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精神,永放光芒

沈伯员

<h3> 海堤公园,位于高集海堤与滨海路交界处,处于厦门大桥与高集海堤之间,总用地面积1.22公顷。公园广场上刻有“厦门海堤纪念公园”的石墙,是用1953块旧的海堤条石砌成,6层17纵基石层叠烘托出一道景墙,景墙全长22.12米,寓意:海堤大桥开工日期是1953年6月17日。</h3> <h3>  60年前的厦门人民移山填海,开始建设国内第一条跨海通道——厦门高集海堤,60年后,一座缅怀海堤精神的厦门海堤纪念馆在高崎落成(2016年1月28日)。建筑的外形似海浪涌动,象征前赴后继的海堤精神。展览内容共分成五部分:详尽记述从决策、施工到建成、造福社会乃至新时期海堤开口改造、重获生机的全过程,展览采用大量图片文字、实物道具、模型、雕塑、多媒体等形式,还原了那段峥嵘岁月。 </h3> <h3>  4月11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组织部分轮训党员,参观学习纪念馆,学习老一辈移山填海的“海堤精神”。</h3> <h3>  前言详细记载了那段峥嵘岁月。</h3> <h3>  “车骑人”雕塑。当年的厦门岀行极其不便,岛陆地之间的交通往来只能依靠船只。把厦门岛与大陆相连,一直是当时人们的夙愿。</h3> <h3>建堤准备</h3> <h3>历史缘由</h3> <h3>领导小组</h3> <h3>艰辛历程</h3> <h3>团结协作</h3> <h3>圆满通车</h3> <h3>人为环境比自然环境恶劣</h3> <h3>  有一次,两艘绑在一起的船正在抛石,国民党的飞机又来轰炸,为了引开飞机✈,船工果断砍断缆绳,让一艘飘向大海,引开了飞机✈,船上的九个船工全部壮烈牺牲。雕塑再现当年壮烈的场景。</h3> <h3>辉煌成就</h3> <h3>前期勘察</h3> <h3>线路选择</h3> <h3>立面剖面图</h3> <h3>创新发明</h3> <h3>创新示意图</h3> <h3>水下工程</h3> <h3>突破困难</h3> <h3>荣誉</h3> <h3><font color="#010101">海堤精神。当下学习海堤精神,主要有:一是不曲不折,勇于担当;二是积极有为,努力创新;三是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四是善于协调,积极乐观。</font></h3> <h3>历史见证</h3> <h3>项目效益</h3> <h3>  如今面积不大的公园,成为周边市民的社区公园,图为廊亭一角。</h3> <h3> 宽阔草坪,早晚成为市民休闲纳凉好去处。</h3> <h3>右为厦门大桥,左为杏林大桥。</h3> <h3>海堤缺口处也是地铁出口处。</h3> <h3> 海堤精神,永放光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干好我们这一代的海堤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