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不知为何,自古红颜多薄命,与其说是规律,不如说是宿命。所谓"红颜",不仅仅是指女子脸蛋漂亮、身材诱人、"三围"达标,更多的是指女子有才情、有思想、有气质、有性格、有胆识等。如果既漂亮、美丽又有后者这些特点,那才能称为"红颜"。"薄命"不仅指年纪轻轻就去世,也指一生中命运多舛、遇人不淑、苦难相随、婚姻破碎、生活不幸也。明未清初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陈圆圆如此,世上男人所期待的"红颜知己"也是如此吧。长像、身材漂亮与否一眼可以看出,才情、思想、气质等像美玉矿藏不容易发现,需要相遇相识才能发现。但有一捷径可走,即从有文字以来,最能检验一个女性才情、思想、气质的就是其写诗词的水平,对男性是这样,对女性也是这样。我国从古到今,貌若天仙、能歌善舞的美女多如繁星,所幸魏晋、汉唐、宋元歌舞往往与诗词相伴相生,不分彼此,故此,这几个朝代盛产"红颜"。 </h3><h3> 回望历史,重读旧诗,无论哪个时代,"红颜"对诗歌艺术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她们表现出非凡的文学艺术创造力。同时,她们相貌又风华绝代,沉鱼落雁,闭花着月,但很可惜的是最后大多都没有逃脱"红颜薄命"的咒语。现在重读她们的诗词,感慨她们的人生悲欢、爱恨情仇,惊叹她们的美丽与聪慧、幸福与哀愁、寂寞与不幸。她们虽然说“红颜薄命",但因其诗词流传千年而不朽,留下了传奇,惊艳了时光,也可以说幸甚矣…… </h3><div> 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从中选几位红尘中的女子,读读她们的诗词以及这些诗词背后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也就明白了"红颜"是如何炼成的了。</div><div><br></div> <h3> 卓文君:红颜是如何炼成的?</h3><div>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出身豪门,典型的"白富美",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艺范。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过世,年纪轻轻就返回娘家,开始守寡,长夜寂寞,日子难过。</div><div> 后来,偶遇了有才无财的司马相如,被司马相如拂琴一曲《凤求凰》俘获芳心,和这个"穷光蛋"为了爱情,夜里私奔而走,在当时确需胆量。但"裸婚"也要吃饭,没有钱只好"当垆卖酒",做些小买卖糊口度日。“生米做成了熟饭",老岳父卓王孙不得已,只好赠予钱财无数,家奴一百人给予救济。司马相如通过“啃老",成功完成了财富"逆袭",俩位立马回到成都,买地置屋,成为"高富帅"。</div><div> 温饱问题解决了,该追求事业了。司马相如看清形势,投皇帝所好,写出拍马屁之作《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后又乘胜而上,写出《上林赋》,被封为皇帝的侍从官"郎"。司马相如衣锦荣归,岳父卓王孙不计拐走女儿之嫌,卓文君也暗自得意,自己眼光独到,挖掘出一匹"黑马",寡妇也疯狂。</div><div> </div><div><br></div> <h3> 饱暖思淫欲,这理不假。司马相如一阔脸就变,想把卓文君甩了,重新找一个年轻的“小三"潇洒走一回。卓文君知道后着实听了一跳,思前想后,泪水打湿枕头。卓文君不象一般妻子那样一哭二闹三上吊,还到皇宫外发疯告状找领导,卓文君整理思路,码字写信写诗词,苦劝夫君浪子回头,这封劝告信就是卓文君的代表作《白头吟》,其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流传至今,打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情怀啊!请读原信全文:</h3><div>《白头吟》</div><div>"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div><div>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div><div>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div><div>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div><div>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div><div>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div><div>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div><div>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div><div> 此封信大意如下:爱情像山上的白雪一般纯净,像云上的月光一样圣洁。可你这家伙却三心二意,我要与你决裂到底。 今日就是最后的晚餐,明日在沟头我们就各奔东西。当我漫步于水沟一边,想过去的生活如水东流,一去不返了。当年我毅然离家,随君"裸婚"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出嫁时那样哭哭啼啼,犹犹豫豫。我以为嫁了一个专心郎君,永远相爱,至死不渝。我们的爱情应该像钓竿那样温柔绵长,我们在一起应像鱼水之欢那样生动。作为男人,应当以情意为重,爱情不能用钱财来衡量的。</div> <h3> 卓文君越写越激动,越想越生气,写了这首《白头吟》后,言犹未尽,随信又加了附页:“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h3><div> 卓文君的信说情说理,有怨有恨,但没有骂没有恫吓,是其秀外慧中的表现。司马相如读后,深爱教育,给卓文君回了封短信,卓文君再次如法炮制,回了封《怨郎诗》:</div><div>"一朝别后,二地相悬。</div><div>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div><div>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div><div>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div><div>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div><div>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div><div>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div><div>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div><div>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div><div>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div><div>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div><div>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div><div>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div><div>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div><div> 这首诗如泣如诉,又怨又嗔又诱惑,就是不痛骂负心郎。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惊叹妻子之才华,想想家里的财产均来自岳父,真要离婚,只怕又要过贫穷的生活。当初和好友策划,没有彩礼钱,只能打"文艺牌",用一首琴曲忽悠了守寡的卓文君,这样的好事可遇不可求呀!又想到昔日夫妻恩爱,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div> <h3> 卓文君用一首诗挽回了爱情,也保住了自己的家庭,靠自己的智慧、聪明才情成就了自己的家庭和传奇。试想如果卓文君像大众妇女喜欢玩的"桥段",打骂上吊、去司马郎的单位大吵大闹一番,结果卓文君成为"泼妇",司马郎成为"薄情郎",还有什么故事可说。虽然后人说《白头吟》和《怨郎诗》并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只是一种民间传说。但现在没有人知道卓文君的前夫是谁?人们只记住了卓文君和司马郎,卓文君练成了司马郎的"红颜",这个故事还会代代流传……</h3><div> 卓文君,卓然不群,女中"君子"也!</div><div> 下一次我们说说红颜薄命的蔡文姬……</div><div>(写于2018/4/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