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2018年春暖花开之时,九江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组在3月23日到4月17日如期开展本校第十六期"春风化雨润心田,大爱无声却有形"春季家访活动。</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数据:高一年级学生人数372,家访户数计54,覆盖率达15%。</b></h3><h3> 高一年级组在蹲点领导邵素英副校长、年级组长余剑老师、年级组长助理朱雪莲老师的安排组织下,由班主任协调本班科任教师参与了此次家访月活动,家访时间长达三周,共家访了54户学生家庭,足迹遍布九江市、郊区,无论地域远近,老师们都逐一到访,和家长畅谈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生活与学习。</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成效:1.家访,认识更全面、真实的学生。</b></span></h3><h3>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中,彼此都会发现孩子一些不为自己所知的方面,如在班集体中一个表现平常的孩子,在家中因父母工作忙碌而生活已然自立等。老师在家访的过程通过对孩子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在家生活情况的了解更能认识学生,对学生更有同理心,有利于个性化教育的开展。</h3><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家访,传递教育的力量。</b></h3><h3> 家访的过程,很多家长对孩子沉迷手机、孩子不与自己交流、孩子叛逆等情况,都很无奈甚至无力。在家访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往往能够敞开心扉解释自己的行为,教师利用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给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孩子信心,给家长方法,这正是教育的力量。</h3><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3.家访,搭建家校互信桥梁。</b></span></h3><h3> 在"互联网+"时代中,微信、电话在家校联系中使用广泛,传统的家访在这时更显得难能可贵。家访,教师和家长、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一起探讨教育方法,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这不仅拉近与学生和家长心灵的距离,更能在彼此之间建立信任与理解。</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感受:</b></span></h3><h3> 龚良华老师说:家访是要精心准备的,要有策略的,让每次家访不虚此行,真正帮助孩子提高。比如家访之前询问学生:有哪位同学愿意老师去家访的?有的孩子就会欢呼雀跃举起手邀请老师。一个小小师生互动中的情感交流就很有助于后面家访中的沟通。</h3><h3> 邵素英老师说:每一次家访,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中,给困惑和迷茫学生鼓励和指引,给家长讲述孩子学习成长和身心发展规律时,都能感觉到教育的意义,通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是作为教师所独有的幸福。</h3><h3> </h3> <h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此次高一年级进行春季家访活动,不仅是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更是在人与人交流之间传递着教育的温度和深情,鼓励着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家访,让教育慢下来,也让我们铭记教育初心,砥砺前行,无问西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