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永恒的过客

霞光

<h3>  地坛,曾经来过,尤其小时候来玩儿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的景物,静景和动景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描写的差不多;虽然,那文章里的已经着上史铁生的心灵色彩。</h3> <h3> 研读《我与地坛》,讲析《我与地坛》,都想再到地坛!研读和讲析,更多的着眼于文,文字之美、情融于景之手法、构思之精妙……夜深了,脱开文章静静地回放,才觉得心颤……再到地坛去!</h3> <h3>  地坛苍劲的松树、桧柏、银杏、国槐、榆树……肃穆过数百次春夏秋冬的轮回,如一位位阅尽人间更替兴衰、参透生命酸甜苦辣的智者,但是多少人在它们身边彳亍,漫步,流连,都擦肩而过。无法想象,史铁生面对荒草颓墙时感到并不衰败,常常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问题,终于涅槃;无法想象,史铁生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直到母亲猝然离世才换位推想母亲爱儿子的博大胸怀,终于知恩;无法想象,史铁生从四季细微景物,如鸽哨、蝉鸣,杨花、青苔,风铃、铜钟……之间的微妙联系,悟到地坛给自己的重生,终于感恩!以致现在,我们无论怎样痛悟,反思,都难以接收到那种冥冥之中天地感应传递出的生命信息,难以和史铁生的心灵产生真正的共鸣。何况今天来地坛的芸芸游人,有多少会想到史铁生呢?</h3> <h3>只有那样一些人——不管蒙受怎样的屈辱、灾难,心如死灰之际,都能长时间与它们默默地用心对话,久久地面对它们静静地思考,剔尽了世俗的欲望——才能聆听到它们的或讷讷细语,或谆谆教诲,或殷殷呼唤……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位再生者。</h3> <h3>  他是一个很平常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1969年到陕北延安一带插队,不幸的是双腿瘫痪,最美好的年华遭到无情的摧残,不得不于1972年回到北京。他哀痛绝望,几欲了断性命……此后十多年,他的心灵在荒凉冷清寂寥的地坛接受了大自然最纯洁的滋润,剔去世俗的百般况味。他认为,上帝喜欢从灾难中检查人类的智慧和勇气。而他,经受住了检查!他用笔抒写情怀,凝聚成27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3部长篇小说、14篇随笔散文、2部电影剧本,还15次荣获全国各类文学大奖。令人痛惜的是,他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但是,史铁生热情拥抱生活,以旷达之心延长着人生之路,直到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h3> <h3>  我仰视着,端详着,抚摸着,呼唤着一棵棵大树,想象着史铁生在天堂依然秉笔书写的情态,思考着生命的真谛。</h3> <h3>现在的地坛,已远非史铁生以轮椅丈量了数十年时的模样。我拍照,游客拍照:阳光挥洒,殿堂修葺一新,红墙黄瓦;林木挺拔,青草葱葱;迎春花、丁香花盛开,发送淡淡清香;一群群的鸽子此起彼落,与喂鸽子的红男绿女和谐相处;门球场上,老人与夕阳齐乐,小圆球和绿茵地相亲。阳光的心态,微笑的面庞,悦动的旋律,史铁生在天堂俯瞰,一定会有新的感动,新的构思……</h3> <h3>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文学成就是他人格的缩影,灵魂的张扬。<h3>著名作家韩少功评价史铁生,说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写作之夜,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h3><h3>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h3><h3>我和史铁生有相似之处。我们都比共和国小两岁,都在上山下乡的大背景下绽放青春。他在地坛获得令人仰视的心灵高度,在我心里矗立起一座丰碑;也使地坛对我格外亲切,我对地坛特别依恋。</h3></h3> <h3>体育锻炼,晨暮寒暑,男女老少,纷纷攘攘……注重锻炼,注重养生,珍惜健康,确实是好事呀!我惊讶于那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在中国母亲和俄罗斯父亲笑眯眯的鼓励下,竟然在攀爬架上嗖嗖地往返;羡慕那位同龄人在更高的大型攀爬架上下翻飞,身手敏捷,动作流畅,一气呵成;也默默关注了三位在轮椅上或打盹或观看或行走的老年残疾人,默默地向他们祝福。整整一天,我愿每一位游客,每一位来锻炼的常客,健康幸福;同时相信他们中会有许多人不会忘记这里曾经有一位永恒的过客——史铁生!</h3> <h3>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中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位于地坛东区,占地面积2.5公顷,最惹眼的是扁鹊、孙思邈、张仲景、华佗的塑像。多幅保健养生资料,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普及性很强,对提高人民群众防治结合的认识水平有重要意义,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史铁生的期盼,因为再生的他,豁达乐观,不仅延长着自己的生命,更由此关注着国民的健康。</h3> <h3>  健康,健康,……目前,被无情破坏的生态环境,受严重污染的水源和空气,有毒的食物、肮脏的饮用水和伪劣药品,肆虐着威胁着国民的健康!其实,在地坛怀想史铁生的时候,我久久被缠绕的思维突现亮光: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国民的心灵健康更为重要啊!怎样从根源上驱除邪恶,挽救国民身心健康呢?</h3><h3> 史铁生著作的浩瀚星空,除了深邃,宁静,我觉得还有干净。人品纯洁,思想纯粹,文笔纯净啊!文如其人,当今难觅这样的人和文了,人文不纯,身心皆废呀!</h3> <h3>写到此,给我另一种感动的是常常想起史铁生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心里便时时有了暖意。丈夫生前那一幕幕的理解,恩爱,相濡以沫,陈希米会用终生融化于心。史铁生病逝,陈希米执意给他盖上暖色花被,因为她认为这是他喜欢的;她坚决不搞遗体告别,因为史铁生不喜欢……2012年12月31日,史铁生去世两周年的日子,陈希米完成了怀念散文集《让“死”活下去》……“写出来的,就像保障,想念落成了想念,悲伤驱走了悲伤”!</h3> <h3>此时,2018年4月8日,清明节后三天,我还想起史铁生的《赠妻子诗》,作为结尾吧!</h3><div>希米,希米</div><div>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div><div>谁想却碰上了你!</div><div>你看那村庄凋敝</div><div>旷野无人、河流污浊</div><div>城里天天在上演喜剧。</div><div>希米,希米</div><div>是谁让你来找我的</div><div>谁跟你说我在这里?</div><div>你听那脚步零乱</div><div>呼吸急促、歌喉沙哑</div><div>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div><div>希米,希米</div><div>见你就像见到家乡</div><div>所有神情我都熟悉。</div><div>看你笑容灿烂</div><div>高山平原、风里雨里</div><div>还是咱家乡的容仪。</div><div>希米,希米</div><div>你这顺水漂来的孩子</div><div>你这随风传来的欣喜。</div><div>听那天地之极</div><div>大水浑然、灵行其上</div><div>你我就曾在那儿分离。</div><div>希米,希米</div><div>那回我启程太过匆忙</div><div>独自走进这陌生之乡。</div><div>看这山惊水险</div><div>心也空荒,梦也凄惶</div><div>夜之望眼直到白昼茫茫。</div><div>希米,希米</div><div>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div><div>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div><div>听那光阴恒久</div><div>在也无终,行也无极</div><div>陌路之魂皆可以爱相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