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扬州醉,从瘦西湖到东关街

玲珑

<h3>生在扬州,却远嫁他乡,一直以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竟无以言表。其实,之前对扬州的历史文化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秉性认真而比较缜密的我,为了获取更多的故乡信息,充盈一下自己,也不枉生在扬州,就读了一些关于扬州的书籍,并从网上搜索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扬州史。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你想对扬州这座古城有更多的认识和兴趣,那不妨和我来一次江南扬州行吧!</h3> <h3>提起扬州,总让我想到清秀,在脑海里,似乎比苏州少一份成熟,比杭州少一份端庄,却多了一份灵动,多了一份消瘦,更多了一份淡淡的愁绪。&quot;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quot;,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是瘦西湖和小秦淮两处,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面各加一&quot;瘦&quot;与&quot;小&quot;字,便形成了扬州的特色,这大概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这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h3> <h3>瘦西湖里,留下太多名人的诗词,如果你能在烟花三月到扬州,可以感受到&quot;西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quot;的绝妙奇境。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组合巧妙,景外有景,故著有二十四景于世。二十四桥,一是说24位美女在吹箫,杜牧作诗,二是桥长24米,宽2.4米,一共24个台阶。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异于诸湖,正好是一个恰如其分的&quot;瘦&quot;字。</h3> <h3>漫步在瘦西湖畔,此时可以感受到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的差别,不仅仅是一字之差,杭州西湖真山真水,气势不凡,如同一部制作浩大的电影,瘦西湖则像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情慢慢地推出:长堤是序篇,徐园是发展,小金山是转折,五亭桥、白塔、凫庄相互辉映,相映成彰,构成了剧情的高潮部分。</h3> <h3>自古就有&quot;北京的胡同,扬州的巷&quot;一说,而东关古巷更是代表了扬州巷,因为,它跟高楼耸立的住宅区比起来,多了一份恬适与清静,少了一些喧嚣与刻板。今天的东关街,抬头是黛瓦砖墙,古朴依旧,典雅依旧,那一条条古巷旧街背后所凝结的质朴韵味,将我们的灵魂净化,余秋雨曾经说过:&quot;如果我们城市缺少点什么,那么就缺少一点本质的灵魂&quot;,可扬州不缺呵!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昔日的许多街巷已烟消云散了,但有些许还存留至今,算作古城扬州风貌的历史见证。</h3> <h3>东关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有陆陈行、油水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h3> <h3>扬州人常说&quot;巷连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quot;,东南西北,横竖曲折,在扬州老城区里就有500多条巷子,而巷子的大小不能用长短,而是用深浅衡量的,于是也就有了&quot;酒香不怕巷子深&quot;的说法了。</h3> <h3>我们都是生命中的过客,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扬州是一个会让人产生自豪感的城市,这座千年古城屡经风云变幻,汉代的兴盛,隋唐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体现了无限的魅力。这样的一座城,巍峨又坚毅,安详又深邃,行于其间,脚步不由渐缓,融入其中,怀旧成一种眷念!</h3> <h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可聪明的你,可否告诉我,不知今夜的秦淮水,会流向扬州的第几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