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行动,方能致远 ——周丽莉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走进旧县中学

微风

<h3><font color="#010101">  我时常想何谓“有为”?工作室该以怎样的步伐来引领远安县英语教育实践性研究呢?“良久惊兼喜,殷勤卷更开。”这是工作室4月10日走进远安县旧县中学后最有冲击力的感受,也让我更加坚定“唯有行动,方能致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上午9:10 工作室成员戴宏燕老师八年级英语课堂 </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杨柳依依,小径回舍。丝丝春风撩起盈盈花香,戴老师的娓娓道来惊艳了一室春光。课堂上,脱口秀、辨论、你演我猜、词性大变身互动无限……生活课堂似曾相识,情感课堂出乎意料,活动课堂惊喜不断,思维课堂生成生长。</font></h3> <h3><b>上午10:00 旧县中学学生大课间</b></h3><h3> 有人说:青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瞧,跑操中铿锵有力的呐喊、健美操中轻柔曼妙的韵律、自由活动时灿烂笑容的绽放,进场出场时整齐划一的节奏,大课间时师生陪伴运动的和美,不正是那一抹抹绽放的青春画卷吗?此刻,我们心底唯有感叹:青春静谧,教育晴好!</h3> <h3><b>10:30 鸣凤中学柯艳老师的九年级英语课堂</b></h3><h3>  “回望过去 珍惜现在 展望未来。”——这是情感真挚、好学上进的柯艳老师在这节课中传递给大家的文化品格。感恩身边的师和友,感念三年的人和事,感怀强大的家和国。校园生活、田野马拉松、经典咏流传,身临其境……柯老师借力于这些温暖的平台,传递出人生的真谛: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在做人时懂得感恩,在感恩中习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h3> <h3><b>下午1:00 齐做健康操 </b></h3><h3> 午后随音乐而动的时光,一段幸福的健康操,已将所有的慵懒挥致门外。</h3> <h3><b>1:20 诵读经典《I've Saved The Summer》</b></h3><h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I've saved the summer and I give it all to you …”心意沉沉,爱意深深,或深情或温暖,书香迷漫着整个午后时光。 </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ve saved the summer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ve saved the summer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And I give it all to you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To hold on winter mornings When the snow is new. I've saved some sunlight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f you should ever need <br></div><div> A place away from darkness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Where your mind can feed And for myself I've kept your smile When you were but nineteen Till you're older you'll not konw What brave young smiles can mean. </div><div> I know no answers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To help you on your way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he answers lie somewhere </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At the bottom of the day But if you've a need for love </span></div><div> I've give you all I own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t might help you down the road <br></div><div> Till you've found your own <br></div> <h3><b>1:30 评课议课中 </b></h3><div> “凸现了英语的三场学习(情感场 活动场 思维场)”“有限课堂,无限想象;有限文本,无限思维;有限时间,无限生成。”“彰显学生思维,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英语文本,走出英语文本,自主阅读,让真善美的种子直抵学生心灵”——这是高治香老师、周丽莉老师、车敏老师和所有参会老师对上午两节课的一致好评,更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div> <h3><font color="#010101"><b>2:00 主题讲座 </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窗外,春风和煦,所有的花儿都在等待一个契机。”诗意的开场,这是工作室成员李志梅老师带来的《寄情于教,学于思》主题讲座。年轻朝气的李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她乐学好知的英语课堂,缓缓地讲,柔柔地说。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长成一棵树,奉献一片荫。”这是鸣凤中学周小艳老师的《课程再造,助力学生素养》主题报告带给大家的震撼。从教二十二年的她,一直秉承“思中教 教中思”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乐学善思,同仁相亲”的教育情怀,E路传递“师者仁心”的专业姿态。高瞻远嘱的命题,专业大气的讲授, 彰显她个人的独特魅力,引发听者的共鸣,唤醒听众的思维。报告已终,思索未尽……</font></h3> <h3><b>2:20 教研论研</b></h3><div>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睿智,典雅的远安县师训中心陈雪晴老师一直在教育田园里书写优秀与卓越,亦师亦友的她以《手捧岁月花香 书写岗位华章》为题,带领我们一起回望了2017秋季走过的足迹,畅想了2018春季迈向的目标,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div><div> 同时,陈老师对工作室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专业建议:</div><div><b>我们的理念:</b> 学习研究 分享提升 示范引领 辐射一方</div><div><b>我们的目标:</b> 孕育文化 培育名师 开展研究 开发课程</div><div><b>我们的任务:</b> 构建一个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研究能力突出,示范引领一方的教育共同体。把工作室建设成名师成长的摇篮,热点问题研究的中心,优质资源开发的基地,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div><div><b>我们的团队:</b>蜜蜂一样的做教育,蝴蝶一样的去生活! </div><div><b>我们的制度:</b>1.工作室成员及学员制定三年个人发展计划和个人年度发展规划,按规定时间提交工作室。</div><div>2.根据个人自我发展目标和工作室阶段研究课题,有选择性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的理论专著,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心得,参加工作室组织的集体交流研讨。</div><div>3.阶段研修完成后提交不少于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课例(或者案例)研究,积极参与各级教科研成果评比。</div><div>4.承担一节以上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提供有关教案及教学反思;做一次以上的观点报告或专题评课。</div><div>5.工作室每次活动记录完整,通过简讯形式发布,纳入《工作室研修备忘录》。在工作室内部,由专人收集研修资源,建立了工作室专属资源云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以便大家信息互享、及时反馈、沟通交流、互助成长。</div><div>6.每次活动专人考勤,每名工作室成员及学员不得无故缺席。每次活动的到勤率均超过90%。</div><div><b>我们的工作:</b></div><div><b>锤炼队伍,打造名师(借力工作室平台)</b></div><div> 结合工作室成员特点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力争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完成教师的自身蜕变。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研究反思能力的中学骨干教师,努力成名师。</div><div><b>科研引领,行动研究(借力课题研究)</b></div><div> 以国家级规划课题研究为依托,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特点,立足本校实际,在课题的框架下,细化子课题研究。同时重视科研成果的固化与推广,力争让教育科研最大限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师自身的发展。</div><div><b>网络研修,适时互动(借力网络云空间)</b></div><div> 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教育云平台、QQ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环境,组建网络研修团队,开展适时、定期教研互动。尽力避免由于地域、校际等因素带来的诸多不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室的示范与辐射作用。</div><div><b>优化学习,智慧工作(借力现代信息技术)</b></div><div> 为师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学者。工作室定期为大家推荐各类图书,定期开展阅读分享。同时,定期专场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让 “师者情怀”与“专业姿态”成为工作室成员独有的文化气质,让丰厚的文化浸润我们的课堂,让前瞻的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实现可视化的教育智慧。 </div><div><b>固化成果,推广辐射(借力国培省培送教)</b></div><div> 工作室以送教、送培为契机,以教学开放为载体,在 具体教学实践中提升成员的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同时,帮助成员及时梳理各种教学成果,建立网络资源库,定期进行区域内的发布与推广。</div><div> 一路同行,抱团取暖,互相扶持与帮助。突围的渴盼唤醒沉睡的自省;清醒的自知催生自我教育;自我的眼力、心力、能力,最终呈现为个人教育境界的角度、力度和高度。</div><div><br></div> <h3>  学习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唯有终生学习,并不断行动,努力超越的人才有资格说不负人生。我和我的团队,将E路前行,互相提携,滋养灵慧。勇毅跋涉,不负初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