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如泉涌的家园~辋川别业。

玉峰先生

<h3>  清明时节,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尤其是西安的物候天气,虽说时间还在农历早春二月,但驱车一出郊外,目力所及处 ,早已是一片郁郁葱葱。 此行何去?蓝田辋川。 如标题所示,辋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别业所在,是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王维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他的诗如泉涌,名篇《辋川集》(王维山水诗的集成)。就是在这里萌出并完成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人如繁星璀璨,而在我的心目中,闪烁最美丽,最明亮的那一颗星就是诗人王维。   </h3> <h3> 少年时代,第一次读到的唐诗,是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如此美妙的诗句,直接让人流连忘返,难以自拔。 多少年来,从翩翩少年到如今垂垂老翁,我一直仰望诗人王维。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去看看他曾经的家园,看看令这位诗佛诗如泉涌的生活环境,了却一腔渴慕之情。是编辑这份《美篇》形式的游记,并奉献给群友们的初心。</h3> <h3>  王维的辋川别业在蓝田县辋川乡白家坪村东,据《蓝田县志》记载,别业面临飞云山,分布在辋川河河岸上。 现在,这一片区域的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地理位置在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山脉北麓。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 </h3> <h3>  车过高速公路 辋川收费站之前,已进入秦岭山麓,一幅公路标牌映入眼帘,上书‘’蓝关‘’两个大字,竟然激动不已。 这是由于一见‘’蓝关‘’这两个字,不禁使人想起:啊!这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被贬潮州途经这里时,曾唏嘘长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千古名句的地方。 这诗句,至今依然脍炙人口,身临其境,仍旧能让人叹嘅不已。 只可惜,现时中国的交通条件却已经现代化了,蓝关险衢,竟一闪而过,‘’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受,再不能亲身体验了。 </h3> <h3>  历史上的蓝关古道,是京畿长安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就有两次经过这里。想当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时,也是从这里进入关中,赢得战略机遇,先胜了项羽一局。 两千年来,蓝关古道,承载了无数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 现如今,“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休闲如我辈,潇洒走一回,则另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惬意。</h3> <h3>  这次寻访王维故居之前,搜集,恶补了一番有关王维的知识和相关资料。拍摄编辑过程中也趁机加杂了一些本人的心得体会,以飨群友,幸勿见笑。 王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也认为,良有以也!。</h3> <h3> 王维才华横溢,幼年时就聪明过人。十五岁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br>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如何操演。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也是正史所载之事。</h3> <h3>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任太乐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曾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之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这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在这里,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裴迪悠闲自在,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h3> <h3>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在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安然离世。</h3> <h3>  辋川别业,地处蓝田县的辋川谷,是一条延着辋峪河西南-东北走向的峡谷地带。这里山青水绿,风景优美,形胜之妙,天造地设。 </h3> <h3> 隐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心态的象征。隐居生活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韵;是“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是‘’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的那分悠闲。</h3> <h3>  隐居之所以成为文化,全由隐士的思想与创作来支撑和构建的。真正的隐士,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卑躬屈膝的媚眼,苦痛着自己的苦痛,潇洒着自己的潇洒,境由心生,来去无踪!</h3> <h3>  其实,在传统读书人中,真正的隐者并不多。这不多的隐者中,王维则以辋川别业作为盛装自己才情的容器,在山水田园中享受着归隐生活。</h3> <h3> 在当今这个喧嚣的年代,我们难得有古人那般山水田园的隐居之所,然而,小隐于野,是一种隐,大隐于市,也是一种隐。城市亦有城市的意趣。 “居于闹市,隐于清幽”。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在出入间惠享一份进退自如的淡然,也是一种别样的志趣。</h3> <h3>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注于用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h3> <h3>  王维的山水诗专注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宜,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h3> <h3> 王维的诗,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h3> <h3>  王维诗的意境神韵淡远,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用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h3> <h3>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 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h3> <h3>  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恬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br> <br>  </h3> <h3>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拂面而至。</h3> <h3>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 《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h3> <h3>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h3> <h3>  王维写情之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br></h3> <h3>  王维写情,又多隐喻比兴。如《杂诗二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br> </h3> <h3>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体现。</h3> <h3>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 </h3> <h3>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 正如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br></h3> <h3> 王维还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谱为乐曲,广为传唱。</h3> <h3> 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br></h3> <h3>  (这两张照片是现在辋川仅存的一株王维手植银杏树。)<br>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h3> <h3>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h3> <h3> 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有13.3亩。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王维墓地,其一大部分已在上世纪70年代,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车间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 </h3> <h3>  据当地人介绍,王维 墓前遗物曾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已经被毁。 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原交通部六处修筑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现在看来,当年建设中的短视行为,给蓝田的文物旅游资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缺憾。</h3> <h3>  (补充材料: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整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优势民品资产为背景,创立的高科技股份公司,主营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品。总部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矗立在王维辋川别业区内的军品工厂车间,都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建筑。)</h3> <h3>  车行至蓝田县,途径辋川乡白家坪村一带,即王维辋川别业所在的辋川河沿岸地区。 就会看到一种与别处不同的文化现象。 这里富起来的农村人家,家家户户粉白的院墙上,绘满了体现了王维诗句意境的山水画,写满了王维诗句内容的书法。 真的是: 诗人长眠处,家家王维诗啊。 据研究者称,王维流传存世的诗句有400多首,今天看到这些绘制在粉墙上的诗句大概也有百余首了。 现从王维辋川诗集中 擷取出一部分原文,作为拍摄图片的题画诗:</h3> <h3>临湖亭<br>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 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裴迪) 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裴迪) </h3> <h3>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维)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h3> <h3> 孟城坳<br>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王维)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裴迪)<br>  <br><br></h3> <h3>  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王维)<br>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裴迪)<br><br></h3> <h3> 白石滩<br>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 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裴迪) 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王维)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裴迪) </h3> <h3>  栾家濑 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 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裴迪)<br>  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王维)萦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裴迪)</h3> <h3> 柳浪<br>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王维) 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王维)<br>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裴迪)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裴迪) </h3> <h3>华子岗<br>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王维)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br> 文杏馆<br>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王维)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裴迪)<br>  </h3> <h3>宫槐陌<br>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王维)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日无人扫。(裴迪) </h3> <h3>  辛夷坞<br>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裴迪)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王维) 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裴迪) <br></h3> <h3>  木兰柴<br>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王维)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裴迪) 茱萸泮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王维)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裴迪) </h3> <h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裴迪)<br>  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王维)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裴迪)</h3> <h3>  全篇終。<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