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乡愁里走出来的诗人——席慕蓉

🌸张🌸

<h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 席慕容的一首诗,席慕容是蒙古王公贵族之后,但年近半百时才生平第一次回到故乡,在1989年终于见到童年时父亲口中的草原芬芳与母亲口中的大河浩荡,席慕容五岁前会说蒙语,但之后学会了普通话、闽南语、粤语、英语后,唯独忘记了蒙语,她站在古老土地上用唤醒了的血液与遗忘了语言来抒发这无以言表的感情。席慕容5岁时,是1948年。她跟随父母颠沛流离,几年时间里,辗转了中国南方的几个城市,到了香港才正式上小学.后定居台湾.</h3> <h3> 席慕蓉祖籍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察哈尔盟明安旗,从小父母就给她起了个蒙古族的名字,叫穆伦·席连勃,意思是江河,席慕蓉这个名字其实也是蒙文音译。从她记事起,就喜欢听外婆和父母述说祖先的往事,草原上的英雄和众生的民俗风情让她心向往之。</h3> <h3><br /></h3><h3>长大后,席慕容也变成了一个听蒙古歌会流泪的人。</h3><h3><br /></h3><h3>彼时,内蒙古远在千里之外,且不说相隔多少山川河流,就单单是眼前那一道海峡,思乡的人都渡不过,回故乡谈何容易?</h3><h3><br /></h3><h3>在那段漫长的时光里,一切跟内蒙古有关的东西,都能引发席慕容的泪水。</h3> <h3>她曾在诗中写过:"在故乡这座课堂里/我没有学籍也没有课本/只能是个迟来的旁听生。"又说:"是的,对于故乡而言,我来何迟!</h3> <h3>这位自称是"蒙古孩子"的女诗人,直到四十多岁,才有机会回到她的故乡内蒙古。朋友问她:"你要回内蒙?"她说:"不是回内蒙,是去内蒙,我还没有到过内蒙呢。"</h3><h3>  20天后,当车子一跃驶上内蒙古草原,被草原环绕起来时,席慕容"就像是走在自己的梦里",基因里祖辈遗传给她的关于草原的记忆全部苏醒过来。她不停地大喊:"我来过,我来过!"</h3> <h3>席慕容回家的路,启程得晚,却走得长久。这些年,她越走越远,从大兴安岭到鄂尔多斯,从天山山麓到贝加尔湖,甚至穿过贺兰山到阿拉善沙漠西北边的额济纳绿洲……</h3> <h3>1982年,写下了诗歌《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h3> <h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云飞</h3><h3>词:席慕容 曲:乌兰托嘎</h3><h3>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h3><h3>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h3><h3>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h3><h3>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h3><h3>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h3><h3>站在着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h3><h3>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h3><h3>保佑漂泊的孩子</h3><h3>找到回家的路</h3><h3>啊父亲的草原</h3><h3>啊母亲的河</h3><h3>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h3><h3>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h3><h3>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h3><h3>心里有一首歌</h3><h3>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h3><h3>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h3><h3>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h3><h3>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h3><h3>心里有一首歌</h3><h3>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h3><h3>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h3><h3>母亲的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