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丹霞两相宜

大漠孤烟

<h3>前段时间,利用双休日,约上三五好友,去了一趟岳阳、石牛寨。一路虽然风尘仆仆,但也快活。<br>周五下班后,直奔岳阳,我有一位同学在那里,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br>同学相见,分外亲切,本想多拍几张照片,但一高兴,喝高了,照片没拍成。回家后找到这张发上来。<br>谢谢你,我的美女同学。<br><br></h3> <h3>第二天一早,前往君山。<br>君山其实就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小岛。它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风景如画。<br>一下车,一座白墙黛瓦的古朴门楼横在眼前。<br><br></h3> <h3>一进门,一簇高大挺拔的樟树矗立门前,欢迎大家的到来。<br>该簇樟树由四棵树紧密地挨在一起,树干挺拔,树荫遮天蔽日,令人赏心悦目。</h3> <h3>往里走,道路蜿蜒整洁,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各种植物五彩缤纷,感觉心旷神怡。</h3> <h3>一堵白墙掩映在红绿相间的树叶当中,色彩分明,煞是好看。</h3> <h3>走不远,路边一座白色汉白玉盘龙拱门,里面一座气势宏伟的庙宇。</h3> <h3>正殿为双重檐,红墙灰瓦,颇有气势。门口的一对铸铁香塔显得非常凝重。<br>殿门上悬挂一块黑底金字匾额,定睛一看,刻着三个大字——洞庭庙。</h3> <h3>大殿两旁朱红的柱子上,悬挂一幅对联“威震江湖八百里,神通上下五千年”,令人诚惶诚恐。</h3> <h3>怀着恭敬的心情,小心翼翼第走进大殿。一座神态威严的鎏金神像端坐在上头,这就是洞庭湖神。<br>只见他一手加额,一手托明珠,目光前视,仿佛正在调节阴阳,抑止洞庭风浪。<br>这里的洞庭神,就是柳毅,柳毅的传说,后面还有,这里暂且按下不表。<br></h3> <h3>大殿后面,设立罗汉堂。<br>小乘佛教中,罗汉,是自我修行能达到的最高果味,地位很高,但在大乘佛教中,罗汉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地位比佛和菩萨低。所以供奉他们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殿”。<br>这里的罗汉,供奉在长廊上,所以叫“罗汉廊”。</h3> <h3>依廊而供的五百罗汉,或哭或笑、或喜或悲,神态各异,反映他们每个人大彻大悟时的情景。</h3> <h3>廊内庄严宁静,一缕阳光洒进廊内,犹如佛光普照。<br>一想到佛光普照,忽然觉得不解:罗汉堂,一般只有大型寺院才设立,而这里的主神是保佑洞庭湖的洞庭神,乃神庙,为何还在后面设立诸多罗汉?是不是借此抬高洞庭神的地位?<br>佛教博大精深,不好妄猜,万一有什么不恭,如何了得?罢了罢了,还是走吧。<br><br></h3> <h3>出得洞庭庙,经过一个不大的池塘,上面回廊曲折,岸边古柳低垂,里面一座红柱六角亭,立在稍稍抬高的假山上,有苏州园林的感觉。</h3> <h3>往前走,一座石牌坊立在两排青翠的松柏前,上书:“遐迩德馨”四字。</h3> <h3>走近一看,原来是有名的湘妃祠。<br>祠的大门采用红墙,显得庄重、吉祥。金黄色的琉璃瓦,白色花岗岩的石鼓拱门,前面一对汉白玉的石狮,给人们一种神秘幽深的气氛。</h3> <h3>一进门,正面设有一雕屏,刻着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长联。全联共400字,号称天下第一联。<br>此联一气呵成,把君山的风光名胜描写得淋漓尽致。<br><br></h3> <h3>长联背面,是一幅讲述尧帝将一双女儿嫁给舜帝的故事的画。<br>传说尧帝觉得舜这个人不错,经过三年的考察,决定将帝位传给他,同时将他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嫁给他。<br>舜帝南巡不归,二妃前往追随,走到君山,闻舜帝已死,于是断然投江自尽殉夫。<br><br></h3> <h3>前殿伫立在高高的台阶上,通体朱红。门口匾额上书“有求必应”。<br>我却对人们的想法不以为然:人家的丈夫为国捐躯了,自己都悲伤得投江自尽了,你还要向人家提这样那样的要求来保佑你,做人,不能只提要求呀。<br><br></h3> <h3>前殿里面,画着二妃画像,二妃神态飘逸、婀娜多姿。<br>上面悬挂着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书写的李白诗“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h3> <h3>罗汉廊后面的高台上,又有一座大殿。正殿上方,悬挂有一块黑底金字匾,上书“渊德侯”。<br>相传娥皇女英殁水后,被天帝封神为渊德 “后”,后来张之洞修复湘妃庙时,尊湘妃二神为渊德 “侯”,故有此匾。<br>殿台下面的墙上,雕刻着一对怪兽,它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也不是麒麟。<br>殿前栏杆上雕刻八仙所用的工具,每件工具代表一个神仙,这就是始盛于康熙年间的“暗八仙”。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曹国舅的阴阳板、张果老的道情筒、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br><br></h3> <h3>走进正殿,香雾缭绕,大殿内台上供奉有二妃塑像,面容凄楚。</h3> <h3>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湘妃祠,外面一片青翠的竹林,全部是著名的湘妃竹。<br>湘妃竹学名斑竹,上面的点点黑斑传说就是两位湘妃的斑斑血泪。<br>竹林的竹子上,全部被游人刻了字,好不容易找到两根刻字少的拍了下来。<br><br></h3> <h3>竹林后面,是湘妃墓。墓碑貌似绿泥石材质,为光绪年间彭玉麟立。<br>彭玉麟,祖籍衡阳,著名的湘军创建者之一,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国家接班人的副守护者,兼国防部部长兼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军区司令和省长),一品大员。<br><br></h3> <h3>这里称为“华夏第一妃陵”并不为过。</h3> <h3>如此钟灵毓秀的地方,竟然只是天下第九福地。</h3> <h3>走得口干舌燥,进入一个茶园,里面白墙红柱,院内水清石美,好一个休闲的去处。</h3> <h3>这便是著名的君山银针。<br>此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冲泡后,芽竖悬汤中,茶汤香气清高,味醇甘爽。</h3> <h3>品饮了君山银针,不觉口舌生津,精神大振。<br>出门右拐,一座造型别致的亭子,掩映在青山翠柏中,该亭为两个长方形交错组成的多角形建筑,白墙红柱上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顶。两亭连为一体,组成双顶鸳鸯结构,自成一种古朴幽雅的风格,格外美观。<br>这就是传书亭。<br><br></h3> <h3>这里有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br>书生柳毅,高考落榜,回家途中,路遇饱受婆家虐待的龙女在放羊。龙女托他带信给自己的父亲——洞庭龙王。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救回了龙女。又经过一番波折,龙女最终嫁给了柳毅。<br><br></h3> <h3>这便是柳毅井,当年柳毅就是从这里下到龙宫送信的。</h3> <h3>《柳毅传书》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一并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br>我站在这块碑前,想起柳毅的故事,思索良久。<br>其实我并不喜欢柳毅,如果你详细读一读《柳毅传》,就会发现,柳毅其实对龙女根本谈不上喜欢,替她传书,只是出于义愤。<br>当龙女被救回后,其叔叔泾河龙王做媒,要将龙女嫁给他,这小子仅仅因为泾河龙王语气不那么好,就断然拒绝。回家后接连娶了好几个老婆。如果不是那些老婆一个接一个都死了,他还不会娶龙女,龙女还是经过变化模样,才顺利嫁给他的。<br>一个落第书生,凭什么呀,还不如将《柳毅传书》换成《天仙配》。<br>纵观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女方大多数神通广大,而男方一般老实木讷,并且都是女追男。看来,在男子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古代,男人们还是喜欢女方主动呀。<br><br></h3> <h3>再往前走,有一块心形花岗岩碑,上面可以根据属相测试两口子到底合不合。<br>我一个朋友和他老婆测了一下,是属于“天生一对”,乐得合不拢嘴。</h3> <h3>时间有限,得往回走了。<br>望着岛外碧波浩渺的洞庭湖,君山岛,像一颗明珠,镶嵌其中。<br>依依不舍地往回走,脑海里回想起刘禹锡的那首《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h3> <h3>按照我同学的安排,赶往岳阳楼。<br>途中腹中饥饿,寻得一饭店吃饭。既然在湖边,就全部点鱼吧。果然不错,各种鱼香气扑鼻、鲜嫩可口。</h3> <h3>吃完午饭,前往岳阳楼。<br>外门楼造型古朴,对联豪迈地写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h3> <h3>一进门,陈列着五座不同时代的岳阳楼铜铸模型。这些模型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历史文献图本资料复制的,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形状。<br>其中以宋代的最好,造型精美、气势宏大,不愧为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br>这是唐代岳阳楼。<br></h3> <h3>宋代岳阳楼</h3> <h3>元代岳阳楼</h3> <h3>明代岳阳楼</h3> <h3>清代岳阳楼</h3> <h3>这排徽式建筑里面,是一个祠堂——双公祠</h3> <h3>双公祠,是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好友而建。</h3> <h3>滕子京是范仲淹的好友,两人是同科进士。<br>有人说,滕子京是贪官。我翻了一下资料,其实他就是采用了一些不规范的手段收集了一些钱财(号召呆账收不回的人将欠条交给政府统一征讨),用于建设(重修岳阳楼的钱也是从里面出的),不过账目不规范,收支不清楚。<br>看来,任何事情都要规范化呀,不然即使做了好事,也会造成误会,洗也洗不清呀。<br></h3> <h3>跨过这座牌坊,就到了岳阳楼</h3> <h3>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br>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br>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盔顶结构。据资料显示,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br><br></h3> <h3>整座建筑采用纯木结构,没用一颗钉子,仅靠铆榫连接。</h3> <h3>我对这一点感觉很好,现在重修的古建筑,很多都采用钢筋混凝土了(如黄鹤楼),纯木结构,给人感觉非常朴实。</h3> <h3>此牌匾由金丝楠木制成,由郭沫若题写,号称“三湘第一匾”</h3> <h3>楼内,有乾隆七年,刑部尚书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雕屏。</h3> <h3>三楼还摆着一块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h3> <h3>我站在三楼,像范仲淹一样眺望着洞庭湖。<br>可惜天气不好,一片雾蒙蒙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没看到。<br>正沮丧间,忽然想到,《岳阳楼记》里不是也写了“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吗?和这个也差不离吧。心中又转忧为喜。<br><br></h3> <h3>出了了这座牌坊,不远处就是“小乔墓”。</h3> <h3>岳阳楼最初是周瑜的阅兵台,他老婆死后,当然也葬在这里。<br>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br><br></h3> <h3>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h3> <h3>由于还要赶往下一个景点,只得往外走。<br>岳阳楼对面,是一条仿古商业街——汴河街<br><br></h3> <h3>看名字,感觉是仿宋代的,但进去一看,感觉是清代建筑风格。<br>里面茶楼、酒肆、戏台、商铺,应有尽有,成为目前国内仿古建筑最逼真,设计功能最全,文化底蕴最厚的一条商业街。</h3> <h3>天色渐晚,我们没有在汴河街做过多停留,设置好导航,赶往下一个景点——平江石牛寨。<br>一路上欢歌笑语,好不快活。按导航的指引,我们下了高速,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普通公路才到石牛寨。<br>开着开着,对向来车的牌照,逐渐全部变成了“鄂”字头的牌照,怎么到了湖北了?我们是不是走错了?大家逐渐安静下来,满腹狐疑地又走了一段路。<br>对向来车的“鄂”字车牌渐渐少了,不过又全部变成了“赣”字车牌,哎呀,怎么又到了江西了?大家一头雾水,忐忑不安地往前走,心里七上八下的,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br><br></h3> <h3>终于到了石牛寨,终于舒了一口气。下车才知道,原来石牛寨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h3> <h3>岳阳的美女同学遥控指挥,我们住进了一家旅店,干净实惠,一百来块钱一晚吧。<br>菜单上有当地特产:平江十八碗。点了几大碗,庆祝穿越时空隧道。<br><br></h3> <h3>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石牛寨景区</h3> <h3>石牛寨由怪石、奇峰、石洞组成,鬼斧神工,千姿百态,美不胜收。<br>它属丹霞地貌,即在不迟于两亿年前,由陆相沉积(在陆地上由江河湖泊沉积,而没有经历过海底沉积)而成的红色砂砾岩。<br><br></h3> <h3>红色的山体下,碧水环绕,对岸,端立着一座古朴的寨门,门墙上旌旗密布。<br>不知怎地,我不由地想到了梁山的地囚星,第92条好汉——旱地忽律朱贵在八百里水泊边所开的酒店。</h3> <h3>面对壮丽的景色,一位清秀的美女禁不住掏出手机,拍个不停。<br>你是倾慕于这片山势的壮观,还是依恋于这湾碧水的柔情?</h3> <h3>一缆车坐到山顶。这便是著名的玻璃桥。<br>玻璃桥桥长300米、垂直高度达到180米,两峰崖壁陡直,中间裂谷横穿,走在桥面彷如云中漫步。<br><br></h3> <h3>以前听说走在上面很恐怖,其实不然,虽然脚下透明的,但由于玻璃反光,即使下面是万丈深渊也根本看不见,要趴在桥面上才能看见下面。</h3> <h3>栈道在十里绝壁上穿行。</h3> <h3>过了桥,在鸟语花香中沿栈道前行,一座水坝横在河中,这便是仙人海。</h3> <h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湖边者,醉仙亭也</h3> <h3>两块石头组成人形,斜倚着青山翠柏,仿佛对这片青山绿水无比留恋。这大概就是“仙人海”名字的由来吧。</h3> <h3>这里可以搞漂流。</h3> <h3>这是隘门海瀑布,此处原为兵寨后方之要塞,因其峡谷狭隘且高深,有关门之势态,易守难攻,故称隘门。</h3> <h3>沿着蜿蜒的栈道,继续穿行于山谷当中。</h3> <h3>一座天然石桥横于崖上,鬼斧神工。这是岩石崩塌后形成的。</h3> <h3>从丹霞群峰中拔地而起的高危崖壁,形成一道天然城墙,守护着山顶的古寨</h3> <h3>向下望去,一座座椭圆形山包从地上鼓出,掩映在青翠的植被当中,似万千条海豚在绿色的海洋中飞腾戏耍。</h3> <h3>欣赏着绝妙美景,久久不愿离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