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4月10日下午,天津第七中学历史教师张艳伟做题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h3> <h3>张老师的语速很快,为了不耽误参训教师时间,有些已经讲过的内容张老师就一带而过,苦了我这样的政治教师,就连幻灯片有时都跟不上,崩溃。</h3><h3>请见谅只能截取部分讲座内容。</h3> <h3>张老师总体概括天津高考具体情况,考试时间内容选择发生变化,但教材未变只是调整学段学习内容。</h3> <h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h3><div>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div> <h3> 时空观念</h3><div> 培养目标:</div><div>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div><div> 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div><div> 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div><div> 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div><div>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div> <h3> 史料实证</h3><div> (2)分类:</div><div> a文献资料(材料一、二)、实物资料(孔子像、铜镜),口碑资料、声像资料;</div><div> b直接史料(孔子像、铜镜) 和间接史料(材料一、二、三中的判断) ;直接史料是指“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div><div>c间接史料是指“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div><div> d有意证据(材料一、二) 和无意证据(孔子像、铜镜) ;有意证据是指为影响当时或后世的历史学家而留下来的证据,无意证据则反之。(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div><div> e正面证据(材料一) 和反面证据(材料二) ;基本史料与延展史料。</div><div> f基本史料:一节课涉及的最基本的史料。延伸史料:加深对相关内理解的史料。</div> <h3> 历史解释</h3><div> 例6: 三次序材料教学法</div><div> 第一次序材料:教师的最基本原始材料。这个核心材料必须位于材料教学的中心。分组后,师生共同分析小组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广泛、开放式的问题,带领学生讨论这些史料,即第一次序的材料。</div><div> 第二次序材料:支持或质疑第一次序材料的原始材料。教师使用三至五个第二次序的材料,它可分为印刷的文件、图片(照片,绘画,图表和表格等)、文物。有些材料是佐证第一次序材料的观点和思想。其它材料是与第一次序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对比。学生要考虑第二二次序材料是如何支持或质疑第一次序的材料。思路如下:(下一页)</div> <h3>接上页:</h3><div>a我的学生会对这个材料感兴趣吗?</div><div>b这个材料会让学生动用他们先前的知识吗?</div><div>c材料能否让概念、观点、事件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相联系?材料能否让学生考察“因时而变”?</div><div>d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div><div>e材料采用何种方式去深化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div><div>f材料将如何影响学生事先形成的历史叙述?</div><div>g材料将如何有助于提高学生深思熟虑和作出合理决定的能力?</div><div>h材料要求学生用何种方式去使用历史的思维习惯?</div><div>i材料如何与要求发展历史思维的国家、地方标准和成就标准相联系?</div><div>j第三次序材料: 由每个学生寻找的并且对他们很重要的材料,且与第一次序的材料有联系。(深度拓展)</div> <h3>家国情怀</h3><h3>教师总结或典型视频(如战地情怀视频等),引起学生共鸣共振,培育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素养。</h3> <h3>天津市中国德育馆馆长刘波讲话,未来人工智能,脑科学,大数据会与教育紧密结合,我们通过立体式学习培训,砥砺前行。</h3><h3>刘波馆长代表内蒙古教育厅教研室孙主任谢谢大家。</h3> <h3>内蒙古教研室赵虹老师做总结发言,代表自治区教研室对各位参训教师表示感谢。</h3><h3>教研室请来天津市走在课改前列的专家为大家培训,高考如何考,核心素养如何理解,找到落实的途径,找到抓手,并请来一线名师展示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做法案例,比较接地气。通过三天培训,达到培训目的,效果很好。</h3><h3>很感激老师们坚持学习,安安静静倾听,认真完成培训作业。此次培训老师们来到比较偏僻的武清区,条件并不好,老师克服困难,教研室很感动。</h3><h3>培训之路才刚刚开始,所有的老师一定要把培训的思想精神内容传达下去,还会有盟内培训,实操培训,任重而道远,让每一个老师知道核心素养,必须落地,针对考试评价,明确合格考试与等级考试的课堂教学要求。</h3><h3>完成此次培训的问卷调查和作业。</h3><h3>谢谢大家!</h3> <h3>张老师的讲座很有水平,可惜由于我的学科限制未能完整记录。我所领会只能是冰山一角,好在历史教研员会把张老师的课件传给历史老师,今后可以好好学习研读。</h3><div>要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还是需要一些时日和功夫的。换一种思路,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修炼之路上,如果我们在学习同时,也增益个人的教学技艺,正如怀特海所言,风格是专家独享的特权,是专业化学习的产物,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而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div><div>文字已成,思考的问题反而更多,有些隐约可见,有些则无迹可寻。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程新高考,定能披荆斩棘开辟核心素养之路。</div><div>下面时间集体参观中国德育馆。</div><div>培训即将结束,知艰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展雄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iv><div>力勇三天学习暂告一段落,新学的美篇也将歇息,回到工作岗位又会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期待下一次的聚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