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4月3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脏内科团队成功植入首例抗核磁共振心脏起搏器。</h3> <h3><font color="#010101">患者女性,29岁,在神经康复科康复过程中发现患者严重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44次/分,最低30余次。经过K1科刘丽旭主任与心内科王国栋主任会诊意见,此病人存在心脑供血严重不足,康复效果差,随时有猝死的风险。建议给予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植入。转入心内科后,心内介入医生团队综合评估到患者年纪轻,反复脑梗死,今后可能需要核磁检查,决定给予患者新型兼容核磁共振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月3日中午,患者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导管室。手术在众人的瞩目下开始了,抗核磁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患者体内,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心率稳定在在60次/分以上,患者心脏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给予患者床旁早期临床康复。此例起搏器的植入不仅解除了患者心动过缓的症状,也为患者在将来的康复治疗及核磁检查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font></h3> <h3>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设备科、医务处、影像科、神经康复科的合作。综合协调的应用临床及康复科室的有利资源,采用多专业联合作战的方式,为高危复杂残障人士的康复保驾护航。<br>近年来,老龄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多学科协作康复已成为趋势。本次脑卒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起搏器的成功植入不仅标志着临床学科医疗水平的提高,也标志着多学科康复合作体制的完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