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了"宜昌彩陶"申遗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全面了解湖北陶瓷的历史和发展脉络,今趁春暖花开之际前往湖北省重要的陶瓷产地蕲春展开"寻陶之旅"!</h3> <h3>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春火车站前矗立的一代医圣李时珍的塑像!</h3> <h3>蕲春县管窑镇的陶业生产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那时就有"窑州"之称,管窑镇也因此而得名。从蕲春到管窑镇还有一段距离,从客运站坐班车一路前行,因为当地的方言听不太懂,我一路询问老工艺陶瓷厂的情况也没弄清楚,最后车上有位大嫂说是以前陶瓷厂的让我跟她走,半路下车跟她步行了一段路看到了我跟他们询问时说的大烟囱!</h3> <h3>这里是管窑镇老陶瓷厂,现在这里除了生产普通的生活陶以外还开辟了陶艺的创作和教学基地!</h3> <h3>老的厂房改成了展示厅和工作室!</h3> <h3>终于看见了彩陶作品!</h3><h3><br /></h3> <h3>这把壶的釉色不错!</h3> <h3>这里还保持着传统的制陶工艺!</h3> <h3>半成品等待上釉!</h3> <h3>釉料</h3> <h3>柴窑必备!</h3> <h3>看了半天感觉这里不是我想找的老工艺陶瓷厂,跟厂里的大嫂们谈了半天我也没听懂几句,只知道还有个柿外陶园的地方,顺着她们指的方向步行了一公里多路来到了这里!</h3> <h3>有点味道!</h3> <h3>看看展品吧!</h3> <h3>看了一圈,感觉管窑的地方特色少了,外来元素占主导,有的和广西钦州陶很相似!</h3> <h3>这件获奖作品还有点老青瓷的味道!</h3> <h3>从这么多牌子来看,湖北陶瓷还是后继有人的!</h3> <h3>体验空间!</h3> <h3>坚持手工拉坯,不错!</h3> <h3>在柿外陶园问展厅的服务员老工艺陶瓷厂的展厅的东西那去啦!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啦!好失望,但我还是不死心,终于在拉坯师傅的口中得到了线索,又坐了一段时间的班车,终于找到了这里!</h3> <h3>岚头矶工艺陶瓷厂,这个在资料上经常看到的名字,因为"中国首届陶艺家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所以这里成了与中国陶艺历史分不开的地标!也是我想来一探究竟的原因!大烟囱上的"工业学大寨"标语表明了陶瓷厂的悠久历史!</h3> <h3>传统制陶的龙窑还完好的保留着!</h3> <h3>找个好的角度给它留个影!</h3> <h3>干净的窑堂说明好久没有使用啦!</h3> <h3>但堂壁上厚厚的釉泪讲述着当年的忙碌!</h3> <h3>随处可见当时烧坏的作品,别有一番韵味!</h3> <h3>龙窑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的柴窑,应该是馒头窑或者葫芦窑!</h3> <h3>半成品的鱼藻纹泡菜坛,这么看还很有水墨的味道!</h3> <h3>一枝怒放的黄花是否暗示着传统陶艺新的开端!</h3> <h3>工厂墙壁上装饰的彩陶作品。</h3> <h3>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展览室,可是大门紧锁,一打听,说只有上面来人了才开,急死我啦!趴在窗户上偷拍了几张!</h3> <h3>原以为这次寻陶之旅就这样遗憾而归啦!没想到我的真诚感动了老天,陶厂办公室的美女肖鲜花发现我的异常举动以后,主动上前询问,我表明我的来意,可能是我对湖北陶艺追根溯源的精神打动了她,我终于进入了展厅,这里才是蕲春窑的精华所在!</h3> <h3>首届陶艺家研讨会众名家签名的泡菜坛,记录着当日的辉煌!</h3> <h3>大咖云集,可惜没留下影像资料!</h3> <h3>大型陶板壁画</h3> <h3>周国桢老师的作品!激动,可惜光线不好,拍不清楚!</h3> <h3>具说当年周国桢老师就是在这里开完研讨会以后去的宜昌彩陶厂,这也是我要来的原因之一!</h3> <h3>刘政德老师的作品,他在宜昌彩陶厂也制作过这类作品!</h3> <h3>快看,工艺陶的商标,市面上很少见!</h3> <h3>漂亮的幻彩釉色!</h3> <h3>据肖美女介绍,工艺陶瓷厂其实已经停产好多年啦!但原来的展览室还一直保留着,真是难得,也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保留了当年的那份记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技艺的重视,蕲春政府又开始关注陶瓷产业,工艺陶坊、创作基地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建立,原工艺陶瓷厂也开始被重新打造成陶艺创作基地,相信蕲春工艺陶瓷这朵陶艺之花定会在文化兴国的烈焰中再度绽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