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淑燕

<h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初读这首诗时就被其磅礴的气势所折服,心向往之,于是决定去黄河入海口,就为看看黄河入海的奇观。 驱车前行,道路两旁全是芦苇荡,绵延几十里,当大片芦花映入眼前,行车的疲劳感顿失,兴致勃勃地扒着车窗看,终于到达景区。</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河三角洲地处暖温带,这里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鸟类迁移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这儿被誉为鸟儿的天堂,所以进入景区,我们要去的第一站就是鸟岛,汽车在芦苇掩映的旅游路上前行……</font></h3> <h3>刚踏上鸟岛的木栈道,就听到鸟叫,大雁排成行,嘎嘎地叫着从头顶上飞过,飞过水面,飞过芦苇荡,飞向远方……</h3> <h3>景区内长长的木栈道直接伸入芦苇荡中,被湿地和芦苇荡所包围,木栈道的拐角处设有休闲凉亭和颇具文艺范的草编垃圾桶,沿着木栈道前行,触手可及的芦苇随风拂过。</h3> <h3>鸟岛是鸟类觅食、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近距离地观看天鹅、大雁和各种叫不上名的鸟儿在水中嬉戏、玩耍。</h3> <h3><font color="#010101">感受着身边随风起伏的芦苇,不禁想起《诗经》中的意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嘿嘿,若是此刻真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会不会也有“君子好逑”呢?😝😜😜</font></h3> <h3>我们来时正值深秋,芦杆已经有些枯黄,但芦苇叶依然翠绿,还有的呈现红颜色,黄、绿、红错落有致,阳光照射下,芦花蓬松飞扬,迎风起舞,风儿吹过,飒飒作响,苇荡深处传来清脆的鸟叫……</h3> <h3>50万亩的芦苇荡里芦花飞扬,在风中摇曳生姿,我们习惯上统称的芦花,实际上是有芦花与荻花之分的,你分得清哪是芦花哪是荻花吗?我也是看了景区的介绍才分清的哦。中学时学白居易的《琵琶行》,记忆犹新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指的就是这种荻花吧?</h3> <h3><font color="#010101">景区内河道纵横,密密匝匝的芦苇,蔓延得到处都是。为了安全和方便观赏,景区专门修建了木栈道和观景台,把水道与芦苇荡连接起来,这些纵横交错迂回曲折的木栈道延伸到水里,也成了黄河湿地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font></h3> <h3>登上寻飞阁,目力所及之处都是芦苇,绵延几十公里,放眼望去,荒草野坡,水畔沟壑,在这无遮无拦的平原上,风肆无忌惮地刮着,这是除魔鬼城之外我见过的最大的风了,有种原生态般的荒凉,手真的是冻僵了,但在深秋阳光的照耀下,倒也显得野趣盎然,一点也挡不住我奔跑的脚步。</h3> <h3>置身于芦苇荡中,身心飞扬。芦花荡里人不少呢,深处都比人高,远远望去芦花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h3> <h3>离开鸟岛赶赴黄河故道天然柳林。黄河下游是被改了道的,所以有故道之说。</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河故道的风车不徐不缓地转着,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也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奔跑在黄河故道上,迎着风欢呼跳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身心完全融入到这纯净的大自然中。</font></h3> <h3>柳林大约有2万亩,这里的柳树可不是人工种植的,都是从黄河上游冲下来的种子在这里扎根生长的,它们的生长,是大自然的恩赐,是黄河母亲的哺育。</h3> <h3>柳林里植被繁多,除了杞柳、柽柳以外还有野大豆、罗布麻等,它们都生长在水中的小岛上,能近距离接触的还是芦苇,当然关于那些植被就是近距离我也分不清,只能靠景区的介绍来了解一点。</h3> <h3>尽管这里是天然柳林,但芦花还是少不了的,黄河滩涂的柳可不是扶风的弱柳哦,它们高高地站立在黄河入海口的芦花丛中,生机勃勃,彰显着生命的顽强,是生命的奇迹。</h3> <h3>一边是柳林,一边是芦苇,随风摇摆,相互致意,是不是也很美呢?</h3> <h3><font color="#010101">水道随芦苇丛曲折墁回,自然弯转,每往里走一步,都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就这样沿木栈道随意行走,登上观景台,蒲草芦苇非常繁茂,枯枝翠叶,枝蔓横斜,时不时有鱼儿浮出水面,荡起小小的涟漪,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野鸟,凫在水面,苍茫的旷野上,鸟叫声格外清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远望楼,这是黄河湿地公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了,相当于一个游客中心,可以在这里就餐,也可以在这里乘船去往河海交汇的地方,或者登高望远,看黄河入海首尾黄兰的奇观,也可以看对面的红草滩,当然这需要很好的视力或者戴着望远镜,普通视力也只是隐约看见天际边的一抹黄兰线,还得是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在这里也可以换乘大巴赶往下一个的景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河源头曲麻莱县捐赠的地球矗立在黄河口望海楼前,各族人民友谊的见证。“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九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玛曲,一路纵横五千里奔向渤海,“同饮黄河水·共筑中国梦”,一条黄河把多族人民紧紧连接在一起。</font></h3> <h3>望海楼后边的游船码头,停泊的游船,和来来往往的游客。在这里可以乘船去往海河交汇处。</h3> <h3>成群的鸟儿飞越黄河上空,终于体会到“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了,当然这个点还没有落霞。</h3> <h3>黄河河口保留区,得越过浮桥一直向北走,苍茫的天空下,枯黄的芦苇,枯草比人都深,滩涂沼泽,一步一个泥泞,这里应该是黄河改道以前的地方吧?显得比较荒凉。</h3> <h3>黄水之黄,终于明白为什么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论是登上天然柳林高高的木亭,还是站在黄河浮桥上,远远望去,望远楼像一艘扬帆启航的船,屹立于黄河口,意寓扬帆启航。</font></h3> <h3>沿河岸人工种植的芦苇,犹如一道水上长城,也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h3> <h3>与美景不协调的是有个男子在芦苇荡里撒尿,然后又抽烟,我往他面前的 水里狠狠地扔了一块石子。</h3> <h3>黄河浮桥,铁索桥,汽车行驶在上面,能感觉到水底轻微的晃动。</h3> <h3>跨过黄河浮桥,去寻找黄河入海口特有的“红地毯”景观。</h3> <h3>“红地毯”景观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形成如此美丽景观的红草叫黄须菜,自春至秋由绿变红,据说农历八月是黄须菜最红的季节,我们错过了红地毯的最佳季节,眼前的红地毯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但是在这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季节里,看到这一片嫣红,也足够欣喜与震撼的了。</h3> <h3>漫步在红地毯中,红草把我们包围,由外及里,红草越走越深,深处没到腰间,红地毯里留张影,以此纪念来此一游😝😝😝。</h3><div><br></div><div></div> <h3>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红草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有的地方已经凋零了。据说黄须菜营养素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丰富,是一种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还有抗老防衰的功效呢,后悔没带些回来。</h3><div><br></div> <h3>桀骜不驯的黄河一路咆哮到这里已经变得很平缓了,因为流速缓慢,泥沙沉淀,水质也变得清澈,水面很开阔,入海处慢慢变浅,有些地方甚至露出河底,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就是那裹泥滚沙、雷霆万钧之势的黄河。</h3> <h3>黄河入海口还是石油的宝库,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地下油气资源丰富着呢。</h3> <h3>黄河口名副其实的盐碱地,上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盐渍,湿地滩涂软软的,一脚踩下去会有水渍出来,除了特有的植被,别的几乎不长,薅一把红草尝尝,嗯,还真是咸的呢,忘了带点回去炒菜吃😝😝😝,在这湿地滩涂上,有游客提着小桶在拾小蟹、小蛤,我们看了一下,个头都不是很大,但是黄河口的大闸蟹很鲜美呢。</h3> <h3>如果说黄河的上游像个血气方刚的楞头小伙,那么下游黄河则像一位睿智从容的长者,奔腾了五千多里的黄河啊,在这里终于平静下来,缓缓地流入大海。看!黄河入海黄兰分明,据说这种奇观与季节、天气和潮汐都有关,不是任何时候都这么泾渭分明的。因为风浪大游船停止了摆渡,我也没能亲眼目睹这一奇观,这是今天最大的遗憾,只能从景区图片上欣赏一下了,若再有机会亲自来看一下。</h3> <h3>天空之蓝、黄河之黄、水上长城、湿地红毯、芦花飞雪、天然柳林、鹤鸟翔集、海河交汇、天水共长,这就是黄河入海处独特的景致。这是一个保持着原始气息的、展现苍茫和雄浑的地方,也是一个拥有现代气息、充满浪漫和奇幻的地方,在这里仿佛天人合一,身在尘世中,心在水云间,真的是不虚此行。</h3> <h3>乘车离开景区的途中,隔着车窗,我看见芦苇荡里立着一只白鹤,单腿站立,轻啄着脖颈,旁若无人地欣赏着自己水中的倒影,那么地优雅那么地从容。脑海中突然响起一支旋律:“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夕阳中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黄河入海口。带了三斤黄河大闸蟹回来,回家去,用舌尖继续品味黄河口的味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