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培训心得

南大附小前湖分校 吴彦旻

<h3> 南大附小前湖分校吴彦旻</h3><div> 三月杭州市西湖体育馆高朋满座,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在这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和课例。本次“千课万人 ”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新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主要围绕教材编写、阅读、识字与写字这三方面展开。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学术观点以及精彩的课例让我受益匪浅,一场场圆桌论坛是智慧的碰撞,专家们探讨、争论、研究,不断将一些新奇有效的观点带给观众们。</div><div> 在四天内,我们聆听了11场学术专家的报告,5场异彩纷呈的圆桌论坛,14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以及同课异构之下的辩课。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更给我带来的是内心的深深震撼!在开课的第一场便是崔峦先生的《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其实我第一次知道崔峦先生是在2004年,那时我是念小学四年级,正好在学作文,我父亲去新华书店挑选了一本作文书给我,这本书就是《崔峦教你写作文》,我深刻地记得封面上画的是一只大企鹅,带着两只小企鹅,企鹅走路不稳的样子,正如初写作文的我,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无论是从写作思路还是思维方式,都给我很大的启发,可以说是崔峦先生的书激起我童年的写作兴趣的,他是我语文学习方面的引路人。十四年过去,当我自己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时候,当我能够在现场聆听崔峦先生报告的时候,激动难以言表。崔峦先生对于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编写意图的阐述,让我明白了我们教师身上的重大责任,随着信息通讯的高速发展,西方意识文化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渗透更加严重,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推进新课改,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崔峦先生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以及写话这五个方面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他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课标上的很多理念,例如为什么识字要提倡“多认少写”。在朗读方面,我们该如何去具体落实。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崔峦先生的报告为我之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div> <h3>  在之后的几场圆桌论坛专家们围绕阅读、识字、写字来进行研讨,论坛上各种学术观点百花齐放,不同的专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各有千秋。例如在从“创作的视角看儿童文学素养培养”这场论坛中,作家王路和作家雪野的观点就有所不同,就《雪孩子》这篇课文而言作家王路认为这篇文章不符合时代性,但雪野认为这篇文章内容上还是很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但不要对文本过分解读。再如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在谈到写话时,念了一篇2003年《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的短文: &nbsp;阿爹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就啥都不怕了。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妈和我就什么都不怕了。这样一篇感人的作文可孩子老师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孙教授认为要写好作文,就要贴近具有孩子的年龄特点的想像。不言而喻,狗在成人心目中,是卑贱的。而在孩子那里,变成狗的自己,却是母亲的卫士。这就冲破了大人的占据优势的想像,孩子气的纯真、童趣才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周一贯先生则以一篇《爱睡懒觉的爸爸》一文告诉我们孩子在写话中,说真话也要与求善、尚美相结合。</h3><div><br></div> <h3>  公开课方面,专家们主要围绕识字、写字、阅读这几方面进行课堂展示。其中我国专家的公开课与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公开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池上》的同课异构,来自马来西亚的郭史光宏老师、香港的罗一宸老师以及大陆的徐俊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体现了不同国度以及不同地域的教学理念。徐俊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徐老师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超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养,人文色彩特别强,教学思路特别清楚,知识量丰富,教学环节十分紧凑。本课创造性地采用了简笔画与故事,图文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模象直观,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进行猜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教学目标层层深入,每一个教学的步骤都是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的,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h3> <h3>而郭史光宏老师和罗一宸老师在教学这课的时候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生怎么想,学生怎么说。郭史光宏老师,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在理解理解《池上》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对于“偷”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偷是偷某样东西,郭史老师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选择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理解。罗一宸老师在课堂中语文因素比较弱,在他的课堂中更多的是哲学因素,他的教学方式很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通过不停的发问,帮助学生得出答案。在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在魏星老师的组织下,几位老师分别就各自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辩课,徐俊老师就郭史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以及诗中的“偷”一字,提出了疑问。郭史老师的观点认为不同的孩子的理解都会截然不同,不能因为主观理解去否定任何一个孩子心中的答案,孩子在文中的形象是可爱还是可恶,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理解,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是最重要的。魏星老师则从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因素与其他三位老师展开探讨,徐俊老师认为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堂要围绕如何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来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的学习收获语文知识,提升能力。罗一宸老师则更加关注课堂的趣味性,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三位教师以其不同的教学风格,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辩课,能让我们更加清楚执教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意图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h3><div><br></div> <h3>  在阅读方面,窦桂梅老师和赵志详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思路。部编版教材新增“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对于新增板块教师执教时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课例中运用得非常成功。窦老师的教学风格开始转变,窦老师坦言,她已不再执着于像过去那样近乎完美的课例,所有的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引导。她认为语文课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能够通过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处理教材文本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课外阅读,通过海量的课外阅读,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所以说,为什么阅读兴趣是如此重要。在二年级这一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一共向学生推荐了《神笔马良》、《七色花》、《愿望的实现》这几本书,首先对窦老师通过回顾的方式导入到了快乐读书吧这一话题,其次通过插图展示,让同学们猜一猜这说的是什么故事。让学生阅读目录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插图放进书本中对应的章节,这种做法就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一个较好的把握。放完插图后,请学生代表对插图顺序进行匹配,并根据插图内容概括在本章插图中所示的情节。概括情节能够帮学生很好地提炼文本内容,在此之后,窦老师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时间线索,并排列好,用几个字概括,文章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窦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感悟。在阅读方法上,窦老师的阅读方法非常多样,有时间线、九宫格、列账单等等。这实际上就是对阅读方法进行拓展,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故事内容,提升阅读兴趣,更能够这能够这能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窦老师的公开课和讲座是发人深思的,她通过她的精彩课例和讲座中的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其实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更是要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窦老师展示了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做的关于苏轼生平研究的小课题,课题制作得十分精细,逻辑性很强,内容非常新颖,图文并茂,让儿童站在了课堂的正中央,充分体现了窦老师 “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 的教学理念。</h3><div><br></div> <h3>  温儒敏先生指出阅读教学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阅读、爱阅读、“连滚带爬”地阅读!如何让学生爱阅读,从而让学生做到多阅读呢?赵老师通过他的课例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孩子的课堂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针对低年段孩子的特点,赵老师以游戏、闯关、师生竞赛等方式贯穿整个课堂。亲其师,信其道,对于这位从深圳来的老师,杭州市西湖小学的孩子是比较陌生的,如何能够让孩子在短时间内,与教师之间建立彼此信赖的默契呢?课前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赵老师在课堂伊始,便唤起孩子的回忆,“同学们,我们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在这里共同学习了一堂课,大家还记得吗?”</h3><div><br></div> <h3>  在称呼方面,赵老师一反常态,让学生称他为“老头子”,增强了教师的课堂亲和力,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就此奠定。在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为中心,读中想象,读中悟情,层层深入。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诗歌、童谣,要非常注重其音律和谐美,赵老师非常懂得如何与孩子打交道,说话有一种独具特点的“腔调”,这种腔调特别体现在他的范读中以及对于停顿和韵律的把握中。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场下座无虚席,场上的孩子虽然上了一个多小时的课,但是注意力却非常集中,可见同学们有多么喜欢赵老师的课。</h3><div><br></div> <h3>  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对低段学生阅读、识字、写字方面都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新教师的成长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