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的状元乡

孙志祥

<h3>  河南省商城县观庙乡,位于江淮之间的大别山腹地。是“江南的北国,北国的江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还是女娲补天时精美石块的遗落,大自然赋予她神奇的孕育,这里密林茂草,奇松修竹,山溪碧潭,千姿百态。造就了这里山脉绵长,水脉灵动,人脉福延,文脉泽被。</h3> <h3>  从地图上看,观庙乡宛如一朵莲花盛开在白鹭河畔,而原乡政府驻地因供有观音菩萨而得名“观音庙街,”乡名简称“观庙”。冥冥之中,必有天意,传说中的莲花是观音菩萨的座骑,观音菩萨乘上了莲花,便有了故事,有了传说,有了传奇,有了神话,有了不朽。</h3> <h3>  千百年来,这里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山民们,男耕女织,晴耕雨读,日耕夜读,“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千年古训,悬挂在农家的门楣上,一直被观庙人奉为圭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优雅环境,秉烛苦读,光耀门楣的浓烈乡风,造就了催人奋进的人文气场,令这里文风炽盛,人才辈出。成就了“将军故里,状元之乡。”</h3> <h3>  明清时代,这里学馆林立、私学遍地,进士、举人在这里设塾授徒,学风浓厚,人文蔚起。枫树店的曹墩荣为翰林院编修,光耀门楣,光华璀璨。</h3><h3> 近代,新型教育兴起,1909年,观庙人在林塆的大慈庵创办了明德高等小学堂;1925年,又在张大庙创办了职业中学,新思想、新文化在这里传播,为商城西方培养了革命力量和师资。</h3> <h3>  这一时期,观庙教育初现光华,东部的梅楼村龙井冲组陈氏家族,出现了“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盛况。</h3> <h3>  1906年至1945年,西部的姚塝村余冲组贡氏一门30余人,考出了11个大中专生,声振四乡八里。</h3><h3> 1977年至2017年,100多人考上了70个大学生,农村户口仅剩41人。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庄。”</h3> <h3>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初,在大学招生极少的情况下,张本乐、胡传龙、何士平等5人考上了大学本科,成为学子楷模。</h3> <h3>风雨飘摇的1975年,观庙教育的先贤在驼峰山下、万象河畔建起了观庙高中,点燃了这块神奇土地上莘莘学子的希望之光。曹振和、张乃阳、游家明、杨旭升、罗良双、鄢照学等苦苦探索的“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成了这块热土上鲜明的文化符号,莘莘学子独特的生命基因。</h3><h3>40年筚路蓝缕,40年桃李天下。40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一万多名大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30多名部、厅级领导,200多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成为观庙人的自豪。</h3><h3>而今,这里青山长绿,碧水长流,“大别山下状元乡”的旗帜在红色的大别山猎猎飞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