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0年12月26日清晨,北风呼啸,吹在人的脸上火辣辣的。按照已经约好的时间,在马家峪村口集合,准备穿越章丘胡山。</h3> <h3> 穿过马家峪村,沿着满是茅草的小路,进入胡山。</h3> <h3> 冬天的旷野静悄悄的,不见周边的村民,都在家猫冬或进城打工。</h3> <h3> 路过一处破落的宅基地,已经无人居住,周围散落着一些石头做的生活用品。</h3> <h3> 遇见从其他路径穿越的驴队,色彩鲜艳的行头在茅草中格外醒目。</h3> <h3> 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没有看见胡山的落鹰石。</h3> <h3> 打听一下,原来没有登上山脊,而是一直沿着山腰的羊道前进。</h3> <h3> 这种用石头垒起来的简易房屋,主要是种地时休息、放羊时避风雨的地方,叫石屋子。</h3> <h3> 远远看见有许多房子,原来走进了一个山坳里的小村庄。</h3> <p> 村里的老人讲,这叫朱家峪,原来是误打误撞走进了古村落朱家峪。</p> <h3> 朱家峪,是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东南西三面青山环抱,北面是广袤的平原,村子像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村口在北,村里人少,外来人更是稀罕,一派寂静。</h3> <p> 这座明清古貌的山村便像山野茅草一般,被罩了个严严实实,知道的人不多。虽然交通便利,但很少有人光顾。也正因如此,村子的古老风貌,才得以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p> <h3> 穿过已是断墙残垣的圩门,在泛着幽光的山石古道、石桥的引导下,走过一座座房檐上长满蓑草的石砌老屋,推开一扇扇斑驳的大门,或许会找到些久远的故事。</h3> <p> 据说,康熙年间修建的青石拱桥,上下皆可行人和走车马,大雨时,桥下亦可行洪。看得出这小小的山村从始建之初就有高人指点,体现了" 天人合一 "。</p><p> 这条古道,虽有300多年历史,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如初,被专家誉为" 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p><p><br></p> <h3> 朱开山旧宅。</h3> <h3> 电视剧《闯关东》在这里开机,人物是虚构的。<br /></h3> <h3> 拴马石。</h3> <h3> 老井。</h3> <p> 村子里的老人,烙韭菜饼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馋人。</p> <h3> 进士故居。</h3> <p> 院子里面有许多久远的故事。</p> <p> 村内有一座朱氏家祠,则体现了朱氏家族重视文化的传统。光绪年间,1893年,朱家朱凤皋考取了五品举人,因此立这个旗杆座。</p> <h3> 在村口的影壁墙上,45年过去,伟人的形象依稀可见。</h3> <p> 沿着岁月打磨光亮的青石小路,往里走,能够读明白深深的道理;往外走,能够感悟到浓浓的乡愁。</p><p><br></p><p> 2018年4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