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在无意间邂逅一些令自己感动和震撼的人与事,而这份感动和震撼会让自己从浑浑噩噩的忙碌中惊醒,用心审视自己曾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这份感动和震撼也会让自己浑身充满力量,满怀激情地去寻找自己最初的梦想。 </h1> <h1> 我很庆幸在清明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我没有被繁芜的琐事所困扰,在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中静静地聆听了蔡松霞老师的分享讲座,似乎好久没有如此静心地去倾听了,蔡老师以《醒来——让我们带着觉知一起做教育吧》为题,结合自身成长历程现身说法,真诚而生动地以自己多年来的家庭教育和教育教学经验加以思考、凝练和提升,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精神领域的盛宴,使到场的所有老师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h1> <h1> 蔡老师从魏书生老师的教育观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从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到自己的教子心得,从韩寒的《我也曾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谈到孩子与老师的团队合作,从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谈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从《奇迹男孩》谈到教育的慈悲,从《无问东西》谈到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引经据典,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无痕的分享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优雅与激情,她的从容与自信,她的博学与智慧。在她分享的过程中,很多感悟、观点和理念一下迸发而出,而给我感悟最深刻的却是以下几点:</h1> <h1> 一、带着觉知做教育的智者</h1><h1> </h1><h1> 身为教师的我们总是用习惯性的教育方法来对待历届学生,而且也总是毫不质疑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权威,长此以往就容易陷入一种经验性的误区中。而当自己的经验性教育方法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善于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却总是认为是学生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而蔡老师在分享中就呼吁我们“请带上我们的觉知来做教育”,她认为“我们应该顺应每个学生不同的天性,因材施教,探究每个孩子独特的生命底色”让孩子们没有惧怕,充满兴趣才能学无止境。她说“要像大自然一样去做教育,因为自由的教育能创造奇迹”。蔡老师口中的“觉知”就是我们常说的“眼中要有学生,心中要有信任,口中要有鼓励”,时时刻刻发现每个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为他们考虑,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去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我们的学生。真正成功的教育是无痕的,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学得知识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去为之努力追求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带着觉知,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以及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合适的方法。每当我们用一种教育方式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都要带着觉知想一想,这种方式是否适合他们,是否能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只有拥有这种觉知,我们才会成为教育的智者,也才会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智慧,充满生命力。</h1> <h1> 二、怀着慈悲做教育的仁者</h1><h1> </h1><h1> 我一直认为作为教师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喜欢孩子,爱孩子。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会让我们努力地探索教育的正确方法,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去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去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而今天蔡老师在分享中用了“慈悲”两个字,我觉得非常恰当,这个“慈悲”里面包含着爱和善良,包含着包容和理解,包含着期待和鼓励,包含着深深的爱。身为教师就是要有这种无缘由的爱,并要把这种善良与爱根植到学生的信念系统中,弱化孩子们的缺点和不足,多用肯定和鼓励在孩子心中种下阳光自信的种子,激发孩子们潜在的能力。只有拥有了这份爱和善良,这份包容和理解,我们才会对孩子拥有人文关怀,也才会真正地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成为教育的仁者,从根源上从灵魂上唤醒每个孩子。</h1> <h1> 三、担着责任做教育的勇者</h1><h1><br></h1><h1> 每个教师最初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是怀着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的美好愿望走上三尺讲台的,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世俗的磨砺中,很多老师已经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和繁重的压力下,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和初心。蔡老师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一语点醒梦中人。教育者应该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淡泊之心,应该有一种仰望星空的坚定执着,更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与担当。既然为人之师,就要忠于使命,如同《无问东西》中所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h1> <h1> 让我们找到最初的梦想,怀着赤子般的初心,继续踏实而坚定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万分笃定地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我们自己的力量。不分异己畛域,方可海纳百川;不为左右所羁,方可独步天下;不为时空所囿,方可找到真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