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8 第二天 车游贵州醉美公路

QY

<h3>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该公路起于茅台镇,止于赤水城区,跨仁怀,习水,赤水三县市全长153公里。与公路并行建设了山地自行车道及国家健身登山步道,全线旅游服务设施还有观景台、观景带、休憩驿站、露营地26个,并对沿线防护、边坡等进行绿化、美化。</h3> <h3>全线分布有13个各具特色的驿站,30个自行车站点。可以说是自驾人和骑行者的天路。</h3> <h3>今天从起点--茅台驿站出发,我们将用车轱辘丈量这醉美公路。</h3> <h3>153公里的起点 </h3> <h3>赤水河是黔北重要水道,蜿蜒曲折,流经滇、黔、川三省边区,全长420公里,在四川合江县注入长江。河水激流汹涌,浊浪滔滔,奔腾于乌蒙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赤水河流域属中亚热带范围,流经地区是红壤土层,每年从春至秋,山洪夹红色泥沙而下,赤水河像一条狂怒的赤虺,奔腾咆哮,江水浑浊呈褐红色,人们因之称其为赤水河。</h3> <h3>其实,在黔北仁怀、习水、赤水县境的这段赤水河中游河段上,当年,即1935年春,红军转战黔北时,在茅台、二郎滩、太平渡、土城浑溪口、元厚等渡口上来回四渡,与敌人迂回战斗,这一带所进行的战斗,就是红军战史上彪炳千古的四渡赤水之战。</h3> <h3>当年红军在赤水、土城附近北渡赤水,为一渡。在习水附近的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之后,红军突然转兵向北,进占仁怀,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出其不意,再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h3> <h3>今天,我们将一路沿当年红军长征路行驶一段,缅怀烈士英雄的丰功伟绩。</h3> <h3>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民安家乐业,享受着宁静安逸的生活。沿途都是酒店 酒厂。</h3> <h3>装酒罐</h3> <h3>三碗不过岗</h3> <h3>开着车窗,让空气流动起来,车里弥漫着酒糟浓郁的香气。直叫人担心这一路开下去,要是遇到警察叔叔查酒驾,有点说不清哟。</h3> <h3>出了茅台镇不远,我们一渡赤水河。但由于路线性错误,过桥后,即刻桥头调车,分秒之间完成了二渡赤水河。</h3> <h3>顺利到达二合驿站</h3> <h3><font color="#010101">各驿站,除了各具特色外,都有吃住行的服务。</font></h3> <h3>三渡赤水河</h3> <h3>合马驿站 停车场还在修建。路过。</h3> <h3><font color="#010101">路边的黄葛树 新绿正美</font></h3> <h3>沙滩驿站 </h3> <h3>红色塑胶自行车道,一直沿江修建。时而高架江上,时而依山蜿蜒。</h3> <h3>一段峡谷,雨天时,对面高山丛林间有不少瀑布倾泻,故这段路被称之为观瀑布带。</h3> <h3>美酒河</h3> <h3>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大摩崖石刻汉字;最长石刻龙建筑群。</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路边大酒缸</font></h3> <h3>路边观景亭</h3> <h3>下一个目的地---红军露营地</h3> <h3>红军露营地 这里除了可以搭帐篷宿营外,还有惊险刺激的攀岩项目,主体为自然山体,年轻人可以一试,去体验当凌绝顶的既刺激又美妙的感受。</h3> <h3><font color="#010101">继续前进</font></h3> <h3>福禄台驿站</h3> <h3>下坡,经过一小段自行车道后到达停车场</h3> <h3>时光飞逝 青春不再</h3><h3>但我们依然相信爱情,亲情,友情</h3> <h3>可爱的自行车吸引大家不断摆pos</h3> <h3>三渡赤水河</h3> <h3>正在建设中的江习古高速的大桥</h3> <h3><font color="#010101">四渡赤水河,又错了,折回,完成了五渡赤水</font></h3> <h3>土城镇是四渡赤水中“第一渡”的发生地,沿河岸排排木楼房古旧沧桑,探访红军在古城镇上留下的遗迹很容易给人造成时空交错的感觉。</h3> <h3><font color="#010101">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font></h3> <h3>一簇簇八角梅恬静盛放,漫步其间,惬意闲适。</h3> <h3>过土城不远,因修道路堵车,我们掉头在土城上了高速。</h3> <h3>高速路上不一样的风景</h3> <h3>绕过堵点,在元厚下高速,继续沿公路行驶,但已错过据说是最美的驿站-九龙屯驿站。</h3> <h3>元厚镇---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渡之地</h3> <h3>蔺州驿站</h3> <h3>被鲜花绿植拥抱的驿站</h3> <h3>萌萌的自行车</h3> <h3>在这里喝杯茶多惬意</h3> <h3>开满鲜花的行车道</h3> <h3>贵州赤水的大同古镇因位于大同河畔而得名。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上作为烟茶运输的码头曾经非常繁荣,但如今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只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镇没有什么商业气息,游人稀少。</h3> <h3>农民讲习所</h3> <h3>悠闲漫游,游完了153公里的醉美旅游公路。让脚步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一场随心随性的旅行为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一点色彩。</h3><h3>我们追求的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乐的小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期待下一次的旅行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