推销而做出的虚假真诚。所以沟通的过程会更加艰难,如果可以都做到艺术化的沟通,那么沟通就会彰显力度,使沟通的过程变得轻松幽默,诙谐风趣,让彼此都觉得舒适轻松的沟通,才是沟通最高的境界!</h3> <h3>分享了艺术的沟通,让我们一起再来浅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一次我同样以故事的形式开始,看看由于沟通不当而引发的师生悲剧……</h3><h3>盛夏的7月初,微风轻拂,鸟语花香,伴着蝉鸣声又迎来了假期的节奏,在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里,班主任刘老师认真的读着刚批改完的语文成绩单,此刻,听着公布的分数……有的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有的学生感慨着自己没有发挥常态的水平,有的学生低着头做悔恨状,还有的学生在早已预料的成绩中不悲不喜,面无表情。</h3> <h3>当刘老师读到最后一名学生的名字时,全班同学都有默契的回头看着李珊珊,更有幸灾乐祸的好事者已经早早的竖起了耳朵,生怕遗漏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因为李珊珊的语文成绩就从来没有及格过,尤其是作文成绩。所以每次成绩垫底的人只能是李珊珊,因此她也时常被作为大家考试后的笑料和关注的话题。每次刘老师读完最优秀的范文后,都会再读一遍李珊珊的作文,以示训戒。然后再恨铁不成钢的痛惜一番,怅然离去…….这一次的期末考试,即使不公布也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终于刘老师念出了李珊珊的考试成绩---李珊珊同学32分。依旧是痛惜的语调,依然是大家或同情或嘲笑的眼光。而此时,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李珊珊同学,依旧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就好像被捕获后受到惊吓的"小白兔",极度不安的等待着"猎人"的从宽发落。她多么希望刘老师可以不要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她的作文了。她多么希望刘老师可以口下留情,不要再让她那么无措和难堪。她多么希望刘老师可以关注到她这一次的成绩比上一次多了两分,她多么希望刘老师可以看到她这一次的作文是用了心写的……她真的努力了。虽然珊珊有太多的寄望和期盼,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确是骨感的。她内心的祷告并没有神灵显灵,刘老师依然毫不留情的读起了她的作文《我的理想》。短短两分钟,一篇不到100字的作文就这样不带温度的读完了。没有任何肯定的字词,没有预想中的安静,只听到同学们的哄笑声,刘老师拿着试卷来到珊珊的桌前,面无表情的说着:"你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你说说就你得到的这5分,别说当作家了,你就是给作家去打杂,作家都嫌你笨。我就奇怪了,一样在教你们,你怎么每次就及格不了?好好想想吧!哎……" 带着痛惜声刘老师转身离开了,紧接着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像笼子里放飞的小鸟一个个的都离开了教室,只剩下少数同学在教师里。珊珊拿起了试卷看了又看,然后放进了书包里,接着她拿出了纸和笔,在桌面上整齐的写了几行字,然后和坐在窗边的同桌说了一声:"让一下,我看看外面",同桌的男生知道她心情不好,这一次竟然没有说话,站起来让珊珊过去了。他以为李珊珊又是看窗外的小河和绿树,但让他讶然的是,珊珊从椅子上直接跨到了桌子上。窗户是敞开的,她站在了窗台上,看了一眼教室,然后对着同桌说了句:"把我写的交给老师"。面向窗外,没有再回头,毅然的跨过窗户,决然的跳了下去……一个稚嫩的身体,一颗毫无眷恋的心,就这样,从四楼毅然的跳了下去。</h3> <h3><br /></h3><h3>此刻,同桌惊傻了,此时,全班轰然了,顿时,全校轰动了……</h3><h3>所有人的关注点已经不在热议成绩的好坏上,全部都在担忧着一个生命里……求助声,呼喊声连成一片……校长的,老师的,学生的…..夹杂着电话声,救护车的响起……终于,校园内又恢复了最初的安宁。而五年级二班的宁静却再也回不到从前,教室里没有刘老师的身影,也没有任何讨论成绩的高低声,没有老师的教室却比有老师还要安静和沉默……沉默的无语,也沉默的可怕!</h3><h3>医院手术室的走廊里,面带沉重的校领导,悔恨不已的班主任刘老师,泪流满面的李珊珊的家人,还有调查事件的警察……刘老师手中的字条是李珊珊的绝笔,上面工整的写着:&quot;尊敬的刘老师,我知道我学习不好,但我就是想当作家,这也有错吗?你们可以瞧不起我,但不可以瞧不起我的理想!我恨你们&quot;!</h3><h3>就是带着这样的遗憾,就是带着这样的决然,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和未能绽放的青春年华。她带着的是满满的恨意,她最后留下的不是对亲情的眷念,只是对老师的质疑与恨意!而此时的刘老师,她多想收回那句话啊!她多想说她只是恨铁不成钢,她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学生,她只是没有用对沟通的方式……她多想还有机会可以亲自和自己的学生说声:对不起!是老师错了…..然而,命运之神总是来去匆匆,太多的悔悟都没有解药……有些伤害是注定无法避免的……</h3> <h3><br /></h3><h3>时间就像一个审判官,每一分钟的等待都是极度虐心的煎熬……像是在刻意惩罚着罪犯。终于,手术室的警示灯灭了,医生走了出来,所有人揪着的心都变得异常沉重和窒息。当医生缓缓说出孩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已经无法健康行走,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时候,那种沉痛的心再也无法复原。本该健康的生命从此丢失了欢愉,丢失了正常行走的权利……这种幸福的丢失又该谁来买单?</h3><h3>社会的舆论暂且不谈,李珊珊的心,家人的心,老师的心,校长的心…….又该谁来平复与自愈?!也许很久以后,李珊珊可以靠着医学的进步,安装一只更仿真的假肢 ,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但心灵的伤害和阴影却会追随她一生。也许很久以后,刘老师的处分结果让她不再涉猎教育事业,但再看到孩子想起教学生涯的时候,她的心又该如何自处?</h3> <h3><br /></h3><h3>各位从事教育的老师们,这个真实的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并不是造成悲剧就结束的话题,也不是刻意营造沉重的氛围感。之所以分享这个案例,一是有真实度。二是再次敲响教育温度的警钟。三是重点体现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价值与意义。从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中回神,进入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队伍里。这才是规避杜绝下一个悲剧的发生。此刻,我想再重温一下我认知里的五种沟通方式:</h3> <h3><br /></h3><h3>1、 浅沟通方式:</h3><h3>浅沟通方式即正常普通的沟通方式,只是传达信息和情感,多数以通知或商讨为主,传递的情感都会先入为主加入沟通者的主观意识,以自己想当然的结果导向收场。不太注重认真与耐心倾听的过程。只是当时听过,当下解决而已,没有后期的情感追踪。同类问题容易出现重复发生的现象。</h3><h3>2、 有效沟通:</h3><h3>用对方接受和喜欢的方式去取得信任,达到成效。以同等的尊重和换位的方式,客观理性的摆事实讲道理。真诚付出换取理解与配合度。在短期内追踪沟通效果,避免出现同类问题的反复发生。</h3><h3>3、 深入沟通:</h3><h3>在沟通前先建立牢靠的感情基础,对事情的谈论不会触及对方的情感底线, 在沟通时注意先肯定后引导。先有同理心再提出问题的缺失。对问题的严重性要分析透彻,掰开了揉碎了。不含糊不清,不给对方造成误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赢得对方的深度理解与支持。</h3><h3>4、 体验式沟通:</h3><h3>不只是让对方去换位思考,而是让对方去体验自己在做的事情,和完成事情的难易度,来加深印象与增进了解。在付出的过程中去体谅对方,去学会宽容。此种沟通方式是最具沟通效率的方式。</h3><h3>5、 情景式沟通:</h3><h3>沟通的效果离不开沟通的氛围,营造对方喜欢的环境和场景,会加深沟通的深度。人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下容易消除心理防备,也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与观点,前提是感受到关爱与坦诚。</h3> <h3><br /></h3><h3>以上五种沟通方式都适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希望对各位老师的沟通有所助益。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赢取学生的信任,用真诚与关爱去打动学生的心,用有效沟通来达到沟通的效果,用体验式沟通来赢取沟通的话语权,用情景式沟通来唤醒沟通的温度。希望对沟通的艺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h3> <h3><br /></h3><h3>作为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自己的方式,每个教育体系也都有自己的考核方式,除了聪明,用功,专心,努力等特质以外,也有一定的规律和窍门。只要掌握规律,适合现行模式,就比较容易出成绩。在学校里特别优秀的学生,通常是特别适合所在教育体系模式的人。可是这些人一旦走出学校,社会的衡量标准更加复杂,有各种多样性。他们常常无法适应,社会中与学校不同的评定标准。所以培养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存技能才是我们教育者该首要关注的议题。 </h3><h3>我们总希望有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可没有人说过,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的孩子,因为总有比最好的孩子更好一点孩子。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珍品,每个孩子的特质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频率也不尽相同。我一直相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品质,个性,教养和情商,让孩子明白这个社会上的规矩和道理,是比在班级里比较多两分还是少两分,学会知识类别的某种技能,更加重要的东西。自《大学》,《春秋》,《尚书》,《中庸》以来,每个人都读着差不多的万卷书,可是每个人都在走着与众不同自己的路。为人师者最重要的是信念,要荣辱不惊,能够坚持的住。如果孩子有个总是在挑错,心急如火,努力拔苗的老师,结果就是扼杀掉孩子所有的可能。这个世界上最好最成功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第一名,而是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性。这才是教育者能够送给孩子最珍贵的馈赠。 </h3> <h3><br /></h3><h3>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郁郁寡欢的年轻人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诉苦,&quot;生活总是不如意,困难和挫折围绕着我,我这一生是不是就只能这样了?&quot;师父笑了笑,拿起了桌上的水壶,为这位年轻人沏了一杯茶,让他品品后再说。年轻人喝了一口说:&quot;师父,这茶一点儿茶香都没有。&quot;师父说:&quot;这可是上等的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香味呢?&quot;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肯定地说:&quot;真的没有一丝茶香。&quot;师父淡然一笑,吩咐弟子,&quot;去烧一壶沸水来&quot;。然后取过一个杯子,重新撮了把一样的茶叶放进去。不一会儿沸水来了,师父向杯里注入沸水,然后将杯子放到年轻人面前。他一看,茶叶在杯中上上下下地浮沉,而茶水也溢出了一缕清香。 </h3> <h3><br /></h3><h3> 年轻人刚准备端起杯子品品,师父却说&quot;请再稍等一下。&quot;说完又向杯中注入了一些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如是注了六次水,杯子注满时,茶香已溢满了整个屋子。</h3><h3>原来,第一次沏茶用的是一壶温水。用温水沏茶,茶叶轻轻浮在水面,没有上下翻滚,茶香就散发不出来。用沸水反复冲沏,茶叶经过一遍遍翻滚沉浮,最后才能散发出清醇的香气。浮生若茶。我们正如这一撮茶叶,而命运正如这或温或烫的一壶水。你若是好茶,便不该渴望温水。那些没有经历过苦难和挫折的人,就像是温水冲沏的茶叶,他们的一生平平静静,没有任何浮沉,难以弥散出生命的清香。他们或许本是上等好茶,却在看似一帆风顺的生活中,香气尽泯。</h3> <h3><br /></h3><h3>而那些历经挫折又能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的人,就像是被沸水煮过的茶叶,他们经受住了命运的一次次打击和考验,在风雨岁月中不断地沉下浮起,终究会散发出生命最醇厚的香气.......</h3><h3>茶的温度与清香,其实就是教育者需要用心和修炼的温度与师香。让教育的美好先从有效沟通开始吧!相信不久后的沟通一定会增加艺术的温度与深度…….</h3><h3>活着,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既然来到人间,便去爱,去经历,去感受,去欣赏一切微小的欢喜……</h3><h3> </h3><h3> </h3><h3> 禅心如果</h3><h3> 2018.4.11</h3>

沟通

刘老师

李珊珊

学生

对方

没有

老师

教师

圆圆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