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一篇.金龙山.木梨硔二日游记

随玉而安

<h3><br /></h3><h3>百度地图搜索‘金龙山’目的地有十多个,仅安徽省境内就不止一个,今年和好友一起自驾出游的是黄山休宁金龙山,开始时各自的导航目的地还都不一样呢,此金龙山非彼金龙山。呵呵。</h3><h3>黄山市休宁蓝田镇金龙山自然村在休宁县与黟县交界的大山上,蓝田镇镜内,只有一条很险很陡的村村通公路与外界相通,全村30多户人家,分上下村,民居依山而建,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尚有一大部分是黄红色土墙,村庄周围是茶园、竹林、古树、梯田,因为高居大山上,民风淳朴,韵味十足,是一个适合乡村旅游的好地方。</h3><h3>徽派土墙民居依山而建,茶园、竹林、古树、梯田,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是个户外徒步,自行车爬坡的好地方。雨过天晴,云雾缭绕,在村中环绕,非常壮观,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h3><h3><br /></h3> <h3>第一日</h3><h3>阳春三月未,经苏、浙、晥三省五个多小时行驰,小车沿着盘山公路来到金龙山景点山脚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仅能勉强通过一辆小车的泥土山道,道口竖着一块醒目的告示牌,大意是山道狭窄,为保证安全严禁车辆上山,落款是某某乡政府,我们停了下来向路过的当地人询问得知,山道只能一辆车能通行,仅有的几个道路稍宽处才能两车交会,一边是山崖,一路上弯道较多且多大角度,一般游人不会开车上去,当地人步行上山需半小时左右,对于我们这样的城里人用的时间就更长了。我们一行中两位会开车中的一位毫不犹豫说了:开车上!不怕路难开,只怕路难找!一路上坐车的我们手心真捏了把汗,一路直提醒慢些开车……还真顺当一路上去没碰上对面来车,(下山时碰上来车了,那车小面包车看来是当地山民的,当我们正担心时,他们已倒车了,不一会将车紧靠在山边一凹处让我们车子通过了)约十来钟,我们到达山顶,那里没有停车场,但还是有几辆自驾车,就在空地那儿停着,看来胆子大车技好的不止我们几个,呵呵。山上空气很好,田埂边油菜花盛开着,飞舞的蜜蜂发出嗡嗡声,一块块茶树田递来阵阵茶叶清香,下午二三点钟的太阳高挂在头顶,灰瓦上泛着波光,白墙耀眼,远处的山峦被罩上青蓝色的薄雾,还有时而进到眼帘的黄土墙老屋,山民们朝南的门敞开着,偶尔看到一二个出现在老村落弯延小道的山民……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山村的清幽娴静。</h3> <h3>没有朝霞也没见落日,也没有雨后的云雾缭绕,但天是那样的蓝,云朵是那样的白,山峰、大树、翠竹、田野,白墙灰瓦、还有几堵黄土残壁……尽收眼底,油菜花的芬芳、茶树的清香和泥土的独特气息,深山小村的生机盎然深深感染了着久居于钢骨水泥丛中的城市人,不虚此行。</h3> <h3>个头比通常见到的要大好多,不知道是不是蜜蜂,给人的感觉是那么专注、勤劳。</h3> <h3>山村的残垣破壁是用黄土垒起的,与城市中拆迁后的墙壁情形大大不同,它被新建了的住屋废弃,有些墙壁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标语,它在诉说着远离现代的印记和故事,恍若隔世,但对于我们经历过这那些年岁的人勾起的是熟悉和回忆。</h3> <h3>海阳庄园是我们第一天第二个景点也是最后一个。规模宏大,建造华丽,免门票,虽是新建,但还是给人以当地人推祟文化传承的强烈印象,尤其是视频中的状元大戏楼,那么大的气势和精致,视觉冲击力很大。</h3> <h3>赶赴过夜景点—-木梨硔。沿途的风景也不错,正好停下歇歇。</h3> <h3>木梨硔</h3><h3>木梨硔村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该村生态绝佳,地形独特,地处山脊,三面悬空,徽风浓郁,被誉为"黄山最美的高山村落"。近几年来,木梨硔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以云海景观为主,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风景,在安徽省摄影展上,摄影家以此山村为主题,拍摄的新安之无限风光获得了一等奖。</h3><h3>木梨硔全村呈骆驼型,在对面的山上看最为清晰,对面的山当地人称为"前山",前山当地人种植了许多茶叶树,前几年的产量一直不错,近几年来村中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独守村中,茶叶都荒废了好多。在前山上还种植了许多竹子,当地人也靠卖竹子营生。从前山往对面看,可以看到全村的风貌,景观甚是优美,尤其在雨后时节,可以看到云海。全村犹如处于仙境一般。</h3><h3>为了给摄影者提供方便,在最佳拍摄位置,已经设置了木平台。</h3><h3>木梨硔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全村人口160多,原姓环,因家族犯案,迁逃于此,改姓詹。案情已不可考,估计避讳不传于后代。村民自给自足,养鸡种稻,引山泉水入户。</h3> <h3>大约五点左右,我们将小车停在半山腰简易停车场,带上所有携带用品拾阶而上,在用杉木棍拦起成的山阶上没爬多久,只听到同行中有人在呼喊:快看!天眼!我们立马停下脚步回头观看,果然,西斜的一束阳光从一大片深灰色云朵中洞穿而岀,天空之眼!那样神奇又神秘!</h3> <h3>经过半小时左右的努力与坚持,已是汗流浃背,终于到达山顶,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操着当地口音的农妇,她问我们是不是从昆明来的,接着又问我们要不要住宿(后来我估计问是不是从昆明来的是假,招来住宿是真),我们反正是要住宿了,就跟她去看房间了,住宿条件只能说很差,可能在这车马不到的山顶就这样了吧,发子客栈,四人一房间晚饭带早饭连住每人一百元,本想还价,老板娘说山顶都这价,床铺看上去还干净,就照她说的价了,推开房间的小窗户,远处的山峦尽收眼底,感觉独特!</h3><h3>来到这里的多是喜爱摄影的,也有结伴观景放松的,三四月份为旺季,游人特别多,一般提前预订客栈的为多。</h3> <h3>隔壁客栈,游人在门前平台上就着傍晚朦胧的山景就餐。我们一行四人也在客栈门前支起一张小方桌,四菜一汤,外加自带的熟菜,品小酒,观山景,赏晚霞,吹山风,别是一番风味。</h3> <h3>吃饱喝足,我们在小山村转了圈,山村只有一家小卖部,经营些留宿游人所需的日用品,带卖点自家酿造的米酒和很少的山货(我觉得尽可扩大经营品种,特别是有特色的山货等,再加上些娱乐项目更好,这些一定有市场),小几十户客栈的门前就是山村的道路了,有的还是用毛竹撑起木板来做客栈道路,还是自家的门前经营场地,天黑,路高低崎岖,忽上忽下,很难走,没转多久我们就回客栈准备休息了。</h3> <h3>第二天</h3><h3><br /></h3> <h3>山风透过小窗,倒也凉快,也许是白天都累了,小卫生间冲淋倒还方便,原以为不容易入睡的我们上床后不久就进入梦乡了。‘喔喔喔……’一声声公鸡啼鸣把我叫醒,有多久没到过晨间鸡鸣了呢?记得在我读小学时家里养过鸡,那时常能听到鸡鸣,多年过去了……睁开眼睛看到窗户透着外面的路灯光,看一下手机才四点,山村的公鸡叫得都这么早吗?小窗外,圆圆的月亮似一只银盘挂在远处的山峰上面,很白很亮!才睡了几个小时的我们都醒了,那就准备去景点吧,听说观日岀在五点半前就要到观景台,走到客栈外面,除了仅有的几盏路灯照到之处其他什么路也看不清,我们又没带手电,去到那里听说有半小时山路,黑灯瞎火,路又不熟,放弃观日岀吧。</h3><h3>除了观日出,还有一个观云海的去处,距离要近些好走些,我们踏上观云海观景台的山间小道。</h3> <h3>月光透过竹林树林洒进山间泥土小道,耳边时而出现山蛙的鸣唱和山溪淙淙,晨雾夹着林木清香和泥土味沁入心肺。云海观景台用木板搭起,待我们到达时已有三五个手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在朦胧的夜色中静静地等待云海的出现。在观景台边的亭子里还有两顶野营帐篷,两个在这过夜的游客也刚起身。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玉盘高悬,月光洒落在山峰、村落,山峦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远处小山村亮着的灯火映照着的屋舍,宁静中在告示着活力与生气。寂静山林,寂静山村……一切那般空灵,宛如仙境,</h3> <h3>天色越来越明亮,山峦慢慢摘下面纱,树林、翠竹露出青绿,云雾在山间缓缓自东向西飘移,今天的云雾不是特别出彩,远处的村落渐渐清晰,青瓦白墙,如吊脚楼般的村间小道,加上饮烟袅袅……相机、手机快门声咔咔不歇,双眼更是目不暇接。美哉!</h3> <h3>家朋乡属皖南山区地形,天目山脉由东而至,萦纡南延,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与荆州乡交界的九龙戏珠、荆坎岭等山峰,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东北部丛山峻岭,层峦叠嶂,境内大小溪水皆由东南流向西北,戈溪河是本乡农田灌溉的主要河流,全乡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适宜,春夏多雨,雨热同秀,秋常干旱,多雨少雪。</h3> <h3>家朋,梅矸岭,风景优美,是观赏油菜花、梯田的绝佳去处。从木梨硔下山,我们改变原先准备去的几个古民居景点的计划,再上家朋观油菜花,走‘浙晥天路’观沿途俊秀山景。加朋、梅矸岭,四年前也是在这个油菜花怒放的时节我来到了这里,故地重游,花还是这般烂漫,山还是那样秀美。三年前来到这是观景点只是用石块泥土在公路边堆起个小平台,梅矸岭三个字写在铁皮牌竖在山边,没碰上其他观景的游人。今年那里那里建起了供游人休息观景的仿古亭子,建成了停车场,还有做小卖买的摊子,交警在拥挤的车辆、人群中忙着维持秩序。车多了人多了,少了从前那份山村的宁静和心旷神怡。</h3> <h3>这是不是佳人的侧面剪影?‘浙晥天路’是我们的返程路线,‘浙晥天路’可是有正儿八经的路牌的哦,这倒也是开发旅游的一个不错的创意,一路的风光确也让人赏心悦目,一路沿着不断盘旋的山间公路翻越高山,时而出现的高大山峰犹如泰山压顶之势,雄伟而又秀美,颇有黄山之美,沿途的好景致好多次让我们下车驻足欣赏。</h3> <h3>山道傍着山涧,山溪没有雨水季节那样充沛,更没有山洪下泄时的那般汹涌澎湃、千军万马之势,但清澈碧绿、轻轻流淌着的山泉,有被山溪千万年冲刷得圆润而千姿百态的溪间石头、还有那溪边火红的杜鹃花在静静陪伴、绽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