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53年建成的铁路东村大院,占地面积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在不太大的院落里,东西走向排着每排4、50户的平房,一共十五排,大约600户人家,那时提倡多生孩子,每家平均都是5、6个孩子,加上还有爷爷奶奶三代人,粗略算算,这个大院也容纳了4000人左右。</h3><h3>那个年代,人很穷,但大家很亲,常常都是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度难关,我记得,两邻之间,就像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h3><h3>就这样亲亲热热的到了1976年,在大院的东边和北边拆了部分平房盖起了砖混结构的多层简易楼房,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状况,有些老邻居住进了楼房,有的迁移到别处,细算一下,这一分开有的近邻一失联就是42年。</h3><h3>后来到了2005年,国家建设需要,要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意味着我们必须腾地方。</h3><h3>铁路东村西边几排平房和隔着一条马路的铁路西村必须要拆迁,尽管我们有万般的不舍,但是,为了国家建设,为了广大市民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搬!后来到了2008年,楼房也保不住了,拆吧。</h3><h3>在西安的拆迁史上,铁路东村的拆迁工作不费吹灰之力,几天时间全部签约,搬家,政府负责这项工作的人都感觉很意外,没想到这么多人的大院,没有闹事和讨价还价的钉子户,顺利腾出施工场地。</h3><h3>离开铁路东村,大家各寻出租屋,一分开就是十几年。</h3><h3>前几天,群主把想了好久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拉群,找人,集合失散的老邻居。 </h3><h3>几天时间,找到老邻居200多位,看来呀,只要下功夫,没有找不到的人,当然,还得感谢伟大的互联网。</h3><h3>群里呼声太大,见面见面见面吧!所以,定于4月6日下午2点,在公园内,原铁三小学的旧址上集合啦!</h3> <h3>群委成员,红衣男子就是群主邢金斗</h3> <h3>中午11点多,80多岁性急的老人们,催着儿女们快带他们去公园,干脆利索的性格都不减当年</h3> <h3>主持人银萍姐讲话</h3> <h3><font color="#010101">铁三小学潘老师也被请来了,还那么漂亮呀</font></h3> <h3>找自已的近邻居合影</h3> <h3>你好,好久不见</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左右两位,都是东村的媳妇儿。</font></h3> <h3>到哪都忘不了美的文艺青年</h3> <h3>咱私拍一下</h3> <h3>跳皮筋喽,忘却年令,回到童年</h3> <h3>我们小学曾同班过</h3> <h3>亲姐弟俩</h3> <h3>自由结合,快拍个照吧</h3> <h3>说点啥呢?</h3> <h3>咱是一排的</h3> <h3>人越来越多呀</h3> <h3>喂:你们想我继安不?</h3> <h3>好久不见</h3> <h3>签到了,留下电话号码好联系</h3> <h3>咱俩谁帅一些?</h3> <h3>咱是近邻</h3> <h3>你们都是舞蹈家吗?</h3> <h3>我开车来的,牛吧?</h3> <h3>撒欢了</h3> <h3>最亲的同班同学</h3> <h3>我是张家老大</h3> <h3>俺是党代表</h3> <h3>咱都是美女吧?</h3> <h3>帅哥,美女们</h3> <h3>兄弟:今天可真热闹呀</h3> <h3>俺是三朵花儿</h3> <h3>似乎只有一个党代表?</h3> <h3>二周老高兴了</h3> <h3>清一色帅哥合个影</h3> <h3>咱陪老娘合个影</h3> <h3>看见后面那棵香椿树了吧?那是马家妈妈当年在自己家门口亲手栽的,如今树依然长在那里,而老妈已离我们而去,拍张照吧,妈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