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九五二年,湖北省大悟县因有大悟山而得名。大悟山下有个左河村,历史上长期隶属名人辈出的夏店镇,村子不大,北靠大悟山,自西由南向东,溪水依青山而下,绕过左河村成环抱之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按现在国家标准,是国家级的贫困山区,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是这个村子历代传承的法宝。没有公路的时期,山村闭塞,信息弱小,全凭山村少有的读书人、小商人、手艺人传递,虽无外面精彩世俗之景,尊从儒家思想、道教文化的弱小村庄,但也过着衣食无忧、和谐相处的生活。在我记忆里,左河村有三位红军出身老人,有一个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战友,我叫他大爹,小时候给我讲他跟李先念下象棋三天三夜没分出胜负,后来因为与部队走散了,就回家乡了,解放后,李先念还给他写过信,要求他到北京工作,他老人家说没脸见老战友,就没去,文化大革命不知何故还被冠名四类分子,戴高帽子、站高台被批斗过。还有一位老红军是四方面军的,也是打仗打散了回的左河村,在我印象中身体超棒,据这位爹爹说他在甘肃还有一个老婆也失联了。另外一个四方面军的老红军,在甘肃被马家军打散后,留在了当地生活,据说前些年回过左河村探亲,让他遗憾的是家中还是那么穷,这个爹爹回甘肃后再没回来。还有一个叫"聋子根"的回乡军人,据说是炮兵出身,因为不会写字,说话也不清楚,耳朵也听不见,就是因为打仗打出的毛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来的,是共军还是国军?我印象中的这四位老人,早已去世了,当然,我最遗憾的是没能搞清楚他们完整的故事,但这并沒影响我对这些老前辈的敬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如今,山村通上了等级不高的公路,却奔驰着世界级的高速铁路,当然没有停靠的车站。长期生活在外地的本村人,坐着或驾驶着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往返山村⋯长期生活在本村的村民依然过着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日子,不同的是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山不再是原来的山,水也不再是原来的水⋯固有的青山与基石被现代化工具撕开了,被外来投资者不知什么渠道、也不知什么名目、也不知是否合法合规开釆着,成为现代城市的装饰品,绿色渐失、清水不再常流,习惯的绿色、清贫但不失健康的生活变换了一个新的生存方式,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说无奈、还有人说当地政府税收主要依靠这块来源⋯我却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无奈又指什么?税收来源靠破坏当地世代生存资源取得,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际,反其道而行之是否就是长久之计?如何能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能够确保民生长久幸福?我只想记录下来,由人评说⋯</b></p> <p class="ql-block"> 看似不高的山峰 却是远近闻名的大悟山 海拔八百一十三米</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一年《孝感县志》载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诗》云:"积雪千寻界紫霄,山灵策我上扶摇。苔花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槛外秋云生大别,望中风雨过南条。雁堂柏子无消息,万壑天箫吼暮潮。"大悟山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数重,有藏经阁、读书院。门前枯藤老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中一口古井中间还有一根木头,但是现在好像见不到,说是被埋藏在屋基内。传说这口古井就是当时济公和尚井底运木用过的,这根木头因为够用了才留下的。</span></p> <h3>在左河村观看大悟山冬季雪山美景胜过日本富士山</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左家河均为左姓,左姓由来传说较多,主要有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是源于官位,出自上古时期的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考》及《吕览》记载:“古有左国(今山西吕梁方山),以国为氏,黄帝臣左彻为其后。”据说,左彻为远古时期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其他立国之人无传,其后裔子孙遂承袭以先祖之国名为姓氏,世代称左氏至今,故左氏族人多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是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其中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左氏,世代相传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三是源于犹太族,出自宋朝时期入迁中原的犹太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宋王朝时期,有大量犹太民族留居于中原地区(今河南开封),他们的后裔子孙中有按汉俗取汉字单姓“左”为姓氏,称左氏。这个说法很有趣,现在的左河人做生意小有名气,起步较晚、农家出身、虽说不是大富大贵,吃苦耐劳、诚信为人、精打细算确也不输犹太人,我相信不要多久,左河人定会与犹太人一样驰名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其实左河村左氏由来出于何支,现无定论,若有高人指点,或从族谱中厘清,定是幸事!</b></p> <p> 左河村有个朝阳寺,没有观音佛像,这里有神奇的绿茶园,原来的寺庙已经变成了茶叶生产车间,这里由于海拔高度合适,土壤稀有微量营养成份丰富,山青水秀,历史上来过这里的高官商贾,偏爱朝阳寺的绿茶,不管多远都要托人索取,或者成为大悟人引以自豪的特色礼品,在计划经济时代,当地村民是喝不到朝阳寺的明前茶和雨前茶的,产量实在太少,而名声实在太大⋯就是开放的今天,我们只有出高价钱提前说好话预定才能品尝到一点点。既使这样,不知道为什么,远近闻名的左河朝阳寺云雾茶,一直以来没有扩充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是生产车间占用了寺庙,没有菩萨保佑吗?</p> <h3> 御寒的碳火来自大悟山,银杏、杜鹃花,油菜花、红叶、珍珠花 、白花菜、香萶、山药,名贵中药材…也出自这里 花开季节 美不胜收</h3>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左河村有两座长满荒草、现在已经废弃的石拱桥,曾经是连接两个自然村落的过河通道,据说是唐朝就已存在,历史之悠久,超出现代人的想象,我没有考证,也无法提供准确的建造年代,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在左河山村没有现代公路、没有汽车的年代,这两座石拱桥是村民们生产生活的豪华过河通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现场观摩考察…</u></p> <h3>今年春季,站在左河小学外看左河村是这样子的</h3> <h3> 村里人奔波在外,吃苦受累,遭人白眼,好不容易赚点钱,回村尝试土豪的瘾,村子里有不少 小洋楼、别墅。多数是用于孝敬父母或回时歇憩 当然传承与念想不可或缺</h3> <h3> 能留住燕子的现代村墅 一定是常驻人口之家 燕子是吉祥鸟 也喜欢热闹 更喜欢爱心满满的人家 燕子不落愁人家</h3> <p> 家门口就能看到高铁 村里人也在幻想 高铁要是随叫随停多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乘坐奔驰的高铁路过"燕子人家"---徐勤喜家门口,景色很迷人…要是能停下喝顿酒再回汉多好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徐勤喜是我二姑的大儿子,小时候很调皮,喜欢在河沟里抓鱼,而且是高手,最难抓的泥鳅、他能做到想抓多少就抓多少,我二姑知道我喜欢吃泥鳅,只要我去她家玩,就叫这个比我小好几岁的弟弟去河里捉泥鳅,好像这条河就是他家的冰箱啊,不一会就能抓回来两份菜,一份做汤,一份红烧,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吃,全能吃光,好吃泥鳅的我,一付馋相,还能让二姑一家人看着高兴,不到十岁的我当时是什么心情,我一点也回忆不起来,可是我二姑的笑容至今让我难忘,我二姑在左河村可是有名的大美人哩,可惜去世太早…现在见到徐勤喜这个老弟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不知养育了多少代左河村人的甜美水井,今天是这样子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u>小时候印象中,水井边有一颗歪脖子槐树,几十年过去,应该长的很大才对,如今长有两颗小树,虽然是多了一颗,却没有我印象中歪脖子树美妙,是这颗神奇的树被人砍划了还是移走啦,或是一颗变成了如今仍然长不大的两颗树哩?有空回去问问知情的老人。对这颗歪脖子树印象深刻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猴子闹月亮》的故事,小时候老师和大人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时,不太感兴趣,也记不十分清淅,就是这口井,这颗歪脖子树让我对猴子闹月亮的故事、每一个情节,无法忘记,好像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左河山村、就在这口水井边!我最爱给小时候的女儿、还有现在才呀呀学语的外孙讲的故事就是《猴子闹月亮》!记性虽然越来越差,可是对我这个衷情于故乡水井的人来说,太容易了!!于情于景难以释怀、终身难忘!!!</u></i></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水井边有几十亩水田,种出的"泉水稻",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口感绝佳,低调的左河人从不宣传张扬,虽然利于健康长寿,计划经济时代,这些泉水稻依然作为公粮上交国家,从不吝啬!如今,这块上佳良田应该分给了村民,如果他们懂得市场营销,或是网络定购直销,这些泉水稻卖上好价钱是不难的,希望他们不再低调,当然、留着自己吃或赠送好友也很好!!!</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代代村民清冼蔬菜的泉水池子 分上下两井。一到洗菜高峰,水池边围满了洗菜老人、长辈们、哥哥姐姐们、小弟弟妹妹们、还有不懂事的小朋友们戏闹着…边洗菜边说着笑话…左河人的爽朗大气、勤劳勇敢、俭朴槿惠、自然而朴实的乡情厚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这里都不忍早先离去,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洗菜池,而是一个新闻广播站、技能交流会、幼儿园、真是一个热闹、高雅、互助、非凡的、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现在的微信群可是无法与之媲美哦。每当回到故乡,不免想起小时候一次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陪着妈妈洗菜,不小心从池边冰面滑进洗菜池、被人嬉笑着捞起的情景,一次冰冷刺骨、被人"嘲笑"的感受…简单而富有的精神情感…贫穷而不失和谐的山村生活…最能勾取幸福快乐美好的回忆…一口水井、一款洗菜池、仅然这么难忘…这么有趣…每想此景,故去的老人在我的脑海里侬然那么鲜活!可敬!!可爱!!!</b></p> <h3> 现在村子里通了自来水,水井和洗菜井基本不用,有的村民担心自来水水源被采石厂污染,也用这口老井水。经考证,自来水水源地已经被迫更换一次,现在的水质似乎没有第一次没被污染时的水源地好,我估计应该是心理阴影,毕竟缺少科学检测数据,但也不能否认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水源地确实是换移了,另外口感还是有道理的,毕竟左河村长寿老人一代接一代是远近闻名的,靠的就是这口井</h3> <h3> 一场春雨后 小河流水是这样子的</h3> <h3> 同在大悟山下两县交界处、隶属孝昌县管辖的观音湖村子是这样子的、从观音湖看大悟山的雄姿感慨万千</h3> <p> 来几张大悟周边不远处的风景看看 养养眼 或许有另一番感悟……</p><p> 我可爱的故乡 大悟山下左河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