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以色列、约旦10天圣景文明之旅

胡容慧

<h3><b>我们母子俩首次结伴圣景文明之旅。中东的自然风光、宗教的信仰震撼、母子的亲情享受,都融入了十天的美好时光旅途中。让我难以忘怀!值!👌👍</b></h3> <h3><b>这是去约旦的机票。由广州飞往✈️多哈,再转机飞往约旦首都安曼。我们乘坐的是全球最佳航空—卡塔尔航空公司,双层空中巨无霸A380机。经多哈转机前往安曼共11个小时。旅程时间是3月16日至3月25日。</b></h3> <h3><b>飞机降落在约旦首都安曼。安曼是建在由7个山丘组成的号称七丘之城。安曼的城区层层叠叠的房屋尽收眼底,历史的厚重感也扑面而来。</b></h3> <h3><b>约旦首都阿拉伯居民在街边餐馆宵夜。让我感觉他们是详和、宁静,对生活富有满足感。右下照片是水烟酒吧,在安曼大街的路边很普遍,抽一管水烟大约4.5第纳尔,相当于50元左右人民币。</b></h3> <h3><b>这是安曼当地阿拉伯人召唤我们合影,她们对中国游客很友好。照片的左上角三个男孩是以色列犹太教儿童。号称(基巴)</b></h3> <h3><b>我们在约旦的第一个景点是参观约旦马德巴圣乔治东正教堂。是1896年重建的,据说所有的犹太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各种教堂,最有名的是乔圣治教堂。</b></h3> <h3><b>据我观察,东正教堂内部必有画幛,天主教堂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区分方法,但是我没有更多的宗教知识。</b></h3> <h3><b>这是著名的6世纪中东地图就保存在教堂内。发现远在1500年前人的智力水平是何等的高啊!为了方便基督教信徒游历圣地而制作的地图如此庞大和精准。</b></h3> <h3><b>不愧是马赛克之城的教堂。教堂内墙上、地面上的画都是用马赛克拼成的图案。</b></h3> <h3><b>我们在约旦的第二个景点是上泥泊山。泥泊山(NED)海拔870米,据《圣经》34节记载是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在此度过了生前的最后时光,并在此升天。站在山顶眺望死海、约旦谷尽收眼底。</b></h3> <h3><b>这块指示牌上面,刻着到耶路撒冷、伯利恒等地的方向和距离。</b></h3> <h3><b>这个金属的盘蛇十字架是198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吉安尼.凡陶尼(Giovanni Fantoni)根据圣经记载的故事制作并竖立在尼泊山的。关于这条蛇《旧约》第21章有记载。</b></h3> <h3><b>晚餐后我们入住沙漠的SUN CITY CAMP贝都因特色帐蓬。这12号帐篷就是我们母子当晚入住的。来到了久违的星空,辽阔的沙漠地能清晰观赏夜晚的星星和月亮🌛了。</b></h3> <h3><b>这是入住特色帐篷内的布置。洗漱设备齐全。感觉很惬意。还有电热毯,热水睌十点后停止供应。</b></h3> <h3><b>在我们入住的沙漠地,日出🌅时帐篷周围呈现出一片阳光金灿灿明媚耀眼的天地。一个个帐篷酷似草原上的蒙古包,感觉心里暖洋洋的。</b></h3> <h3><b>在晨曦,旅友随意拍攝了几张我在阳光☀️变化下的人物景色相片。我拼成了一张便于留念。</b></h3> <h3><b>我们在约旦的第三个景点是游瓦地伦(WADIRUM),瓦地伦位于约旦西南部的一处山谷。地型酷似月球,又名月亮🌙谷。其名阿拉伯语意为"洒红色山谷"因其红色砂石在日落时显示出如红酒🍷颜色而得名。该地气候炎热干燥,仅有少数贝都因人游牧于此。《阿拉伯的罗伦斯》、《变形金刚》等著名电影都在这里取景。,</b></h3> <h3><b>每人自费50元美金,乘坐当地具有特色的敞篷四驱车深入沙漠山谷。体验徒步沙漠的感受和欣赏瓦地伦独特酷似月亮谷的风景。</b></h3> <h3><b>我与其他旅友一样脱鞋、脫袜徒步尽力往上爬,感受一下号称为"美丽动人的月球"!</b></h3> <h3><b>旅友站在沙漠高处,无比兴奋举手✌️!可见<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幸福无处不在!</span></b></h3> <h3><b>风景这边独好!</b></h3> <h3><b>我们与沙漠餐厅的服务员合影留念。以示我们对约旦人的友好,并感谢🙏他们对中国游客的热情❤️接待。</b></h3> <h3><b>我们在约旦的第四个景点是游佩特拉古城。这个景点门票不菲哦😯!这张一日游门票需要50第纳尔,折合人民币约450元。号称是世界上旅游景点门票最昂贵的。倘若夜游另收费,限于旅程时间的安排,旅行社只允许我们半天游,感觉太亏了!</b></h3> <h3><b>我们母子俩跟着团队开始佩特拉古城的半日游!佩特拉是纳巴泰人的首都。佩特拉古城遗址是约旦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四周为沙漠环绕,2007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h3> <h3><b>进入佩特拉古城,先是一公里左右的砂石路。左边是马车和跑马道:右边人行道。</b></h3> <h3><b>这块石头侧面看象似魚,正面看似乎是一头大象的头部,很神奇。</b></h3> <h3><b>山体的自然分裂形成长1.2公里的西峡谷。婉婷曲曲是一条天然狭窄的山谷小径。</b></h3> <h3><b>西克峡谷又叫蛇道,因为弯弯曲曲将近有两公里。比较窄的地方仅宽2.5米,只能通过一辆马车。</b></h3> <h3><b>在西克峡谷内偶遇巡逻士兵。</b></h3> <h3><b>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亮,两边狭谷的岩石呈现出玫瑰的色彩。所以也被称为"玫瑰古城"。</b></h3> <h3><b>快出狭谷的出口处,有一座意想不到的凿在粉红色砂岩上宮殿渐渐入眼。</b></h3> <h3><b>幻觉变成了现实!一座意想不到的凿在红色砂岩上宮殿突兀出现在眼前,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为红色、粉色、橙黄色三色条纹,美丽色彩神奇无比,散发着玫瑰色般的光芒。这座以整山崖凿就的玫瑰宮殿高43米,宽30米,入口处高达8米。这是享誉世界的卡兹尼神殿(AIKhazna)又名为金库。传说这是历代佩特拉国王收藏财富的地方。神殿的样式有希腊的格调。</b></h3> <h3><b>和儿子在佩特拉古城的部分人物景色照片。</b></h3> <h3><b>在峡谷的出口附近,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宮殿建筑风格的"皇家陵墓",是历代国王的陵墓。</b></h3> <h3><b>出了峡谷,豁然开朗,进入一个更大的广场。</b></h3> <h3><b>彩砂岩山围绕的广场是佩特拉主城所在。咱们团队俩位美少女在彩砂岩石山上留下了优美的POS!</b></h3><h3><br /></h3> <h3><b>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几乎仅能算洞穴。有些大而有台柱,有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玫瑰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人的墓地、寺庙和民居。</b></h3> <h3><b>雕筑在玫瑰色岩壁里的建筑物。</b></h3> <h3><b>有些风景,一旦遇见,刹那便是永恒!</b></h3> <h3><b>我们在约旦第五个景点是游死海,享受不会沉没的漂浮快感。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据介绍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确实只要人躺在海面上四肢展开,就会浮在海面上。中学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说明文叫"死海不死",详尽介绍了它。叫它死海,是因为海里鱼虾及一切蜉蝣生物都没有,甚至海周边几公里之内的土地草木不长,动物不见。故名为"死海",人跳到海水里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也死不了!所以说它"不死"。</b></h3> <h3><b>由于好奇,在儿子的陪伴下,我在海水中漂流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分钟左右,但让我亲身体验死海漂流的乐趣,和不会沉没的别样感受。真的很棒👍👍!</b></h3> <h3><b>照片上面是导游彭女士,在死海漂流时悠闲有信地阅读杂志。照片下面是我团的两位年轻美女漂流后,用死海的深海黑泥(特色护肤品)涂抹全身,据说有不错的护肤作用。</b></h3><h3> </h3> <h3><b>我们入住死海国际五星酒店的夜景很美哦!酒店建筑具有阿拉伯的伊斯兰教风格。</b></h3> <h3><b>在旅途中,心随景动,我喜欢仰望旅途中的好风景。</b></h3> <h3><b>以色列是一个让上帝都左右为难的国度。我们在以色列的主要景点之一是游览加利利湖。加利利湖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第二低的湖泊(仅高于其南侧的咸水死海)。据说《马太福音》记载:耶稣能使湖上暴风止息,在湖上行走。</b></h3> <h3><b>提比利亚是以色列北部著名小城,在加利利湖北面,有耶酥第二个故乡之称。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耶穌传教的舞台,是充满神迹的圣地。左下照片是"传道收徒迦百农"、右上照片是用卵石拼成的图案"五饼二鱼救众生"、右下照片的教堂内有八面体墙壁上方,刻有8句圣训"八福上巧论道"等等。</b></h3> <h3><b>午餐时我们每人都吃了一条传统的烤全魚,并还配有特色调料。传说这是圣父赐的,得吃。美食不可辜负哦😯!</b></h3> <h3><b>加利利湖它清透美好,有着淡淡的云和辽远、广阔、宁静如镜的湖面。乘仿古游船畅游加利利湖时,我们用相机记录下黄昏该有的美好景色,令旅途奔波中疲乏的身心得以舒坦平和,感觉很惬意!</b></h3> <h3><b>在仿古游船上,旅友们将手中的干粮撒向湖面的天空,顷刻吸引了许多海欧飞来觅食。儿子用相机捕捉到湖面上海欧自由飞翔的瞬间美景。</b></h3> <h3><b>特拉维夫是目前以色列的首都,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春天的小丘,滨临东地中海。它是以色列最为国际化的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之都。可惜我们在此停留的时间太短,来不及用镜头记录该城市美好和独特的画面。也无法更多地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魅力。</b></h3> <h3><b>有时候,在人来人往的街角期待别样的风景!</b></h3> <h3><b>以色列建国两年以后,在1950年特拉维夫与雅法两市合并成特拉维夫-雅法。雅法希伯来语"美丽"一词的谐音,这座面朝地中海的古城有4000多年历史,200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雅法港,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属地中海。我们</b><b>随意拍攝了几张具有地中海风情的照片留念。</b></h3> <h3><b>在雅法港游览时,不经意间我们留下了这张带有地中海背景的集体合影。</b></h3> <h3><b>以色列主要景点之二是游耶路撤冷。有人这样评价:世界若有十分美丽,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耶路撒冷古城的部分大街小巷。</b></h3><h3><br /></h3> <h3><b>在耶路撒冷古城街区漫步时,我们偶遇巡逻士兵,他们对游客很友好,周围环境也很安全。</b></h3> <h3><b>原于耶路撒冷的朝圣活动是拜苦路(苦路:英语:VIA CRUCIS)是指天主教模仿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过程重现的宗教活动,也称之为拜苦路悬挂和摆设之十四处苦路像。</b><br /></h3> <h3><b>这是将要徙步开始苦路的街景。苦路共有十四站,每一站都有一个关于耶稣走过这段路的故事。</b></h3> <h3><b>耶稣头戴荆棘的头箍,身背十字架开始走苦路。</b></h3> <h3><b>第一站:是耶稣被判死刑。</b></h3> <h3><b>第二站:耶稣背十字架。</b></h3> <h3><b>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b></h3> <h3><b>第四站:耶稣途中遇母亲</b></h3> <h3><b>第五站:西肋乃人西满帮耶稣背十字架。</b></h3> <h3><b>耶稣在此休息,用手撑在石崖上,出现凹痕留下痕迹,我和其他游客一样不由自主地用手也按了一下,感受上帝的沐浴。</b></h3> <h3><b>第六站:圣妇为耶稣试面,圣经没有记载这位元妇人的名字。</b></h3> <h3><b>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b></h3> <h3><b>第八站:耶稣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耶稣的痛苦的确值得世人同声一哭,妇女们也不能幸免。</b></h3> <h3><b>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b></h3> <h3><b>这是进入圣殿。殿内10–14站都在圣墓大教堂(HOLY sepulcher)</b></h3><h3><b>第十站是耶稣被人剝去衣服;第十一站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第十二站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第十三站是耶稣尸体从十字架卸下;第十四站是耶稣葬于坟墓。</b></h3> <h3><b>在徒步苦路时,随手拍攝的现时苦路的部分街景。</b></h3> <h3><b>现时的苦路,让人感觉增添了不少商业气息。</b></h3> <h3><b>虔诚的教徒们手举十字架从苦路第一站出发,沿着耶稣走过的路一直往前走。而我们只是拿着手机、相机忙于拍摄和记录苦路的感悟。旧有的苦路依旧存在,但也成了一条商业街。我们走了耶稣走过的路,同样的路,不一样的景色,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耶稣的路不好走,人生也是一条历经磨难的路。</b></h3> <h3><b>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的第二圣殿的护墙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但也是信徒们向上帝祈求和忏悔的地方。</b></h3> <h3><b>男士在哭墙的左面忏悔和祈求。</b></h3> <h3><b>女士在哭墙的右面忏悔和祈求。</b></h3> <h3><b>这天我们不仅徒步走完了耶稣走过的14站苦路,相继歩行又去了哭墙。一天的旅途让我们感到略为疲备。也许受了耶稣精神的感染,旅友们仍然是面带笑容😊,</b><b>坐在耶路撒冷古城的街边,等候大巴接我们去酒店休息。</b></h3> <h3><b>晚上我们母子与俩位美女旅友结伴,乘坐当地的无轨电车去耶路撒冷城区逛街,欣赏夜景。</b></h3> <h3><b>耶路撒冷的街道很干净,也有部分时尚而又有特色的建筑点缀,没有陈旧古城的感觉。晚上主街道两旁灯火通明,商业街和食街都很热闹,但不吵杂。</b></h3> <h3><b>我们四人结伴悠闲逛街赏夜景。在街边的一个室外餐厅我们四人围桌入座,谈笑风生😄共进晚餐😎。我们很庆幸品尝了当地具有特色风味的美食,感受以色列的饮食文化和饮食氛围。</b></h3> <h3><b>我们离开以色列进入巴勒斯丹,主要景点是伯利恒。伯利恒是巴勒斯坦中部的城市。伯利恒同时是基督教的耶稣和以色列犹太的大卫王的出生地,有着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奥尔清真寺。三个宗教其实都信仰一个上帝,但是承认各自不同的先知,都属于亚伯拉罕的后代体系的宗教。</b></h3><h3><b><br /></b></h3><h3><br /></h3> <h3><b>在伯利恒阿拉伯人口在增加,基督教徒的比例在减少,目前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金顶就是奥尔清真寺。</b></h3> <h3><b>我们行走在伯利恒城区,在人来人往的街角,我们用手机、拍摄了部分具有浓郁中东建筑风格的别样风景!在大街小巷,隨时都能遇见阿拉伯衣装素裹的人群。</b></h3> <h3><b>在伯利恒的景点主要是参观"圣诞教堂"。此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公元529年毁于撒马利亚人的起义。现在教堂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并部分保持了原有建筑的风格。教堂地面上用木板保护的教堂被毁前的彩色马赛克。</b></h3> <h3><b>这是进入教堂的谦卑之门。据说这是为了让人们在耶稣诞生地俯首谦卑,感到主的伟大和自已的渺小。将原入口处的大门改小,必须低头弯腰才能进入,我们是游客不管信不信都在不经意中表达了对耶稣的敬意。</b></h3> <h3><b>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呈半圆形的大理石低矮壁龛,地面上有一颗闪闪发光的银星,银星被誉为"伯利恒"之星。呈齿轮状中间是一个圆口,外面共有14个齿。那是特意用来标识耶稣诞生的地方,这里就是通往亿万人瞩目的耶稣出生地,圣诞星洞入口通往地下马糟。</b></h3> <h3><b>在耶稣诞生的地方,</b><b>亿万基督徒的心愿是—触摸亲吻14角伯利恒银星。</b></h3> <h3><b>这是当初耶稣出生做摇篮的石马糟代之品的理石。不影响信徒的朝拜。</b></h3> <h3><b>此处我们母子俩也用手摸了当初耶稣出生做摇篮的石马糟代之品的理石,以示对耶稣的怀念。</b></h3> <h3><b>从矮小的门步入教堂后,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是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整座教堂的布局显得宽敞、高大和华丽。</b></h3><h3><br /></h3> <h3><b>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卸下,然后放在这个有点凹凸不平的石板上,全身涂油准备安葬。石板上泛着红色,好象浸透耶稣的血色一般。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基督徒跪在这里亲吻涂油台。现在的信徒和游客都会前去抚摸或献鲜花,表示对耶稣的敬仰。</b></h3> <h3><b>在儿子的陪伴和细心呵护下,结束了以、约十天之旅。旅途让我由衷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b><b>人的大脑往往会有选择性的记忆,哪怕是瞬间的美景</b><b>过了若干时候,都会淡忘不再生动和感人了。这是我首次尝试用美篇记录和定格旅途中的一些特别画面,也算是带着记忆留存吧!若干年后再翻阅这些画面,还能出现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谓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好的旅程</span>了!</b></h3> <h3><b>品过。才感悟到,我—<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热爱旅程、享受旅程、</span>期盼<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span></b><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237, 35, 8);">的</span><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旅程</span>来得</b><b>更精彩!</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