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下的发生学习———2018之春浙派名师“三名”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学习之旅

小白

<h3>  “浙派名师”第十三届“名校•名师•名课”小学数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于4月12日—13日在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举行,非常有幸,在中心学校和章校长的支持下,我能参与本次学习之旅,收获颇丰,受益匪浅。</h3> <h3><b>从踏进文海实验学校的那一刻<br></b><b>就忍不住拿起手中的手机记录<br></b><b>文者 真也善也美也</b></h3><h1></h1><h3><b>海者 深哉广哉远哉</b></h3> <h3>  本次展示活动的主题为<b>“深化课改下的发生学习”。</b></h3><h3> 参与展示活动的五个名师工作室团队:浙江省张翼文名师工作室、浙江省吕立峰名师工作室、浙江省朱向阳名师工作室、浙江省陈加仓名师工作室、浙江省王文森名师工作室分别以<b>发生学习下的多元素能培养、发生学习下的多元课堂结构、发生学习下的多维拓展课程、发生学习下的几何概念衔接</b>为分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精彩教学,展示教学成果。</h3> <h3>  4月12日上午第一节是由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张翼文校长展示的《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充满了数学味的数学课。</h3><h3> 听了这节课后,被张校长对教材,对课标及对学生的深入研究,精心而恰当的教学设计深深的震撼。在这节课里,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张校长非常深入地研究了知识的源头在哪,即高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在复习引入时,就对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了深入的复习。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了新的认知起点。</h3><h3> 整节课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点到直线的距离把三角形的高联系在一起,又为后续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进行了铺垫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h3><h3> </h3> <h3>  上午第二节是杭州市富阳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吕立峰老师带来的《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问题》。 </h3><h3> 课堂在毕达哥拉斯的名言“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中拉开序幕,吕老师从六年级上册的一道习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从归纳验证、方法思辨,到图形变换、指向演绎,再到拓展延伸、渗透类比,教学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数学认知层层深入,课堂表现精彩纷呈。</h3><h3> 上午吕老师还结合课堂实践给我们带来微报告《推理应当成为数学的本源》。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再思考”四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他对“推理”的理解与操作。因有之前的展示课铺垫,又有大量的教学实例为支撑,吕老师的报告生动有趣而又不失深度。</h3> <h3>  下午朱向阳老师的《确定位置》,层层递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讨论中明白方向、角度、距离和观测点。</h3> <h3>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中,龚哲荣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字母所表示的不同含义。</h3> <h3>  刘时范老师展示的《倍增问题》,整堂课围绕“触碰救人”的数学游戏,学生自主探究策略,深入挖掘规律,再演绎规律,分析不成功的原因,最后总结感悟。</h3> <h3>  4月13日上午第一节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校长陈加仓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拓展课《蚂蚁爬的路线》。 </h3><h3> 陈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他创设孩子喜欢的蚂蚁爬进来爬出去的情境,引领孩子们探究“一笔画”问题。课堂中,陈老师借助孩子们现场生成的生活语言“死角”,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初步渗透模型思想。整堂课,他并没有总结“一笔画”的画法,而是自然地带领学生感知其中奥秘,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初步感悟 “笑外之音”。通过听课我被陈老师大气、灵动的个人魅力所深深吸引。</h3> <h3>  第二节课是由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师符玲利老师和三年级4班的孩子们带来的《轴对称图形》。符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之前所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接着以“请在图上增加一个正方形,使它还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为例,层层递进,引导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交流和反馈中不断探索,碰撞出新的火花,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h3> <h3>  上午陈加仓老师还带来了精彩讲座——《小学数学拓展课的研究思考》。陈加仓老师从“为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解读小学数学拓展课,发人深省。同时,陈加仓老师结合具体的实例向我们介绍了研究历程,展示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h3> <h3>  下午是特级教师王文森老师展示的《面的旋转》和徐艳老师的《平移》两节几何概念教学展示。</h3> <h1>  听了两天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如何使数学课堂真实、自然而厚重,怎样把各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有特色、有效益。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