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三可小记者团——</b></font><b>"翔滦古会"大剧透</b></h1><h3><b><font color="#010101"> "翔滦"不是一种心情,是颇有文化积淀的源远流长。翼城有一座山,名叫翔山,山是南梁魂,依山建国都。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打造了旅游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平台。如今的南梁,"功能农业+休闲旅游"的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万亩连翘花海观光扶贫"势头正旺,勤劳睿智的南梁人正以务实的作风开拓光辉的未来。一路高歌,带着青春的朝气与蓬勃,一路洋洋洒洒的阳光倾泻,抛开尘世的嘈杂与烦闷,满眼的绿色清扫着一颗漂浮的心灵。我们三可小记者团踏上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奇妙旅程。户外采访小课堂、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脍炙人口的历史积淀,春日里孩子灿烂的笑脸。来,让我们一睹为快。</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NO.1拘一缕"阳光"穿隙回朝 </font></b></h1><h3> 步入岁月雕刻过的神秘大门后,一种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由让小记者们心生敬意,敬佩古代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那么,这座元代戏台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又为什么被称为"神"庙呢?</h3> <h3> 临汾市和运城市在古代曾称平阳府,包括石楼县,其时也在平阳府属下,也就是说,仅存的八座元代戏台均在古平阳府。这是古平阳府的历史辉煌。这种辉煌源远流长,尧舜禹时代政治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升起,这里蕴蓄的文化也代代流传,千秋绵延。 </h3><h3> 早上八点,三可艺术培训中心的门口,伴随着"我坚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庄严宣誓过后,一段中国最古老,最大的元代戏台"豪华落尽风真淳"的神秘面纱,将在三可小记者团的话筒中,一一揭开。</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b> 南梁镇副镇长朱女士,早已在这里等候多时,看到我们的小记者们,朱镇长露出了和蔼的笑容,讲话时的大气,被采访时的耐心,让我们对朱镇长更横添了一份敬意。</h3> <h3> 那么,这座元代戏台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又为什么被称为"神"庙呢?看,我们的小记者们,正在行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乔泽神庙合影留念</b></h3> <h1><b><font color="#010101">NO.2闻一国"君王"后人传唱</font></b></h1><h3><font color="#010101"> 探索了乔泽神庙,带着满心欢喜。我们步入了这座古老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张一张的壁画和一个一个传唱百年的历史典故。"文化兴村"、"旅游振民"的国家政策充斥在在马册村的每一条街道。</font></h3> <h3> 桥身没有用一颗钉子,由纯木质八字结构搭建而成,龙头、龙尾驾于桥之上,看似仿佛马鞍即桥名由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一直是马册人为之骄傲的圣地。这样一座镇村之宝桥,你感兴趣么?</h3> <h1><b>NO.3品一镇"佳肴"津津乐道</b></h1><h3> 忙了一早上,我们的三可小记者早已饥肠辘辘。别担心,我们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位于南梁镇南梁村的永红饭店,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它的名气,早已传遍了整个县城。"我们开饭啦!"只见筷子上下翻飞,一眨眼的功夫,刚上来的菜就被"抢掠"一空,看来美食的魅力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的。随着一声声"老师先吃,老师先吃......"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到小记者六组的桌子上。有这群懂礼貌、努力上进的小记者们,老师们的心里该有多欣慰。</h3><h3><br /></h3> <h3><br></h3> <h1><b>NO.4赏一方"净土"在水一方</b></h1><h3><b> </b>人们常说的南梁池就是滦池,滦池是因栾成将军而闻名。传说,栾成将军忠诚义胆,一次战争中,最后不幸战死沙场。栾成将军的遗体抬回南梁后,人们在这里给栾成将军掘墓,地下就冒出一股泉水,百姓们非常感激他,说将军显灵了,死后还能给人们带来福气,人们就在这里建成了水池,取名叫滦池。她曾以源源不断的丰沛水流,孕育了"翼城小江南"的富庶,供养了当地百姓的衣食富足。多少文人骚客被这美景撩拨得情怀骚动,不惜为之挥毫泼墨,起兴赋诗。明朝兴贤坊(翼城县城内村)人张宪曾为满城县令,他一次慕景而来,见此情景不禁慨然咏道:"云母屏开蟾魄瘦,水晶帘动兔灵惊。清妍相映逐流涧,灌溉嘉禾万顷坪。"这的确是一个好去处。 </h3> <h3> 你看,我们的小记者们,正围着滦池负责人,听他讲述滦成将军英勇杀敌的故事呢。只见孩子们一个个特别兴奋,把采访对象围成一个圈,转着他们一双双求知的小眼神,井然有序的完善着自己的信息网络图。在之后老师们的交流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六组的梁思怡说的:“老师,我觉得第一次采访有点紧张,第二次就自然了好多,现在呢,我觉得我的思路被打开了,采访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不说了,老师你赶紧给我拍,我要去采访啦”。当老师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所有的家长朋友们,也会跟老师们一样觉得这次活动值了!</h3> <h1><b>NO.5念一种“先烈”无畏情怀</b></h1> <h3> 六十多年前,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革命先烈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今天三可小记者团来到烈士陵园,沉痛悼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和所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革命先辈,表达我们对先烈的无比敬仰和缅怀之情。既是开展一次瞻仰悼念活动,也是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是对三可小记者团一次进步的终生鞭策。</h3> <h3> 爱国主题教育,让孩子们时刻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的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为我们的辛福生活贡献自己的能量。这样的爱国教育也是三可一直所坚守的教育方式。</h3> <h1><b>NO.6羡一对“鸳鸯”今生续航</b></h1> <h3> 涧峡村东靠翔山,南邻滦池,清澈的天河从村南缓缓流过,可谓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村内有一大户人家,主院西南是丁家花园,叫作“竹园”。园子的中间生有两颗银杏树,银杏树本已珍贵,更难得的是这两棵树一雄一雌,相隔四五米远,正值壮年,枝繁叶茂。每逢初夏,树枝上长出小巧玲珑的叶片,形如精美小扇,青翠欲滴,清风吹过,绿叶摇曳,沙沙作响,又似无数玉蝶绕树翩飞,煞是迷人。及至金秋时节,雌树上便挂满一串一串的果实,好似珍珠玛瑙,点点黄叶映衬,成为一幅美妙的乡村图画。从此,村民便将这两颗银杏树称作“鸳鸯银杏”。古往今来,多少恋人在它面前许愿,靠着银杏爷娘的庇护,最终喜结良缘。</h3> <h3>在有美好寓意的百年银杏树面前,我们排练的<b>“海草舞”</b>隆重登场啦!</h3> <h3>看,躲避球游戏时间到!!!小记者们注意力集中哦!!!</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NO.7尝一颗“龙珠”甜回心间</b></h1> <h3>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 葡萄酒因其文化内涵而成为一种高品位的消费品。另外,新开发的葡萄籽油,在国外被用作婴儿和老年人高级营养油、高空作业者和飞行人员的高级保健油,并颇受世人关注。</h3> <h3> 今天,我们小记者团将会带大家走进葡萄大棚,亲身体会和感受葡萄的成长生活环境,向农民伯伯采访了解葡萄的小知识。这也是我们小记者团今日活动的最后一站。</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花絮放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回家了!!!</b></h1> <h1><b>2018年4月7日三可小记者团外出活动誓词:</b></h1><h3> 在此次活动中,我将和我的同伴一起,携手并进,荣辱与共。我将为团队奉献出全部的智慧和能量,以我的激情和至诚,换取团队的胜利。</h3><h3> 我坚信,</h3><h3> 我能行,</h3><h3> 我一定能行!</h3><h3> “三可艺术培训中心”会一直陪伴我们的小记者们勇往直前,茁壮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