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寻访两程故里

海蓝

<h3>清明时节雨纷纷,查看今天天气多云转晴,就是风大了一些,这样也挡不住我外出的脚步,即可以寻古访幽,又适合踏青春游,拥抱最美的四月。</h3> <h3>在祭拜祖先之际,我作为程氏子孙,不妨利用清明节,寻访古迹,名人古里,缅怀古人。我来到村口首先看到的刻有两程古里的牌坊,牌坊是一种标志性、纪念性、装饰性很强的建筑,,牌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看作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见证。牌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是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敬仰。</h3> <h3>两程: 两程亦指程颢、程颐两兄弟。他们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宋明理学奠基人,历史上人们往往并称两程。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均生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h3> <h3>二程祠的三株古柏都有上千年的树龄,可悲的是竟在一九五八年先后被毁。古柏是二程祠的守护神,也是程氏宗亲的脉系所在,</h3> <h3>两程祠自明代宗时期修建以来,历代都有修复。其中人为破坏最严重的是明末战乱,李自成一部将于少鲁在此放了一把大火。正因为此,当地程氏流传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司马不通婚,程于不结亲。因为程氏和司马氏同出一族,故不能通婚;于家和程家有历史怨仇,所以不能结亲。两程祠第二次遭人为破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其中最令人痛惜的是将24箱《两程全书》木刻版付之一炬,如今只有数本存世,还是有心人当时悄悄珍藏才得以流传下来的。此外,随着时光流逝,两程祠也写满了历史沧桑,并由当初五节大院,存留到如今棂星门、诚敬门、道学堂三进院落,而著书楼、启贤堂等则不复存在。</h3> <h3>这些老房子原汁原味地呈现当时旧风光。岁月的痕迹历历在目,时光的脉络条分缕析。正是这样的正宗老味道。</h3> <h3>古老的石碑和碑文,汇成了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氛围,让人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圣人的教诲。斯人已去,但其高风亮节的道德情操和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永远昭示着后人,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一尊丰碑!</h3> <h3>我漫步在程村,不论是房屋新与旧,街道都硬化了,而且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比城市更干净。一座瓦房、一个小院,心情都变得舒畅。</h3><div></div><div><br></div><div></div> <h3>我站在《程门立雪》图画旁边,细致了解到,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去向程颐请求学问,却赶上程颐正在屋中小睡。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即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 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杨时已成雪人。程颐深受感动,尽心尽力教杨时,使得杨时学有所成。</h3> <h3>程村因两程故里而名扬天下。如今,仍有后学者不远千里来到程村,寻觅先贤遗迹,感受理学的博大精深。</h3>